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贛州市兩會感受

贛州市兩會感受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7 18:24:54

贛州市兩會感受(紅土湧動創新潮)1

“懸挂飛馳”的“紅軌”,充電10分鐘續航400公裡的半固态電池,用機器人生産的機器人……一批科創新成果精彩亮相,“贛州制造”更加出圈。

“獨角獸”企業、“潛在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一批科創“新物種”活力四射,“贛州印記”更加鮮明。

院士“幫幫團”、周末工程師、科技副總……一批科創“追夢人”接踵而至,“贛州磁場”更加強勁。

贛州市兩會感受(紅土湧動創新潮)2

如大潮奔湧,似細雨潤澤,贛南紅土地正湧動着源源不斷的創新力量。全市上下以“作示範、勇争先”的昂揚鬥志,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推進創新江西建設和科技創新賦能行動,走出一條創新鍊、産業鍊、人才鍊深度融合的躍升之路。在全省高質量發展綜合考評中,贛州“科技創新”指标連續五年位居全省前列。

提升能級 創新氛圍日益濃厚

8月底,世界首條永磁磁浮軌道交通工程試驗線——“紅軌”在興國正式竣工。這列不通電也能“懸挂飛馳”的列車,見證了贛南老區跑出科技創新加速度的不懈努力。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圍繞建設區域性科研創新中心和國家創新型城市這一目标,贛州深入實施戰略科技力量培育、高新技術産業推進、創新平台提質、硬核技術支撐等七大工程,持續放大創新能級,全市上下重視科技、崇尚創新的氛圍日益濃厚。

創新投入更多了——

市委、市政府始終将科技創新作為重點領域予以優先保障。2021年,全市财政科學技術支出30.71億元,比2012年翻了四番多。市本級财政每年安排人才、科技專項資金1億元以上,設立持續增長的創新贛州專項資金,支持各類主體開展科技創新。2021年,贛州研發投入強度達1.71%,首超全省均值;研發投入經費71.3億元,居全省第二。

創新版圖更大了——

贛州開展重點産業重大創新平台“清零”行動,建立動态評價和擇優支持機制。20個國家級創新平台和載體、144個省級創新平台和載體、169個市級重點實驗室和技術創新中心,成為全市創新版圖中的閃亮“明珠”。今年4月,贛州高新區“一區三園”管理改革啟動,園區總規劃面積從52平方公裡增至102平方公裡,實現更大範圍内的協同創新發展。

“項目為王”勢頭勁——

瞄準世界500強、國内500強、行業頭部企業,贛州大力開展科技招商,今年舉辦了中國(贛州)永磁電機産業創新發展大會、贛州市(深圳)數字經濟産業合作推介會等招商推介活動,中國生物技術、深圳大族數控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帶動效應強的項目成功落地。目前,全市有科技創新賦能行動項目205個,總投資946億元,建設進度超時序進度。

企業擁抱“技術流”——

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綠色化提升……贛州培育建強科技企業群體,孚能科技、好朋友科技、富爾特電子、裕豐智能等44家企業入榜獨角獸、瞪羚企業。全市有高新技術企業1067家,居全省第二;累計入庫備案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6000多家,居全省前列。一批制造業“單項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隐形冠軍”企業競相崛起,在全省乃至全國的創新賽道中刻下鮮明的“贛州印記”。

伴随着密集的創新鼓點,贛州奏響轉型升級“強音”,傳統産業邁向更高端,新興産業步入快車道,“1 5 N”産業集群集聚效應凸顯。今年上半年,全市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分别增長26.1%、22.6%、26.7%。

優化生态 創新成果不斷湧現

今年7月、8月,江西省現代家具産業、稀土産業科技創新聯合體先後在南康區、贛縣區成立。兩個聯合體共吸納43家單位加入,聚焦全産業鍊環節開展核心技術攻關。這是贛州不斷優化科技創新生态的成果結晶。

提供更加肥沃的“土壤”,營造更加适宜的“氣候”,贛州着力打造創新創業“熱帶雨林”,讓創新的種子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今年以來,全市技術合同交易金額80.52億元,總量居全省第一。贛州13項科研成果榮獲2021年度江西省科學技術進步獎。

以改革破堵點,創新創業更有底氣。

“補助更多了”“證明不開了”“‘衙門’好跑了”……贛州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形成科技創新賦能“1 N”政策體系。今年2月出台的贛州科技新政20條,激勵政策基本覆蓋科技創新全要素,大多實行“免申即享”,為創新主體松綁減負。其中,針對“揭榜挂帥”制重大科技項目、重大高新技術成果及項目産業化,每項支持力度達500萬元。各地積極推行鍊長制、政企圓桌會、重點科創項目“1 3”項目長幫辦、科技特派員等制度,實現科技服務精準對接。全市累計投放科技貸款6.73億元,有效緩解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題。

