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文明交流互鑒的最深厚力量?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本報北京9月29日電 (記者王莉)“促進文明交流互鑒,建設開放包容世界”國際研讨會27日以視頻方式舉行這是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五十一屆會議期間,由中國聯合國協會主辦的一次平行會議與會人士圍繞尊重文明多樣性、促進文明交流互鑒、推動開放包容發展等議題進行了研讨交流,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推動文明交流互鑒的最深厚力量?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本報北京9月29日電 (記者王莉)“促進文明交流互鑒,建設開放包容世界”國際研讨會27日以視頻方式舉行。這是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五十一屆會議期間,由中國聯合國協會主辦的一次平行會議。與會人士圍繞尊重文明多樣性、促進文明交流互鑒、推動開放包容發展等議題進行了研讨交流。
中國人民外交學會會長兼中國聯合國協會會長王超表示,文明的多樣性為人類進步作出了貢獻。中華民族倡導不同國家理性處理本國文明與其他文明的差異,堅持求同存異、取長補短。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都是國際社會平等成員,都有平等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
倫敦國王學院數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保羅·傑爾包多表示,尊重文明多樣性是文明和諧共生的重要前提,各國應尊重不同文明的獨特性和自主性,摒棄“文明優越論”,開展不同文明間的平等對話,實現真正的開放包容。
“我們生活在一個多元化的世界,但我們不應該因為差異性和多元性而被割裂。”愛爾蘭國立科克大學應用社會研究學院講師費利姆·赫德梅爾說,各國應當加強溝通,擁抱合作,實現包容發展。
華盛頓和平與發展研究所主任克利福德·克雷柯夫表示,當前,世界動蕩和變革的趨勢持續演進,尋求合作而非對抗是國際社會的共同願望。深化民間交往和人文交流,方能夯實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基礎。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副校長張波表示,教育是不同文明間交流互鑒的重要渠道,應通過教育合作增進各國人民間,尤其是各國青年間的相互理解和友誼,進一步促進文明互通、互學、互鑒。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高級研究員哈維·佐丁表示,應秉持開放包容的态度,将新技術和傳統交往模式相結合,大力促進民間人文交流,激發教育、社會、企業等各領域交往能動性,增強各國人民之間的友誼和互信。《 人民日報 》( 2022年09月30日 03 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