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唐朝曆史的人對大唐感業寺一定不會陌生,因為它是一代女皇武則天曾經出家為尼的地方。今年春節因故到西安,遂慕名前往想一睹芳容。沒想到,曾經的千年古刹卻坐落在偏僻的農村荒野,其蕭條冷落之狀令人大失所望。
因這兩天全國各地交通嚴重擁堵,遂選擇坐公交車去感業寺。按照導航提示,首先坐238 路公交車,兩站後轉乘234路公交車, 看車上線路圖顯示,坐九站就可以直達目的地。剛開始,公交車還在高樓林立的中心城區行駛,走了四五站後便發現來到了偏僻的農村。大概在上午11點鐘的時候,234路公交車終于到達了感業寺所在的席王村站點。
席王村站點
感業寺就在席王村站點對面。一下車心就涼了半截。因為,眼前展現的景象和網上搜索介紹的,以及和腦海中想象的狀況出入太大。原本以為,感業寺一定是一座氣勢恢宏、規模龐大的寺院建築,不曾想,也就是一座破落的冷清的占地幾十畝的院子而已。
寺院的大門既不恢弘,也不氣派,就和農村大戶人家的大門差不多。門上是新貼的春聯。和網上搜索的情況對比了一下,門前的兩頭獅子沒有變,大門的構造似乎有點變化,原來大門比較簡單,上面沒有頂房。現在的大門可能是新建的,上面有了頂房。如此,大門上方“感業寺”三個字的位置也就和以前有所不同。而且門前平行而過的電線很亂,很是大煞風景。
進了寺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面牌坊。牌坊中間是一個正門,旁邊是兩個副門。正門正上方書寫着“大唐感業禅寺”六個大字,兩邊的對聯分别寫着:佛法廣大邪惡不善盡蠲除,得法應樂人間富貴何堪比。兩邊的副門對聯内容是:龍嬉三門鎮十方二六吉祥,象踞伽藍護寺僧四季平安。兩個副門上方還分别寫着“解脫”“般若(bo re)”兩個字。三個大門都是做個樣子,是不能打開從此出進的。
感業寺牌坊正面
牌坊的背面,上面書寫的是“法力無邊”四個字,兩邊的主對聯内容是:迥脫根塵不容污穢染法界,靈光獨耀照破紅塵夢中人。副對聯隻剩下左邊的一句:曆代皇刹數感業,右邊的上聯,由于牆體剝落,已經沒有了内容。兩個副門上方分别寫着:“莊嚴”和“定慧”四字。主門後面是一尊高約二尺,手持寶刹的金身神像,不清楚是誰,所供香火幾無。
感業寺牌坊背面
牌坊左右兩側是石欄圍成的兩個小水池,裡面除了水和一些草葉雜質外,其他什麼也沒有。右邊的一排房子是寺院管理人員使用的,用途是辦公的還是住宿的不太清楚。左邊靠前的幾間房子很破舊,門上着鎖,已經生鏽,可見是長期閑置沒啥用處。旁邊的一個廁所是農村原來的标準旱廁。由此也可以看出,景區的檔次真的不高。
标準的農村旱廁
牌坊後面是一大堆雜物,用塑料薄膜覆蓋着,不知是什麼東西。雜物堆後面是一面牆,從旁邊小門進去是一尊香爐,上面“大唐感業禅寺”幾個大字很是顯眼。香爐前面是一尊彌勒佛像。
香爐和彌勒佛
緊挨院牆後面也有一個香爐,裡面有香灰,但香爐後面既無神像,也沒有法器、壁畫什麼的,也不知在此設個香爐要供奉的是什麼。
此處香爐不知要供奉什麼
正中間是一條三四米寬的甬道,甬兩邊的松柏樹隻有碗口粗細,很顯然樹齡不是很長。甬道約有五六十米長,盡頭是一座大雄寶殿,殿内供奉的主要是菩薩等神像。
甬道盡頭的大雄寶殿
甬道兩側是寺院的管理用房,也顯得很破舊,垃圾、雜物随處堆放,顯得很雜亂。幾棵松柏樹下擺放着五六張桌子,似乎是供遊客來此遊玩時就餐時所用。但現在上面灰塵很厚,還有好多栖栖在樹上的小鳥拉的鳥屎,很顯然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被人使用過了。