以市場為導向,科技成果加速轉化。

一邊是科研院所的研發成果“養在深閨”,一邊是企業苦覓新技術。如何把更多科技成果從“書架”轉向“貨架”?贛州建設了線上線下一體化技術交易市場——贛州科技大市場。該市場自運營以來,共整合科技成果信息5萬餘條,征集發布企業技術需求327條,對接省内外高校及技術服務商473家。同時,推進政産學研用深度融合,縮短原始創新到産業轉化的時間周期。上猶縣發揮教育部對口支援幫扶的優勢,協調清華大學、廈門大學等13所知名高校,與15家重點企業攜手深耕研發路,玻纖複材首位産業營收連續多年保持25%以上的增長。

便捷高效的辦事環境、穩定可及的政策環境、公平開放的市場環境,為創新創業開辟了大道通途。今日贛南,新技術、新産品“無中生有”,新業态、新應用蓬勃興旺。用機器人生産機器人,用竹屑制備石墨烯,填補國内空白的高性能芳綸絕緣紙……在一些領域,“贛州制造”逐步從“跟跑者”躍升為“并跑者”“領跑者”,愈發令世人矚目。

引育人才 創新活力持續迸發

看到黨的二十大報告多次強調“創新”,黨的二十大代表、中國稀土集團贛州稀土龍南冶煉分離有限公司萃取車間班長塗愛鵬備感振奮。作為本土成長起來的優秀人才,他先後組織實施了有機再生、氫氧化鈣皂化等稀土分離萃取新工藝,助力全市稀土産業提質增效。“創新就像挖礦,過程艱難,但成功後活水就源源不斷而來。”塗愛鵬說。

振興的贛南,求賢若渴;創新的贛南,海納百川。堅持把人才作為創新發展的第一引擎,贛州引育并舉、強化保障,一支門類齊全、梯次合理、素質優良的人才大軍正加快集聚。

9月2日,12名院士齊聚贛州,以交流研讨、實地調研等形式送上金點子,并達成多項合作協議。如今,院士“幫幫團”已成為活躍在贛南大地的硬核力量,他們通過兼職挂職、技術入股、建立工作站等形式提供精準服務,為贛州發展添“智”更添“質”。市委、市政府與中國工程院共建贛南蘇區高質量發展院士專家戰略咨詢委員會,促成衆多院士及團隊專家前來把脈開方。在中科院贛江創新研究院,9個院士團隊、200多名科研人員組成“最強大腦”,完成了一批項目孵化及成果轉化。

秉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理念,贛州廣泛對接北上廣深創新資源,推動各縣(市、區)、龍頭企業建設“科創飛地”“人才飛地”,吸引更多人才工作生活在外地、創新創業在贛州。秉持“不求常在、但求常來”理念,贛州加大柔性引才力度,支持建設“周末工程師人才驿站”,組織實施“科技副總”計劃,吸引更多人才定期不定期前來指導創新、實施項目。

贛州還着力探索市場化招才引智新路,提升人才、項目落地效率。通過“政府用人、院校上編、企業發薪”引才模式,贛南創新與轉化醫學研究院一次性引進30名“85後”教授全職落戶,招聘了227名本科以上科研人才,迅速形成醫學科學服務、寵物食品經濟和寵物藥品三大闆塊。上月揭牌成立的贛州人才集團,以“人才、服務、資本、産業”為運作機制,推進招才引智與招商引資同步。

實施“蘇區之光”“贛才回歸”等人才計劃,興建人才住房,設立“一站式”人才服務窗口,建立市級直接聯系專家庫……贛州以“媽媽式”服務,不斷提升各類人才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目前,全市已建成2個國家高層次人才産業園,獲批組建省級優勢科技創新團隊9個;全市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增至1852名,本土培養國家重大人才工程人選5人,3名外籍專家榮獲省政府“廬山友誼獎”。

一家精心育才、誠心用才的企業,是充滿活力的企業;一座真心愛才、用心待才的城市,是開拓創新的城市。贛州,正以開放合作的胸懷,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氣魄,譜寫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新篇章。

來源:贛南日報

作者:記者張惠婷

編輯:黃松林 編校:劉福群

值班主任:明心武

編審:李忠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