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三歲孩子英語啟蒙應該先學會什麼

三歲孩子英語啟蒙應該先學會什麼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6 09:30:50

三歲孩子英語啟蒙應該先學會什麼?今晚和大家交流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幾歲開始英語啟蒙比較好?,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三歲孩子英語啟蒙應該先學會什麼?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三歲孩子英語啟蒙應該先學會什麼(今日經驗分享孩子多大開始英語啟蒙比較好)1

三歲孩子英語啟蒙應該先學會什麼

今晚和大家交流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幾歲開始英語啟蒙比較好?

第二個問題,操作中的重點和原則

第一個問題開始哈

現在開始系統的和大家交流“語言規律”

我現在說的是“語”和“言”沒說“讀寫”,語是聲音,言就是說出來。說出來,和讀出來是兩個不同的東西,但是是相關聯的,為啥娃3歲後都會說母語,一般人都不管這個問題,太正常了,對太正常的東西,一般人都不研究。

在母語環境下,3歲半到5歲,語言學習的初級階段基本完成。

能意識到有一個規則體系,并能重複使用。如我出去玩 我不願意上幼兒園,給我讀讀這個等。

5歲前母語已經學完了。

對吧

在這個過程中沒有太多教的成分,孩子環繞在母語的環境中,每天接收到大量的語言信息,然後對這些信息進行歸納總結,慢慢的形成自己的一套語言系統,開始輸出,這個過程是自動完成的。

這個過程就是“語言的習得”,這是因為腦發育過程存在時間窗口。

嬰兒期到幼兒時期(1-5歲),

大腦接觸任何一種語言都能很快生長出适合處理那種“發音規律”的神經元連接。

等那些神經元連接形成一種“圖樣”,然後固定下來之後,今後再遇到類似模式的語言,信号就會自動高速處理。

就像我們學會了騎自行車之後,再也不用思考怎麼調整平衡,自然會騎那樣。

如果錯過了這個年齡段,當一個人的大腦語言區的神經元連接圖樣已經很好的匹配了某種語言之後,再有新語言出現時,就隻能靠理性思考去加工,比如分辨詞與詞之間的停頓。

這是很慢、很累的。

這和眼睛發育是一樣的,比如,有些孩子出生時除了眼皮的肌肉擡不起來,其他一切正常,那個眼球就一直被遮蓋着,沒有接收到視覺信息。

等孩子5歲以後,終于有條件做手術,把眼皮牽拉起來了,但這隻眼睛已經永久失明了。

其實,他眼球的所有物理結構都是正常的,隻是視網膜和後面的視覺神經沒能在窗口期關閉之前正确地生長出來,于是就失明了。

聽覺也是如此的。1-5歲要有足夠的“聽”的刺激,才能講。

要聽的懂的,動作加聲音加使用場景,使神經元連接成長成熟,他在使用語言時是不需要思考。

5歲前的娃在語言方面都是天才,娃的思維方式和成人不一樣,從3歲開始隻要方法對,他們6歲前習得兩種語言是非常非常正常的事情。

理論上,語言的形成和使用、人類如何學習語言等問題依然沒有科學家給以給出合理的解釋,語言的複雜性、人類大腦學習機制的複雜性讓語法規則遠遠不能解釋所有的語言現象。

這就是,為啥5歲前進行英語啟蒙很重要

知道這些我們可以推導出幾個問題的答案了:

1.學校教育為啥學不好英語(話都不會說,就閱讀寫字,怎麼可能學的好)

2.隻靠機構包括線上線下或APP為啥學不好英語(語言強度不夠,語言場景不夠)

語言習得,從表相來看,孩子環繞在母語的環境中,每天接收到大量的語言信息,然後對這些信息進行歸納總結,慢慢的形成自己的一套語言系統,開始輸出,這個過程是自動完成的。

大腦習得語言的過程是“自動的、無意識的、不可避免的”。

5歲前學語言是非理性的,這個過程的時間窗口就是5歲前,知道這些,我們也就知道要怎麼做了,就是模拟母語環境,和學方言是一樣的。如果你在英語國家嗎,你自然會講。

模拟母語環境方法:

1.兒歌互動

2.繪本故事互動

3.适合的動畫片(千萬别小看動畫片,對英文不好的父母,這是唯一的選擇)

4.日常對話互動

重點是可理解的高強度語言輸入。母語中除了睡覺,你一天14小時都是,模拟中是不是也要達到一半,7個小時

語言輸出和輸入強度成正比,如果1年内能自由表達必須要每天7小時的語言環境。

包括(兒歌,對話,動畫,繪本)

二:語言習得的4個基本原則

. 内容先于形式。

. 聲音先于視覺。

. 情感先于才智。

. 主次原則

1. 語言的内容先于形式(會說就好,不要管語法)。

任何形式的交流都是專注于交流的信息,而非語言的形式,即語法。

隻有有意義的信息才會激起聽者或讀者的真實持久的興趣,而語言結構不能。

2. 聲音先于視覺(聽說在前閱讀在後)。

所有的語言的聲音跟說該語言的種族一樣古老,而其文字不過數千年。

小學三年級的英語課從一開始就進行字母、單詞的讀寫,此時學習者的聽說能力為零。

十多年的英語學習之後,大學乃至研究生畢業的學生,有幾人可以使用生活英語自由交流?

3. 情感先于才智。(習得語言必須無壓力)

語法規則的學習能力是一個人分析、總結、類比、歸納、演繹等抽象推理能力的體現。

但是任何幼兒,在幾乎完全沒有上述能力的時候,就已經達到了用其母語熟練交流的水平。

可見,語言學習與才智無關。

相反,影響語言能力的最大因素是情感。比如,對目标語文化的開放态度、學習環境的低焦慮水平、聽懂讀懂材料的愉悅感等等。

所以動畫片才那麼好,娃喜歡呀!

4.主次原則(把重點放在輸入端)

把開始的三項原則(内容、聲音、感情)具體到可以實際操作。

第1條:内容先于形式。

故事的内容吸引大多數人,語法形式隻吸引極少數人,如語法學家、語言教師等。

從喜歡故事(動畫片)到熟悉故事,再到聽到上句可以接上下句地重述故事,是聽讀的全部目标。用不少于八成的時間來聽讀故事,不多于兩成的時間來關注語法知識(幼兒期完全不用講語法)。

體制内教學正好相反,故隻能培養出聾啞英語

第2條:聽是根本(可理解輸入)

這裡的聽不單指聽音頻,看動畫也是聽,日常對話也是聽,一切需要聲音的都是聽。

啟蒙用耳朵,更重要

聽是其他三項技能(說,讀,寫)的活水源頭。

聽到足夠,說會自然發生;

讀到足夠,寫會自然發生。

這樣簡單粗暴地總結是為了強調聽讀的重要性。

對于正式文體的寫作,自然還需要一本指導性的寫作教材和平時的寫作積累。

大概的時間分配路線是:

第1-3年,高強度聽力輸入;幼兒園期間

第4-6年,四成聽,四成讀,一成說,一成寫日記;3年級前,第7年,10歲開始,可以寫較為正式的文章,如各類考試中要求的文體等。

總體的輸入輸出比例仍然不小于80/20。

大腦對詞語、句子、句型,甚至情感、語義聯想、記憶等等所有的語言微觀結構和宏觀語境的感知都是建立在“聲音”之上的,

文字僅僅是聲音的符号,沒有聲音輸入的文字無法進入大腦的感知系統。

我的選書思路是,先選聲音,再買書。邊聽邊讀、先聽後讀。

大家要結合自家娃的情況靈活運用,如有疑問可留言或者私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