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超一半人感染幽門螺旋杆菌#
#餓得快可能是感染了幽門螺旋杆菌#
#感染幽門螺旋杆菌會導緻口臭#
#超6成胃癌與幽門螺旋杆菌相關#
……
前段時間,越來越多諸如上述讓人驚出冷汗的标題出現在微博等平台的熱搜中。為什麼大家都突然關注起幽門螺旋杆菌了?
這些結論到底是有據可查還是誇大其詞以博取流量?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幽門螺旋杆菌的真實數據。
幽門螺旋杆菌的感染風險幽門螺旋杆菌是一種主要定居在人胃黏膜中的革蘭氏陰性菌。
據《中國自然人群幽門螺旋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學調查》中所示,我國自然人群平均幽門螺旋杆菌感染率達到54.76%,而血清學陽性率則高達59%。
也就是說,我國人口确實有超一半的人群感染了幽門螺旋杆菌。
而在另一項針對一般人群對幽門螺旋杆菌的認知現狀的調查中,結果卻顯示一般人群對幽門螺旋杆菌的認知仍處于中低水平。
所以,這也就是近年來大力宣傳及引導大家關注這一問題的背後原因。
那麼,感染幽門螺旋杆菌的症狀是否也像網上所說的那樣難以察覺呢?
感染幽門螺旋杆菌的症狀餓得快,打嗝,口臭這些症狀在日常生活中根本不足為奇,甚至有人會問,如果這些都算的話,那我不是百分百“中标”了嗎?
其實這裡還需要加上一些關鍵詞,那就是頻繁打嗝,長期口臭,常常餓得快,也就是說當這些症狀不再是“一次性”時,那就需要引起警惕了。
長期感染幽門螺旋杆菌容易導緻胃黏膜發生慢性炎症反應,包括胃粘膜上皮反複損傷等一系列反應,緻使其惡變風險增加。
而這些特性反映在人們身體中,就出現了以下這些症狀:
反酸嗳氣。幽門螺旋杆菌的繁殖最終會加速胃酸的分泌,這就會導緻反酸或燒心的症狀。
而長期感染過程中,會出現包括過度嗳氣、餐後飽脹、惡心等一系列消化不良的症狀。
上腹部疼痛。正如上述所說,長期的幽門螺旋杆菌感染,令胃粘膜飽受摧殘,而失去胃粘膜屏障保護的後果就是出現上腹部疼痛、食欲減退進而導緻消瘦,出現貧血等。
看到這裡,大家可能已經感覺到幽門螺旋杆菌與“吃”之間非比尋常的關系了。
沒錯,幽門螺旋杆菌既然是定植在胃粘膜中的細菌,不僅是感染途徑、臨床表現,甚至治療方法,都與“吃”脫不了幹系。
下面就從幽門螺旋杆菌的主要傳播途徑和誘因出發,給大家介紹一下在日常生活中該怎樣預防。
預防幽門螺旋杆菌,飲食習慣上需要注意什麼?幽門螺旋杆菌的主要傳播途徑包括口-口途徑和糞-口途徑等。
而兒童和青少年時期則被認為是感染幽門螺旋杆菌的危險時期,這與家庭内傳播造成聚集性感染有關(參考《兒童幽門螺旋杆菌感染現況及相關性疾病的研究》)。
共餐、共用餐具或餐具未消毒、口對口喂食兒童等都是造成家庭内傳播幽門螺旋杆菌的主要原因。
所以,改善飲食習慣要從使用公筷,分餐制聚餐及不咀嚼喂食嬰幼兒開始,隻有這樣才能有效預防幽門螺旋杆菌的聚集性感染。
此外,在一項針對廣州市三所醫院幽門螺旋杆菌感染患者飲食相關的影響因素的調查中,研究者發現腌熏食品是幽門螺旋杆菌感染的危險因素。
與此同時,酸奶、綠茶和豆類對幽門螺旋杆菌感染卻起到了保護作用。
