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鞏悅悅
今年春節前夕,我們決定走進山東沂源,去看看大山深處的家訪是什麼樣子的。
“我以後想當醫生,走出小山村到大城市生活。”
“我以後想腳踏實地,學成歸來建設家鄉。”
“我的夢想是考北京的國防大學。”
“我的夢想是當一名動物科學家。”
“我想考去北京師範大學,将來當一名老師。”
“我想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
這是大山深處孩子們的夢想。春節前,我們跟随南麻街道、石橋鎮、東裡鎮、南魯山鎮幾所鄉村中小學的校長老師翻山越嶺、走進大山,見證并真實記錄下了鄉村教師的家訪足迹、家長的期許,以及孩子的夢想。
這期間,我們分别走進了9個家庭。從小學二年級到高中二年級,他們中的大部分孩子顯得很成熟,懂事到讓人心疼。其中一個家長悄悄告訴我,“女兒從小刻苦,有時看到怪心疼的。”
說到這,這位家長回憶起多年前的一件往事:鄰居家小孩在路上騎車,我們這個孩子很少出去玩,從來都是先完成作業。做完作業就能休息一下了吧?也不行,她還要從電腦上搜點相似題目做。
我問女孩為什麼這麼拼?她說:“其實我也不知道為啥這麼幹,但我認為應該這麼幹。或許正因為我是山裡的孩子,也許才更能努力更能堅持。我想盡快變強大,反過來保護父母。”
一位鄉村校長走在家訪路上。
大山讓孩子們夢想來源更深,根紮得也更深。
在南魯山鎮璞邱四村,一個初三年級的孩子噙着淚花對我說,“我不想離開這裡,但是為了更好的将來,我會暫時地離開這裡,但是我不會忘記這裡。我會經常回來,因為我從小在這裡長大。”
距離縣城最遠的東裡鎮沂源三中曾是“落後學校”的代名詞,但最近幾年這裡的教育教學質量卻躍居全縣前列,學生該留的留住了,百姓口碑也好了。
家訪中,沂源三中一名初二學生說,她這個寒假有很多空餘時間,但自己一分鐘都不願意浪費。雖然還沒有特别固定的夢想,但未來想要腳踏實地,學成歸來建設家鄉。
這些紮根鄉村的校長老師,把“育人”看得比“教書”重。除了教給孩子知識,他們還要陪伴孩子們長大。
處在大山深處的沂源縣三岔中心學校是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目前有417名中小學生。學生人數少,服務面積卻很廣,于是學生四年級就開始住校。很多四年級孩子睡不着覺又哭又鬧,老師們除了教好學,還要轉變身份哄孩子入睡,當老師也當“爸媽”。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沂源縣第三實驗小學。這裡曾經是一所被所“否定”的村小,僅一年時間,走馬上任的女校長帶領一衆“女将”重建一所新學校,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有愛的靈魂都是相互吸引的。受此感染,一位從城區過來交流的年輕老師再沒離開過,“去城裡還是留下來,當時曆經很大的思想鬥争。最後留下來的原因很簡單,這裡的孩子可能更需要我。”
在她看來,學校教育對農村孩子的影響更深,在人生成長中所占比例更大。
留下來能做些什麼?
鄉村教師們心裡的答案很明确:要把山裡的學生教育好、培養好,幫助他們走出去,将來有機會再反哺這片土地。
作為記者,我們蹲點見證并真實記錄下了披荊斬棘、蓄勢待發的鄉村教育。同時,我們也想借此機會,向全國330餘萬紮根一線的鄉村校長和老師緻敬!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