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故事的人,喜歡去尋古,他們有着念念不忘那裡的情懷。在咱們邯鄲,有故事的地方,不止呂仙祠、娲皇宮、叢台、學步橋、銅雀台、響堂山石窟,在我們這座曆 史悠久的古城裡,還有一些或造型精美,抑或有着美麗傳說的古迹,它們隐藏在邯鄲的某個角落,靜靜地等待着我們去感受她特有的魅力。下面的古迹你又走過幾個 呢?
弘濟橋
弘濟橋位于河北省永年縣廣府鎮東2.5公裡處的東橋村,東西橫跨滏陽河上。此橋已默默無聞地聳立在滏陽河上大約一千四百年。前幾年,在評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前,居然還在通行走車,狀态極佳,相當完好,橋面石塊雖已斑駁破損,但卻是一副滄桑的原态。
弘濟橋整座橋梁全部用石塊砌成,是國内為數不多的有研究價值的古代橋梁,它在結構、造型、建築年代上與趙州橋十分相似,被稱為趙州橋的姊妹篇。弘濟橋是一 座單孔雙敞肩式石拱橋,大拱券似長虹飛架,其兩端各肩負兩個小券,造型宏偉壯觀。石料裡以一種青色砂石為主,間或也有花玉石,還有海底層積岩,居然還有一 些古生物化石露出表面,上面有清晰可見的三葉蟲和蛤螺!
弘濟橋在明萬曆年間大修過一次,主要是換了望柱和護欄闆。橋面兩邊各有18根方形望柱,17塊欄闆,上刻獅子、猴、鹿、麒麟、石榴、桃和武松打虎等圖案, 精工細雕,形象逼真,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欄闆中部刻有“弘濟橋”三個大字。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名教堂
大名寵愛之母大教堂位于大名縣城内東街,始建于1918年,1921年12月竣工,是華北地區獨一無二的大教堂,也是繼上海徐家彙天主大教堂後的内地第二 大教堂。為鐘樓和禮拜堂一體的哥特式建築,平面呈十字形。鐘樓位于整個建築的北端,樓高46米,樓上三面各嵌有一直徑1.42米大鐘,鐘樓的東南、西南分 别建有對稱性的兩個高20米的小陪樓,遠遠看去像個“山”字,穩重、挺拔、壯觀。自1990年修繕後,保存基本完好。靠北牆大門上有一座二層木樓。樓上有一個形似木制小屋,其長4.31米,寬二米,高七米,這是教堂的音樂樓。每到節日奏樂的時候,需要兩個人踏風箱,琴聲嘹亮,灌滿教堂的各個角落。
月愛寺
月愛寺位于邯鄲東北九公裡處的邯鄲縣尚璧鎮西尚村,是我國較為古老的寺院遺址之一,始建于北周大定辛醜年間(公元585年)。距今已有一千四百餘年的曆 史。據傳說建寺之初,該寺住持法名“月愛”故此而得名。明永樂三年,成化二年,正德十三年均有重修,最後一次修整于上世紀九十年代。
月愛寺占地面積6000平方米,另外在村北有耕地七十餘畝。重要文物有北周時期的銅觀音。供奉舍利五粒,迎自四川省色達學院。碑刻十二塊,記載月愛寺建寺 曆史和功德。據《邯鄲縣志》記載,公元627年,唐王李世民來到邯鄲,攻打永年廣府城窦建德部,曾駐軍于此。并親筆題詞刻碑紀念。但因曆代兵馬戰亂,此碑 早已流失無存。據《中國名勝叢書》記載,唐天寶十三年(公元742年),詩人李白應安徽縣令韋仲堪邀請,為九華山題詞,路經邯鄲慕名而至月愛寺,并親筆題 詩一首:“蕭寺馱經馬,原從竺國來。月愛殿栩生,輝煌似五台。”
呂洞賓墓
呂洞賓墓亦稱呂祖墓,在邯鄲縣南呂固鄉南呂固村東的呂翁祠内,是1986年農曆二月初四發現,經市文物部門組織考古發掘後初步确定的,全墓是大青石條砌成,墓底是尺餘厚的石灰、沙、木炭混合夯成。
墓門向南直通呂祖大殿後門,墓呈八卦形,墓頂用一青石闆蓋着。墓門兩側有一對石螭龍把守。墓早被盜過,經有關專家認定是唐代墓。
