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橋位于内江隆昌市石燕橋鎮(原李市鎮)三合村,是一座七墩六孔石平橋,重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距今兩百多年曆史,橋墩雕刻有龍、象、獅,取“三獸負津梁”之意,橋東河畔完整保存着建橋坊和土地廟。曾是巴蜀古驿道上的重要津梁,現為内江市文物保護單位。
從隆昌往榮昌方向的成渝公路,過李市鎮之後,再行兩三公裡,有一個涵洞,橋就在路左邊的竹林。我們從橋東河畔進入楊柳橋,首先看到是完整保存着的建橋坊和土地廟,四柱三間三重檐建橋坊現建有簡易遮雨棚保護。
建橋坊刻有《重修楊柳橋碑》,其載:隆(隆昌)東之有是橋也,當孔道,近接榮(榮昌)郊,遠通川東諸郡邑,往來行人絡繹不絕。四柱分書“千年福德垂金石”、“萬裡風雲映玉橋”、“能使山河增瑞色”、“永偕日月放光華”字樣。
建橋坊側有一座土地廟,以佑行人平安。
站在土地廟旁,楊柳橋及文保碑便映入眼簾!
内江市文物保護單位碑背面是楊柳橋的情況簡介
楊柳橋長19.1米、寬2.5米、高2.6米,橋面由21塊重達數噸的石條鑲嵌而成。
中部跨河面的3座橋墩用整石圓雕而成,首部分别刻有民間傳說的吉祥瑞獸——獅、龍、象。
沿着橋下方便大家在河道洗滌的石闆抵近石獅
線條流暢清晰,刀功精湛娴熟,将獅的兇猛刻畫得淋漓盡緻。
龍雕可見功力,紋理清晰,圓潤飽滿,一片片龍鱗栩栩如生。
石象造型别緻,藝術形象完美,雕刻工藝精湛。
據說,橋上原本還有雕刻精美的石欄,後來因為曆史原因被拆毀。
瑞獸的頭朝着上遊,尾部對着下遊,其尾部雕刻同樣精湛,栩栩如生,好像整座橋是由這些瑞獸扛起的。
楊柳橋是目前隆昌市境内唯一保存完好的龍頭橋,這是集建築、造型、石雕藝術于一體的古石橋。
楊柳橋是成渝古驿道上的重要橋梁之一,見證成渝兩地交通的曆史發展和變遷。曆經兩百多年的風雨滄桑,橋面依然平整順直、嚴絲合縫,其橋墩雕刻有龍、象、獅,取“三獸負津梁”之精湛,堪稱川南地區明清石雕藝術的代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