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靈魂的拷問:
你有多久沒有認認真真地讀完一本書了?
在這個能看圖就不看字、能看段子就不看原著的快時代,沉下心去看完一本書的慢時間顯得尤為奢侈。
更可怕的是,很多人在享受了娛樂的刺激後,忘記了讀一本書帶來的精神滿足。
幸虧,有一位熱愛閱讀的導演,甯可虧本,也要制作出這麼一部綜藝,讓好書重新回到大衆的視野。
一本好書
《一本好書》已播出兩期,口碑爆棚,三千多位網友給出豆瓣9.3高分。
一期講一本,按官方的說法是:
場景式讀書節目。
即把書裡的片段場景進行影視化,把“一本好書”演成“一出好戲”獻給觀衆。
然鵝,我更喜歡總導演,執導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見字如面》等等文化綜藝的,關正文導演的說法:
這就是一個推薦好書的節目。
關正文導演接受@北京晚報采訪時說,他不期待觀衆把節目從頭到尾看完,而是,看到一段,有興趣去讀書了,歡迎随時走~
為了更好的呈現,制作團隊頂着預算和deadline(每期兩天)的壓力,精益求精地還原了書裡場景:
《月亮與六便士》的巴黎酒館
《萬曆十五年》的中國宮廷
《三體》的敵我雙方
以及三體艦隊向地球飛來的場面
從舞美、道具、服裝上,讓觀衆沉浸到書中場景,享受一場視覺盛宴。
演員,也都是實力派的:
王洛勇、趙立新、黃維德、王勁松、潘虹、徐帆等等等……他們來到《一本好書》後,不約而同地問:
是按照話劇、還是按照影視劇來演?
“我就特别不講理,說,在中間。”關正文導演如是傲嬌地回答。
這種“在中間”的形式,還真沒人嘗試過
既需要略顯誇張的舞台劇動作、抑揚頓挫的台詞語言,又需要細微自然的表情動作、盡在不言中的動作語言。粗狂與細膩相結合,還不能尴尬。
還好,這群摸着石頭過河的人,交出了優秀的答卷。
第一期節目,講了英國作家毛姆的長篇小說《月亮與六便士》,沒看過書的人也應該略有耳聞:
月亮代表理想,六便士代表現實。
很多人,擡頭仰望月亮,卻俯身撿起了六便士。這本書的主人公卻是例外。
先說作者吧,毛姆,一個剛出道的作家,希望打入倫敦精英社會的圈子。
毛姆由趙立新老師飾演,既是作者,也是書中人、串講人、評論者。
精通七國語言、走到哪兒都是西裝三件套、話劇出身的趙立新,駕馭起犀利通透、玩世不恭的紳士毛姆來輕車熟路,儀表不凡、舉止翩翩。
他主導舞台的節奏,濃縮了劇情,放大了沖突,情緒充沛地講述了主人公斯特裡的一生。
在節目花絮裡,關正文導演說,最難的、也是最大挑戰的——是斯特裡。
斯特裡,倫敦市一名證券經紀人。
身份地位有,妻子兒女有,是一名日子過得舒坦的小中産階級。
突然一天,他放棄了一切,獨自一人前往巴黎學習畫畫,留下一封不到十行字的信。
其實也不能說突然,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
比如,在妻子安排的家庭聚會裡,他跟周圍的人格格不入,眼睛不知道看向哪裡:
小動作特别多,擺弄領扣、蝴蝶結,梗着脖子東張西望,處處顯示出他的不自在。
妻子回憶說,他結婚前熱愛畫畫,但畫得真不怎麼樣,被我們取笑。
現實就是他真的想畫畫。
人到中年,追逐理想。
他不顧世人的眼光、道德的秩序,不管沒有生存能力的妻子兒女,放棄榮華富貴和安穩生活,成為一個——
饑寒落魄又放縱不羁的流浪畫家。
這個角色,如果演得不好,就會變成讓觀衆隻覺得讨厭的自私無情的渣男。而演好了的關鍵是,要演出讓人又厭惡又敬佩的感覺。
不僅需要黃維德細緻地刻畫斯特裡這個人物,也需要他和趙立新飾演的毛姆之間,演繹出互相吸引又各自孤傲的感覺。
最經典的一段,是毛姆受艾米夫人之托,來巴黎尋找離家5個月的斯特裡。
毛姆先從人性的角度,拿妻子、兒女來拷問他的良心,指責他無緣無故抛棄妻子,會讓家人傷心難過、流落街頭、無以為生。
斯特裡都一一承認,自己做錯了,而臉上卻波瀾不驚。
毛姆隻好換個角度,從社會評價體系來說服他。
然而,即使所有人都會覺得斯特裡是個傻瓜,讨厭他、鄙夷他,他也不在乎。
最後,毛姆隻能使出絕招,指出他想成為藝術家,實現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斯特裡終于不淡定了,爆粗口,站起身說出全書的經典台詞:
你這個蠢*貨
我跟你說的了
我必須畫畫兒
我身不由己
一個人掉進了水裡
不管他遊泳遊得好不好
他必須掙紮
不然就得淹死
黃維德把落魄又放蕩不羁的流浪藝術家斯特裡演活了。
我們完全可以理解他的選擇和動機,甚至産生羨慕、敬畏的複雜情緒。
随即,趙立新老師也貢獻了一段208字的超長台詞,語速超快但吐字清晰,台詞雖長卻充滿感情:
别吹牛了!誰相信?想讓别人認可,這是人類文明的本能。良心是什麼?是心靈的守門人。社會,社會要向前發展,就必然要制定一套禮儀規則。它是我們心中的警察。一個人一旦有了半點脫離集體的想法,馬上就會受到它的斥責,而人總會說服自己,相信集體的利益大于個人,并且為自己有着敏銳的良心而倍感驕傲。但現在,在我們面前,真的就有這麼一個不在乎别人看法的人,你指望他良心發現,根本沒用!你想過沒有,如果别人都像你這樣,那地球真的不轉了。
兩位老師的飙戲,波瀾起伏的劇情,把現場觀衆眼睛都看直了,完全沉浸在戲裡。
如果說,第一期的《月亮與六便士》故事曲折、矛盾激烈、戲劇性強。
那麼,第二期的《萬曆十五年》是一本曆史著作,又該怎麼演?
