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秋天下單的衣服,冬天還沒收到
“我在10月份買的一件風衣,昨天才剛剛收到,在雙11一共買了6件衣服,到12月底隻收到了3件,現在我們這邊都下雪了,我在北方的冬天裡凍得瑟瑟發抖。”一位消費者麗麗抱怨道。
而詢問客服什麼時候能夠發貨,得到的卻是模棱兩可的回答:“現貨的話我們會盡快發出,預售的話要等工廠到貨會盡快安排上的。”
對此,有消費者對話店鋪:“我買的羊絨大衣十幾天過去了還沒發貨,你們是從我下單後才開始給羊剃毛的嗎?”
預售是電商平台上常見的一種做法,其中服裝領域是預售的重災區,從去年疫情之後“預售”策略開始小範圍展開,接着越來越多的商家開始效仿。
打開淘寶女裝店鋪,10家店鋪裡,有6家都顯示在預售中。
“看見預售兩個字就不想買了,以前72小時内發貨我都嫌慢,現在不少商品都顯示在預售,最早的7天内發貨,最晚的要等到45天才發貨,咱不受這氣。”麗麗坦言道,現在在網上買衣服隻看現貨,3天内不發貨的通通退款。
擁有同樣想法的不止小麗一人,在小紅書上,也有不少消費者吐槽難以接受的店鋪預售,在#讨厭預售#的話題下有552萬的浏覽量。
寒冬已至,但消費者們囤冬衣的熱情,已經被店鋪預售降到了冰點,有的人紛紛轉去了線下店。
面對店鋪預售,商家那邊也有苦衷,他們也不是不想做現貨,奈何現貨的風險系數就是比預售的要高許多。
在這場預售風波中,沒有誰是真正的赢家。
02
為什麼預售商品越來越多了?
雲雲被穿搭博主安利了一件毛呢外套,在手機上下單後,每天都像患上了快遞焦慮症一樣,隔一會兒就刷起手機,看看訂單發貨沒有。
在等待快遞的這段期間,她還刷到了買家秀試穿後的圖片,但從商家口中得知預售期25天後,她的心情就像坐過山車一樣跌宕起伏。
然而更讓消費者無法接受的是,這件25天預售期的大衣,客服說25天指的是工作日,周末是不包含在内的,也就是說發貨時間要等一個月。
預售,已經成為了服裝店鋪裡繞不開的一道坎,明明知道消費者讨厭等待,商家做預售款這是在故意吊胃口嗎?
其實,主要原因還是商家為了降低庫存積壓帶來的風險,對于服裝行業來說,在疫情之後生意就不如以前好做了。
根據中國服裝協會編著的《2020-2021中國服裝行業發展報告》顯示,2020年,受疫情影響,一季度我國穿類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速為-15.1%。2020年1-8月,我國穿類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速隻有1.1%,遠低于其他品類。
其次,商家想通過預售的方式來測試市場,從而來判斷哪個顔色更受歡迎,哪個版型消費者更喜愛,并且在工廠下單的時候能夠做取舍。
最後,也不排除這是商家借助預售來做“饑餓營銷”,根據消費者雲雲透露道,在某寶排名第一的女裝店鋪,它們家的衣服非常難等,一般預售款都要等上一個月,但是下單的美眉們依然絡繹不絕。
據悉,這家女裝店鋪在上新品的時候會有一批現貨,但是名額隻有幾百個,接下來就輪到消費者拼手速的時間了。
而在上新時搶不到現貨的,或者還在觀望的消費者,隻能等待最少15天的預售期。
這一番操作下來,在這家店鋪蹲守新品,比拼手速已經成為了忠愛粉的一種常态。
但是預售策略已經消耗了消費者太多的耐心,他們對于商家的預售款不買賬:“為什麼商家害怕庫存積壓,需要消費者來承擔後果呢?這很顯然不符合規矩。”
有的商家預售做着做着就不上架商品了,這類極端情況也有部分消費者體驗過,一位不知名的消費者透露道:“下單15天後,商家通知我去退款,而原因是這款訂單的面料沒貨了,工廠那邊不做了,感覺自己被耍了一樣。”
其實最開始的預售是針對雙11電商節設立的,在今年雙11,預售期從10月20日持續到10月31日,天貓預售旨在用戶提出需求量,供應方根據需求生産産品并提供給用戶。
但是漸漸地,預售已經開始變味了,不管有沒有遇上電商大促節,不管買的商品是不是高成本制作的,都要打上“預售”的字眼,萬物皆可預售。
雲雲接着說道:“我隻接受定制旗袍、Lolita、漢服、婚紗這類特殊的衣服做預售款,畢竟這類衣服做工成本高,但是不懂為什麼一件普通的毛呢短裙也要做預售,這個制作工藝又不複雜。”
而受到預售困擾的不止有消費者,還有服裝工廠。
根據《豹變》報道,有些代工廠接到電商生産一百到兩百件的訂單,說賣得好就繼續下單,賣的不好合作就到此為止,而一件衣服的打闆費也兩三百塊,代工廠如果接不到大規模生産的訂單,他們的處境也很被動。
03
逃離網店,邁向線下店?
在電商大促期間,10天的預售期能夠調動消費者的積極性,就拿今年雙11來說,其實最火爆的一天就是10月20日預售日那一晚。
但是把預售擡到消費者的日常生活中,随着戰線越拉越長,會直接影響到消費者的購物體驗。
“這件衣服的質量根本不值得我等這麼多天,對網店太失望了。”雲雲抱怨道。
不過随之帶來一個現象,在觀衆為服裝預售感到頭疼的同時,能否為實體店帶來商業機會呢?
事實上,有部分消費者已經放棄了網購,紛紛邁向了實體店,看上了就可以直接帶走,不用再經曆讓人頭疼的預售期。
一位逃離網店的消費者說道:“現在網紅店的衣服也不便宜,一件羽絨服價格也上千了,一件冬天的毛衣也要三四百,我決定去線下的品牌店鋪逛逛,質量也有保證些。”
網店商家表示,如果不是生意難做,他們也不想做預售款。
一位服裝店長透露道:“服裝生意人10個人中,8個人死在了庫存裡,囤貨一百件商品,如果隻賣了一半,那麼剩下一半商品就面臨着過氣的風險,而預售就幫助商家提高了資金利用率,你要多少我做多少,預售還能更好預判市場潛力。”
或許預售能夠解決商家資金周轉的問題,能夠用銷量來測試市場潛力,但是消費者的購物體驗感,也應該得到重視。
事實上,消費者的購物體驗不應該被“預售機制”所破壞,平台也應該伸出手來管管了,照顧到消費者的感受,這個市場才能長久地發展下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