呂洞賓墓位于呂翁祠内,呂翁祠是一個占地30餘畝的古建築群,有鐘離殿、呂祖殿、蘆生殿(其是東西并排,黃粱夢是南北順排),有各配殿、道房、鐘鼓二樓, 山門、戲樓等。據考古推測,呂翁祠也建于唐代其原來是一個小廟,墓就在廟後,後經曆代重修擴建,才有了上述規模。自1986年開始修複,恢複了原狀,并植 楊樹600餘棵,使祠内環境得到改善。
聖井崗龍神廟
聖井崗位于邯鄲縣戶村鎮肖河村東北,緊鄰309國道,是國家AA級旅遊景區,河北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廟宇布局嚴謹,是比較完整的道教廟院之一。據《邯鄲縣志》載,聖井崗龍神廟始建于元延祐二年(1315年),距今已七百年。
聖井崗為曆代祈雨之所,明、清兩代均有帝王派員祈雨,清代皇帝先後五次為廟加封号、賜金
牌。現存銀、銅、錫、鐵祈雨牌113塊,碑刻三通。廟内有塑像二百餘尊,是一組罕見的泥塑群體。
“聖井”在前殿前的院子裡,深丈餘,井水常年清澈如鏡,且無論旱澇水量均等,故名聖井。舊時周邊數省官民多來此取水祈雨,“靈崗香市”也成為邯鄲古十景之一。
玉皇閣
玉皇閣原稱“玉帝四明無梁閣”,位于峰峰礦區臨水鎮紙坊村西南,距南響堂寺東南一華裡。玉皇閣為磚瓦結構的無梁建築。始建于明隆慶萬曆年間(公元1567 —1573年),清光緒二十二年重建(公元1896年),占地面積300平方米。閣建于石拱券平台上,券沿雕四龍、二鳳和花卉。
閣内無一梁柱,閣頂支承在層層出跳的24層磚制鬥拱之上,共計24層。覆鬥壁内傾角約為27度,造成強烈的上升氣氛。各鬥拱間的壁面,填以生動瀝粉彩繪人 物。頂部為大覆鬥藻井,正中藻井飾以飛龍。這處無梁閣的結構、形制、裝飾都很有特色,是國内獨一無二的古建築,有很高的曆史、科學、藝術價值,作為明代特 殊建築基本完整地保存至今,是難能可貴的。
定晉岩禅果寺
定晉岩禅果寺位于武安市西部活水鄉寺溝村的定晉岩下,始建于魏文帝黃初三年(公元222年),至今已有1700多年曆史。2013年被國務院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屬北齊文化帶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定晉岩下有一座小橋,名曰“烏龍橋”,為明代建築。岩中部有一座明代嘉靖五年建造的三級四角方形石塔,每級中空,内外有淺雕,高達14米。山下還有明代靈骨塔林,是古時埋葬和尚的陵墓。
紅山寺
紅山寺位于武安市東北25公裡紫金山麓,始建于唐朝中宗年間(公元707年)。公元1730年,康熙皇帝南巡路經該寺朝拜,曾留詩“山石朱砂紅,佳山代五 行,真人進之仙境也”。主要建築有萬佛殿、大雄寶殿、紅山聖母殿、黑龍殿、九龍聖母殿等大小72座殿宇,蠟燭山、紅山湖、青山綠水、川深谷幽真乃“世外桃 源”也。
武安舍利塔
武安舍利塔位于城區塔西路與迎賓路交叉處東北角,現武安賓館前,原妙覺寺之南,建于宋元祐六年(1091年),為妙覺寺附屬建築。明萬曆三十八年、清光緒三十二年(1907年)曾大修及修補。
武安舍利塔是冀南地區現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好、塔身最高的宋代古塔,其建造手法及整體造型簡樸無華,比例勻稱,挺拔秀麗,近千年來結構形制無大改變,表明 了中國古代建築技術之高超,表明了武安文化底蘊之深厚,表明了武安人民對文物之重視。武安舍利塔已成為武安的标志性建築。
來源:邯鄲晚報 記者王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