而在另一項生活習慣與幽門螺旋杆菌感染的相關性研究中,則發現常食用甜食和燒烤會增加幽門螺旋杆菌感染機會;經常食用綠色蔬菜具有抗幽門螺旋杆菌感染的作用。
所以針對幽門螺旋杆菌與飲食的相關研究仍在不斷地更新,說到目前較被認可的幽門螺旋杆菌“克星”食物,就不得不提西蘭花了。
研究表明,食用西蘭花花芽可以通過減少細菌在胃粘膜的定植,從而降低幽門螺旋杆菌的感染機會,起到抗感染的作用。
西蘭花是營養價值非常高的蔬菜,大家可以适當地增加西蘭花在日常飲食中所占的份額。
猴頭菇作為近年來另一種廣受關注的食用菌,其在抑菌、胃腸保護方面的功效更是備受好評。
多項研究表明,猴頭菇提取物不僅對幽門螺旋杆菌感染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其多糖成分還對胃腸黏膜起到了保護作用。
平時大家也可以運用以上研究的方法,從幽門螺旋杆菌需要附着在胃黏膜上這一特性出發,自行歸納出哪些食物宜吃,哪些食物不能吃。
首先,刺激性食物如過于辛辣、生冷的食品會直接刺激胃黏膜,長期過量食用還可能破壞胃黏膜的保護屏障。
所以無論是出于預防細菌感染或穩定胃腸内環境的目的,都需要盡量減少這些刺激性食物的食用量。
其次,容易産酸産氣刺激胃黏膜的食物如咖啡、汽水、酒精性飲料等,所以要做到“淺嘗即止”,不貪杯,不貪嘴,把握好量和度。
而适宜常吃的食物,當然就是那些不會刺激甚至可以起到保護胃黏膜屏障作用的食物,比如酸奶等富含益生菌的食物。
益生菌可以有效降低幽門螺旋杆菌的附着能力,從而起到減少胃腸道内幽門螺旋杆菌數量的作用。
了解了幽門螺旋杆菌感染的飲食注意事項後,還需要明白,一旦身體出現不适,就要及時就醫檢查,積極配合治療。
幽門螺旋杆菌感染的治療根據流行病學研究數據顯示,胃癌患者中有相當一部分人經曆了幽門螺旋杆菌感染,發展為慢性胃炎,後又演變為萎縮性胃炎和腸上皮化生的過程。
幽門螺旋杆菌的治療方法普遍采用聯合用藥,其治療方案也處于不斷改進中。目前臨床一線主要采用三聯療法、四聯療法以及序貫療法等。
三聯療法采用的是一種質子泵抑制劑和兩種抗生素(阿莫西林+克拉黴素或甲硝唑/替硝唑)進行治療,療程為7-10天;
四聯療法中除了采用一種質子泵抑制劑和兩種抗生素(阿莫西林+克拉黴素或甲硝唑/替硝唑)外,還增加了铋劑參與治療,療程為10-14天。
序貫療法則是一種雙重療法,即在治療最初的5天或7天采用質子泵抑制劑和一種抗生素(多為阿莫西林)的二聯療法,後5天或7天再進行一組三聯療法,即質子泵抑制劑和兩種抗生素(多為克拉黴素+甲硝唑或替硝唑)。
随着抗生素的耐藥性問題日益嚴重,臨床中也加入了包括益生菌、中西醫聯合等越來越多的輔助治療方案來共同對抗幽門螺旋杆菌,以求最佳的根除及治愈效果。
總結希望大家多了解健康相關的知識,這樣可以避免一些信息差帶來的“疾病焦慮”。
但面對幽門螺旋杆菌這類病菌的威脅,也不能大意,可以通過自身一些行為習慣的改變來有效地防止感染。
參考資料[1].王瑩鑫,鄒金宇,胡利鳳,龔有文,吳明珠,方慶虹,黃若琳,左廉傑,曾穎.一般人群幽門螺旋杆菌認知現況調查[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22,36(01):60-65.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