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的名義》中,發現許多幹部的缺點,其中有一位可謂是清心寡欲,他就是光明區區長孫連城,大家對他的評價就是心懷宇宙但辦事拖拉,身為區長卻日日夜觀天象,頗有「道家風範」,希望自己能達到一種「清淨無為」的境界。
最終的結局是去少年宮發揮自己的特長,堅守自己的愛好,在政治仕途上,對他來說就是有心無力,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在其位不謀其政」最終無心無力順其自然。
究其原因是他自知升遷無望,便心灰意冷,對上級的指示充耳不聞,工作上也馬馬虎虎,古人失意時會寄情于山水,孫區長雖沒有大的失意,卻感覺人生不過如此,于是就寄情于宇宙。
如同《紅樓夢》中的賈敬消極避世一樣,孫連成借助宇宙來尋求内心的「滿足」。隻不過這種「滿足」其實是一種障眼法,就像鴕鳥把頭埋進了沙子裡,看不到塵世的紛紛擾擾,卻也會悶死自己。
那麼什麼叫做真正的「清淨無為」呢?這個成語本是出自唐·賈至《虙子賤碑頌》:「鳴琴湯湯,虙子之堂,清靜無為,邑人以康。」
這句話的意思是流暢悅耳的琴聲,來自虙子賤的屋裡,這種順應自然的情調,人們都認為是一種安樂祥和的心态。
在覺得這個世界浮躁的時候,人往往會追求清靜,我們有享受清靜的權利,但我們更應該有着應該擔負的責任,網絡上有這麼一句話:那有什麼歲月安好,隻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所以清淨無為并不是無所欲,無所求,而是所欲已成,所求已得,簡單來說完成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在行動中享受清淨。
正如鐘南山,一位84歲的耄耋老人,17年前,非典型肺炎疫情爆發,面對未知的病毒,人們墜入恐慌,鐘南山院士冷靜、無畏,以醫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不顧自身生命危險救治危重病人,與死神争奪生命——老人,變成了戰士。
17年後,84歲的鐘南山院士依然在感動所有中國人,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出現時,他依然奮戰在和病毒較量的第一線,尋找戰勝病毒的良藥。
生活是要有活力的,我們不能活成一具行屍走肉,逃避現實無助于解決問題,反而會把我們帶向更深的泥潭。
借酒澆愁、醉生夢死的人固然有可憐之處,也許他們确實遭遇了不幸,但這種一味麻痹自己的處理方式除了讓自己看起來更可悲之外别無用處,而且最重要的是我們内心的清淨,而不是人的「無為」。
·END·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拾雨
主編:拾雨
運營:思嘉
排版:春來
關注我,一起挖掘更多文化寶藏!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