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感動了無數的癡情男女,也時常被現代人用來對心愛的人的表白之語。《離思》一詩中,元稹寫盡了對妻子一生的愛戀之情,欲罷不能。曾經見識過滄海的深廣,再看到别處的江河,就覺得它們相形見绌。曾經見過巫山頂上的白雲,再看到别處的白雲,那便不能算是白雲,也不能讓我生起任何興趣了。
這是什麼原因呢?其實很多朋友都知道,“滄海”和“巫山”,都是有美麗的曲故的。“滄海”源自《孟子·盡心》,文曰:“故觀于海者難為水”意為曾經觀看過茫茫無際的大海,對那小小的河流,是不會看在眼裡的。“巫山”是楚國宋玉寫的,《高唐賦》當中的一個神女,她住在巫山之間,“旦為朝雲,暮為行雨”。元稹引用這兩個優美的典故,把最心愛的妻子視為“滄海水、巫山雲”這樣高大美麗的形象,可以看出韋叢對詩人來說,是多麼的重要,這兩個名句的隐喻,又是多麼的感天地,泣鬼神啊!元稹用暗喻的方式告訴世人,他和韋叢的愛情是神聖而無可替代的。因此,他和韋叢的愛情,就是這人世間最大、最美的象征。因為見識過巫山上的白雲,見識過世上最美的女子——韋叢。
元稹與韋叢
元稹這一首悼亡詩比喻用得非常高妙,且抒情感十分強烈。用滄海和巫山來比喻愛情,恰好對應了戀人間的“海誓山盟”,正因為此詩符合人們對愛情至高無上的期望,所以才讓人們誰都想去捉住、擁有這樣一份至高至大的愛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