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數超過4.4億人,而亞州地區的患糖尿病人數最多,近幾十年來,糖尿病發病率急劇上升。
據流行病學調查估計我國約有1.1億人受糖尿病影響,目前是所有國家中受糖尿病影響人數最多的國家。糖尿病發病緩慢,這意味着很難确定真正的發病時間。檢測前期也很長,人口中多達一半的病例可能未被診斷。
這種爆發性的增長主要原因在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飲食中糖的含量過高以及其他因素。血糖是判斷一個人是否患有糖尿病以及糖尿病後期治療的重要衡量指标。那麼飯後如果出現了哪四大症狀需要注意自己的血糖水平?讓我們帶着疑問進行今天關于血糖的相關介紹。
一、什麼是血糖?
糖是我們人體内絕大多數細胞的能量來源,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葡萄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常稱為血糖。空腹狀态下正常血糖濃度為3.9~6.1mmol/L。
正常人的血糖在生理情況下濃度是相對穩定的,也就是說血糖的來源和去路能夠保持動态平衡。我們日常從食物中消化吸收可以獲得血糖,因為食物中的糖類被相關的澱粉酶分解釋放出葡萄糖後被腸道消化吸收。
除此之外影響血糖次要的因素就是運動、年齡、疾病、用藥等等。血糖水平在我們體内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一天中不同時間段葡萄糖水平在機體不同器官調節(胰腺、肝髒、腎髒等等)下呈現波動性變化。而影響血糖波動最主要的因素就是進食,因此檢測餐後血糖濃度也是确診糖尿病的重要依據之一。
正常人飯後2小時血糖濃度達到峰值,但餐後2小時血糖濃度的正常值應該小于7.8mmol/L,而當餐後血糖濃度大于11.1mmol/L時就我們需要高度注意是否為糖尿病,因為高血糖會産生許多并發症。
例如:進食後饑餓、口渴、多尿、虛弱等相關症狀。有研究報道了2080例糖尿病患者出現症狀的頻率和流行病學調查研究發現患者出現乏力倦怠、口渴、多尿、饑餓等臨床症狀出現頻率最高。因此當餐後機體出現這四大症狀時應格外注意血糖的監測!
二、飯後出現這4個症狀,糖尿病患者要注意了
第①個:饑餓
進食後,食物中的葡萄糖被機體吸收進入血液,并被細胞吸收利用轉化為能量為機體供能。血糖需要胰腺β細胞分泌的胰島素的幫助才能進入細胞内。
糖尿病患者在患病早期機體胰腺的β細胞分泌能夠正常分泌胰島素,但是細胞沒有辦法利用葡萄糖,從而導緻無法利用葡萄糖這種現象叫做胰島素抵抗。
該現象發生的原因可能細胞是因為胰島素受體缺乏、信号轉導及葡萄糖轉運系統障礙等等,因為機體不能對葡萄糖正常利用,所以血液葡萄糖濃度降低會緻使機體在餐後産生饑餓感。
第②個:多尿
正常人尿量每天在1~2L,多尿是指尿量超過2.5L。造成多尿的原因有很多,但餐後多尿多是由于機體胰島素抵抗導緻血糖不能被利用,血糖會在血液被堆積。
當血糖濃度大于8.88mmol/L時超過了腎小球濾過葡萄糖的最大值,就會造成尿液中葡萄糖濃度增加,腎小管和集合管内溶質濃度升高,水重吸收減少而出現多尿。這一現象被叫做滲透性利尿。當機體在餐後多尿時應該多加關注,必要時及時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第③個:口渴
飯後口渴可能由多種原因造成,如食物過鹹、服用利尿劑等,這些常見原因通常在補充水分後口渴的症狀會消失。但是當餐後血糖異常升高時會導緻口渴,血糖超過腎糖阈産生滲透性利尿,引發飲水中樞興奮激起患者渴覺。
同時當機體血糖上升後,血漿膠體滲透壓會升高。主要是由于葡萄糖會吸收周圍血管組織中的水分,緻使口腔唾液分泌減少、黏膜幹燥。
過度口渴是糖尿病的最常見症狀之一,當血糖長期高于正常水平時,腎髒必須負荷工作,過濾血液中多餘的糖從而可能導緻脫水,并可能使糖尿病患者感到口幹而無法解渴。當餐後口渴及時喝水後無法緩解症狀時咨詢專業醫療人員檢查是否存在血糖升高等情況。
第④個:疲勞
餐後疲勞主要表現在頭暈、頭痛、無法集中注意力、缺乏動力等等方面。餐後疲勞可能的原因是高血糖使血液變得粘稠,所以血液含氧量降低而感到疲倦。
據研究報道,高血糖會使我們機體細胞内線粒體功能障礙,從而導緻肌肉細胞中的脂質升高,以及胰島素抵抗,因此體内血糖升高會導緻患者虛弱、疲勞以及肌肉疏松弛。
同時餐後高血糖也會引發體内電解質平衡紊亂,導緻細胞主要能量來源腺苷5'-三磷酸酯(ATP)的産生缺乏,基于此原因,科學家認為餐後高血糖會引發機體疲勞。那麼餐後出現這些症狀時應該引起哪些人的注意?
