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最偉大的詩人之一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時期,他的詩多涉及動蕩時局、人民疾苦,反映當時的唐朝局勢和社會矛盾,表達了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
老年杜甫
公元768年,已經57歲的杜甫乘舟出蜀,冬天的時候漂泊到湖南嶽陽,登上了神往已久的嶽陽樓,他憑軒遠眺,面對煙波浩渺壯闊無垠的洞庭湖,想到如今國家多災多難,自己晚年漂泊無定,感慨萬千中寫下了五律《登嶽陽樓》。
登嶽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直譯:
早就聽聞洞庭湖聲名遠揚,今天終于登上了著名的嶽陽樓。
浩瀚的湖水把曆史上的吳楚兩國分割開來,天地日月好似都在湖水中浮遊。
漂泊在外的親朋好友的音信全無,如今年老患病孤獨地乘坐在一葉孤舟中。
如今關山以北戰事仍在激烈進行,我憑欄遠望家國危難忍不住涕淚橫流。
浩瀚淼淼洞庭湖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把自身經曆和苦痛與曆史、家國情懷結合在一起的一篇傑作。通篇都是記叙他在嶽陽樓的所見、所聞、所思和所想。雖然充滿苦痛之聲,但卻給人以深刻思索和聯想。
第一聯(首聯):杜甫在原計劃北上,洞庭湖是他旅行中的重要一站。為了欣賞洞庭湖的風光和回顧曆史,他登上了著名的嶽陽樓。這是詩人在寫自己的行蹤。
第二聯(颌聯):面對浩瀚無邊的洞庭湖水,杜甫聯想到這湖正是當年吳國和楚國的邊境分割處。看着蒼蒼茫茫的水域,他感覺天地日月星辰似乎晝夜都在湖水中浮沉着。這是詩人對曆史的回顧,想象着當年的金戈鐵馬和時代變遷。
第二聯(頸聯):杜甫由自然界回想到自己。為避戰亂四處漂泊的親朋好友都沒有音信。如今年邁且體弱多病,孤獨地乘着一葉孤舟飄蕩。自身的孤獨和苦痛,以及日漸老去的病軀,更讓杜甫對人生的無奈感慨不已。
第四聯(尾聯):但是,杜甫又立即想到國家安危——此時關山以北戰事正緊張,自己老邁之軀無法為國效力,隻能憑欄遠眺涕淚橫流而已。寫出了詩人壯志未酬,一心為國分憂的拳拳報國之心,令人肅然起敬。
洞庭湖邊嶽陽樓
杜甫寫過這首詩後兩年就去世了。這首詩展現的是他在病痛孤獨中依然戀戀不忘的家國情懷,憂國憂民的情緒躍然紙上。雖然此詩看上去過于悲憤,但仍然被曆朝曆代文人稱頌不已,奉為楷模。有多少人譽之為“千古絕唱”,“力壓百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