創作團隊把切入的角度放在明神宗萬曆皇帝身上,一開場,是飾演者王勁松從定陵陵墓上緩緩起身,以老年萬曆的身份,回顧往昔,侃侃而談。
明線上,展現了帝王的一生:
十歲當皇帝,在嚴師張居正的管教下,讀遍了經史子集,飯隻能吃八分飽,覺不能多睡,毫無半點娛樂。
課餘批改奏章,也隻是照着文官們寫好的草稿抄一遍。
因為皇帝還小嗎?不,一生均如此。
即使管教他的張居正、大太監馮保下台,依然有衆文官“綁架”着皇上的自主權。
萬曆25歲,知道自己在這個文官制度下,隻能一事無成之後,他天天待在後宮,編着荒唐的不上朝的理由,天天跟寵妃膩在一起。
從一個少時淩雲壯士,變成一個妥協了的身不由己的皇上。
他隻作為一個道德标準最高的完美象征,紫禁城裡擁有神秘力量的囚徒,而活着。
為了讓台詞通俗易懂,甚至加入了插科打诨的話。
我又不是沒勤快過
可是我心裡憋屈
我可以告訴你們
讀書,就是這麼有用
#表情包拿去不謝
暗線埋入了:
明神宗受到打擊後的惰政、明朝文官的抱團風氣、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的崛起……
1587年,看似無光緊要的一年,其實是大明朝走向敗局的開始。
末了,王勁松朗聲對着觀衆說:
是黃仁宇寫我的這本書,還有很多有意思的事,他還寫了海瑞、戚繼光、李贽的故事,這些人,沒有一個是善終的。
埋下了鈎子,讓觀衆自行拾起經典,去探索明朝萬曆皇帝的一生。
兩期一對比,肉眼可見小說更适合在舞台呈現,可是接下來的書,類型多種多樣,應該怎麼演繹?
關正文導演表示:
節目的形态并不都是大家現在看到的戲劇方式,也有論述方式的,比如《人類簡史》。我們希望為每一本好書都找到特定的視聽推廣方式。
《一本好書》接下來要推薦的書,按創作團隊的說法,主要是近四五十年來,對人類文明進程實際有效的好書,且在當代依然适合大衆閱讀的書。
科幻小說:《三體》
莎婆的長篇小說:《無人生還》
茅盾文學獎獲獎小說:《塵埃落定》
長篇小說:《麥田裡的守望者》《暗算》
社科名著:《人類簡史》《未來簡史》《格調》
諾獎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的文學巨著:《霍亂時期的愛情》
書信體小說:《查令十字街84号》#就是《北京愛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裡為湯唯和吳秀波搭橋牽線的那本書#
這些都是那種懶人如我,放在“想看”清單裡,卻拖延着沒有看完的經典書籍
鑒于第一二期節目的質量,肉叔對接下來的書已經充滿期待。
當然,對于這部9.3分綜藝,我還是抱有一點遺憾。
節目中的點評現場,由主持人陳曉楠和每期兩位品書人組成,在第一期尚可聽聽,可在第二期卻被壓縮成不到10分鐘,内容少得可憐。
比如,品書人朱大可先生和主持人,說到萬曆皇帝的成長經曆表明了文官、天下百姓對皇帝道德完美性的期望,本可以繼續深入聊一下明朝的皇權與内閣制度,幫助觀衆理解萬曆的憋屈生活等等等……卻話鋒一轉,聊起了明朝其它不靠譜的皇帝,草草收場。
彈幕也對點評現場不太滿意。
再說角色,一千個讀者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絕不止台上演繹出來的那個。
當觀衆自己的想象人物與節目的演繹有出入時,更希望能聽品書人的解讀,把話題聊開,就像讨論斯特裡一樣,讨論毛姆、德克、布蘭奇等角色。
比起戲骨們對文學作品的精彩演繹,點評現場沒有充分展現出魅力,顯得有點雞肋。
這也讓有些觀衆覺得,節目組對書籍的演繹勝過了對書籍本身的推薦。
這算不算是有點違背了本心呢?
節目的出發點是好,内容也好看,雅俗共賞,這點肉叔要吹爆。
可,隻有當大家提到這個節目,讨論書籍的聲音多過于讨論節目本身,才是它的終極成功,衷心期盼這一天。
想看的,騰訊視頻、江蘇衛視有。
編輯:藍色長毛怪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