三、糖尿病患者要注意預防
飯後出現饑餓、多尿、口渴、疲勞不一定代表患糖尿病,但有可能處于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是一種在正常血糖和糖尿病之間的中間狀态,是一種嚴重的健康隐患,糖尿病前期患者體内血糖水平雖然高于血糖正常數值,但綜合患者的臨床症狀及其他實驗室檢查結果不足以被診斷為糖尿病。
科學家在在23年的随訪中發現,在糖尿病前期患者中進行幹預和預防,随訪的結果顯示出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減少40%,糖尿病死亡率減少30%。
而糖尿病是一組代謝性相關疾病,最主要的特點就是胰島素分泌缺陷、胰島素抵抗或者上述兩種情況均存在而導緻的高血糖、糖尿病并發症可能導緻失明、肢體截肢、腎衰竭、血管疾病和心髒病,嚴重者可以并發酮症酸中毒導緻死亡。
不論是糖尿病前期抑或是糖尿病患者都可以進行一些幹預手段從而達到穩定和降低血糖的目的。
1.合理控制飲食
糖尿病患者應該注意降低碳水化合物油炸和其他高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食物攝入。因為碳水化合物在體内會變成葡萄糖,它們比其他食物更能影響體内的血糖水平。
同時糖尿病人應該清淡飲食,日常多攝入的蔬菜例如:芹菜、青瓜、菠菜,而減少澱粉含量高的蔬菜(土豆、紅薯等)的攝入。
近年,營養師推薦地中海飲食方式,因為該種飲食方式可以控制血糖水平,并且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病的風險。最後個人應該根據糖尿病的類型、醫師診療及健康建議、生活方式、預算和身體狀況等合理定制糖尿病的健康飲食方案。
2.定期适量運動及控制體重
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鍛煉可以降低血糖水平,提高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對抗胰島素抵抗。美國糖尿病運動指南就推薦每周至少2天中等強度至劇烈強度體育鍛煉,并采用有氧運動等多樣運動組合的運動模式,可以延緩減輕糖尿病症。
中等強度的體育運動包括快走、舞蹈、遊泳、騎自行車等等。同時糖尿病患者應該注意在開始任何體育活動之前,應該遵醫囑,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在進行體育鍛煉之前,檢查血糖水平;在進行體育鍛煉時多喝水,防止脫水。
3.定期監測血糖
血糖監測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定期監測血糖可以了解糖尿病藥物對血糖水平的影響;了解患者目前血糖處于哪種水平;了解飲食和鍛煉如何影響血糖水平。
如果不定期監測血糖,糖尿病患者體内長期處于高血糖狀态會導緻各種并發症。主要因為高血糖水平,導緻血液變得更酸。随着時間的推移,高血糖會引起小血管(微血管)和大血管(大血管)相關的各種并發症。
例如高血糖首先會引起最小血管的問題通常表現為手腳神經的刺痛,嚴重者可以誘發心血管相關疾病甚至導緻死亡。因此預防這些并發症的最好方法就是通過定期血糖監測和适當的醫療護理,包括藥物治療,保持對血糖水平的嚴格控制。
如果餐後出現饑餓、多尿、口渴、疲勞等症狀要格外注意血糖變化,及時就醫,謹遵醫囑,合理飲食,适度運動,保持正常的體重和避免吸煙是預防或推遲糖尿病發作最有效的方法。
參考文獻:
[1]胡鑫鑫,魏晉紅,田利民.糖尿病前期幹預措施及幹預管理的應用進展[J].山東醫藥,2022,62(14):89-92.
[2]劉巧雲.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研究進展[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22,37(04):60-62.
[3]回園敕,王金平,何思垚,邢小燕,王宣,趙芳,錢鑫,黎輝,鞏秋紅,安雅莉,陳燕燕,李光偉.非糖尿病人群胰島素抵抗水平與遠期全因死亡風險的相關性研究——大慶糖尿病預防30年随訪研究[J].中華内科雜志,2022,61(06):659-663.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