在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王屯鄉周流村高産示範田裡,專家組對1.15畝小麥新品種“衆信麥998”進行實打實收,并按照農業農村部小麥測産驗收辦法,扣除雜質、水分,測産結果為每畝898.26公斤(1796.52斤),比此前全國小麥單産紀錄856.9公斤,增加了41.36公斤。
小麥取得高産是一件高興的事,但是有些網友則持不同的觀點,其中一條評論說,試驗田的數據沒有說服力,因為試驗田的管理水平和大田的管理差别較大,在試驗田中能夠有這麼大的産量,但是在大田種植過程中,則不一定這麼高産。
該評論得到了一部分網友的認可,那麼小麥高産試驗的意義到底在哪呢?真的沒有說服力嗎?本篇内容,小幫手就和大家詳細說說這些事。
破紀錄!小麥畝産1796.52斤
增産是小麥育種和栽培永恒的主題。多個小麥主産區每年都會進行小麥高産育種試驗,比如今年刷新安徽小麥單産紀錄的是860.6公斤。去年全國小麥産量總紀錄是856.9公斤,這個數字也超過了去年的總紀錄,898.26公斤更是把紀錄提高了41.36公斤。
據專家驗收組成員介紹,898.26公斤是小麥新品種“衆信麥998”種出來的,該品種也是近年來少見的“雙國審”高産品種,再加上相應的種植管理技術,才有了這個産量。并且還有一個好消息,如果明年播種量再增加5斤的前提下,畝産有望突破1000公斤,也就是2000斤,如果小麥畝産能突破2000斤,相信會是一個裡程碑式的意義。
為什麼大田小麥産量比試驗田差那麼多?
從整體來說,試驗田的小麥管理更加精細化,投入的成本相對也較高,就好比一塊小麥田,從種到收,每一個生長周期都嚴格管理,和粗放式管理相比,外部環境相同的情況下,前者肯定比後者産量高。
另外,種子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這也是試驗田的目的,為了獲取高産量的品種,需要經過長時間的試驗以後,才能投入大田使用,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中,需要有科學謹慎的态度。
據悉,每年在進行小麥試驗田前,需要先總結以前高産紀錄的經驗,比如分析所選取的試驗田地力水平、群體動态、幹物質積累動态、灌漿動态等。随後還要考慮當年的氣候、土壤、投入等因素,在上述經驗的基礎上,繼續改進,小麥的高産記錄才會被逐漸突破。
試驗田的重要性
試驗田畝産1796.52斤,如果大面積在大田中種植,的确達不到這個産量,但是,試驗田真的像網友說的那樣,沒有意義嗎?沒有說服力嗎?
大錯特錯!小麥産量紀錄的刷新,帶動全國小麥産業競争力的提升。試驗田的重要性體現在多個方面。
根據種子法的要求,一個新品種上市推廣,必須要連續幾年進行布點試驗,根據品種的穩定性、适應性、抗逆性、豐産性等多個方面,來評判該品種的優劣,隻有通過标準後,才能推廣,同時,種子是高産的基礎,隻有不斷的研發新品種,才有利于我國小麥的競争力。
高産品種的試驗,也是在不斷的篩選過程中,在衆多的品種中,選擇穩産、豐産、多抗、優質、廣适的品種,從小方面說,能提高農戶的種地收入,從大方面來說,高産的情況下,能夠保證國家的糧食安全。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點,種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人把種子比喻成糧食的“芯片”,可見研發新品種的重要性,“中國糧”要用“中國種”, 袁隆平院士曾經說過“種業的安全關系到糧食的安全,也關系到國家的安全”。
綜上所述,小麥畝産1796.52斤,是值得歡呼的事情,雖然是試驗田的數據,但意義也很重大,有很強的說服力,切勿“潑涼水”。
最後,問問種植小麥的朋友,你家的小麥收了嗎?畝産多少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