不滿灰塵和鳥屎的桌椅
大雄寶殿的左側是一通功德碑,緊挨功德碑的是一座五層寶塔,約有十幾米高。從塔下面的标識牌可以看出,此塔名叫三寶塔,是2008年才新建的。三寶指的是哪三寶,上面沒有明示。
感業寺的三寶殿
大雄寶殿右側是一間經堂,隻能容納三四個人,裡面有一尊不大的菩薩神像,可能是僧衆念經的地方。經堂前是一尊笑彌勒佛,雙手托舉着“财源廣進”四個字。
感業寺的經堂
彌勒佛前面是一個亭台,亭台上面放着一面大鐘,上面鑄有“大唐遺址感業寺”幾個字和捐建信衆的名單。亭台和大鐘上面的灰塵很厚,可見很長時間沒有管理人員上來打理了。從資料圖上顯示,2020年時此鐘還是挂在亭台上面的,不知為什麼現在卻掉在了地上。
放在地上的大鐘
感業寺的整體布局非常簡單,一覽無餘,如果走馬觀花地看一遍,大概10分鐘就足夠了。我是專門來看的,又時間充裕,并不着急,所以看得仔細,也拍得認真。走着,看着,拍着,不知不覺就轉悠了半個小時。半小時内,除了我和兩名工作人員外,竟然沒有看到其他一位遊客。說明該景點也确實不為人們所關注。
堆放雜物垃圾的棚子
該景點之所以如此門前冷落鞍馬稀,我個人認為大概有這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地處偏遠。感業寺在西安市未央區豐産路席王村,在北郊張家堡或在西郊漢城路及城西客運站乘坐公交234路中巴車,到席王村下車即到。雖然距西安市政府僅有6公裡多一點,但未央區居于西安市的最北端,該區著名的景區景點并不多,且分布非常分散,人們跑一趟不劃算,所以來西安的遊客大都是往雁塔、蓮湖、曲江、長安等地方跑,來未央區的很少。
寺院的辦公用房
二是内涵貧乏。整個寺院規模太小,大概就一二十畝地的樣子。整個寺院普普通通,并沒有什麼突出看點。尤其是缺乏文化内涵。感業寺既然屬于文物古迹,而且擁有上千年的曆史,可寺院内卻看不到一點介紹寺院曆史的内容,尤其是一代女皇武則天曾在此出家修行,可在此卻找不到一絲一毫武則天的痕迹。資料顯示挖掘發現的石碑和武則天汲水的那口井也不知道在哪裡。
門鎖已經生鏽的房子
三是檔次太低。感業寺屬于文物保護單位,目前是免費對外開放。既要免費開放,又要維持正常運營,就需要政府加大投資保護力度。可西安的文物古迹實在是太多太多,政府可能一時半會兒還顧不上這個保護價值并不是很大的“小不點”。所以,資金投入自然十分有限。加上該景點實在是太普通平常沒有什麼可看,遊客冷清,香火不旺,自身造血的功能也嚴重不足。
功德碑
四是原貌已毀。 據史料記載,感業寺原址在古長安城西北,隋唐時寺院占地約300餘畝,山門在距殿南1500多米的窦家寨村北,其田野現還有插旗杆的石墩兩個。後曆經戰亂損毀,明萬曆年間重修感業寺,按原面積縮小到1/10,占地30.9畝,其他布局不變。後又因兵火,建築物大部毀壞。清末時群衆捐資重修了大殿,因年久失修,大殿破舊不堪。現存的建築是2003年由西安市政府撥款維修的仿明清時的建築。
懸挂大鐘的亭台
作為一名外地遊客,并沒有苛責感業寺的意思。因為全國好多地方的好多文物古迹保護都是處于這種現狀,包括我們當地的也是這樣。隻是看到這個千年古刹名寺,如今竟淪落到如此地步,甚感心疼遺憾。希望更多的人能關注文物保護,按照“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原則,引入社會資本,走市場化發展路子,使這一千年古寺重放光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