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供應鍊質量成本管理

供應鍊質量成本管理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9 10:08:46

概述:目前我國大多數企業對加強供應商質量管理缺乏足夠的認識,據上海質量管理科學研究院對上海市194家企業進行調查的結果顯示,在質量領導、人員管理、顧客滿意、過程信息、職工參與、質量戰略、供應商質量、質量保證、社會影響和質量結果十項指标中,“供應商質量”的指标重要性得分名列第八,而各指标相關程度,“供應商質量”與其它指标的相關系數竟然是最小的,僅為0.5左右。由此可見,供應商的重要性還沒有被大多數的企業充分認識到,許多企業沒有與供應商之間建立起牢固的合作關系。同時,因為所有的公司幾乎都面臨一個共同的問題,便是确定并評估其供應商的能力。公司和供應商在物質交換上的誤會、硬件間的不協調和财務危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相互的不信任危機日趨嚴重,甚至不可化解,大多數企業感到供應商是他們最棘手的問題。因此,如何加強對供應商的質量管理、控制,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關系已經成為企業必須認真面對的問題。

供應鍊質量成本管理(品質管理之供應商與供應鍊)1

5.1 供應商與供應鍊5.1.1 供應商與供應鍊的含義  GB/T 19000-2000标準中表述的供應鍊為"供方→組織→顧客",其中供方是指,"提供産品的組織或個人"。本章中将供方稱為供應商。他們可以是制造商、批發商、産品的零售商或商販,也可以是服務或信息的提供者。  在傳統的管理模式中,組織對為其提供原材料、半成品、零部件或勞務等環節,一直采取投資自建、投資控股或兼并的方式。在市場環境穩定的條件下,組織以"大而全"、"小而全"的形式發展,确實可在各業務階段掌握主動、增加利潤并控制全過程。但是,在高科技發展的今天,顧客的需求不斷變化,市場競争日益激烈。傳統的管理模式已經顯示出越來越多的薄弱之處,為避免承受過重的投資負擔和過長的建設周期帶來的風險以及來自不同領域的競争而可能受到損失。組織将借助于外界的資源,即供應商的資源,遵循優勢互補的原則,集中不同的核心能力,達到快速響應市場需求的目的。為此,越來越多的組織放棄了傳統的管理模式,結成利益共同聯盟,從而形成了一條從供應商到組織再到分銷商、零售商直至最終顧客,貫穿于全過程的"鍊"。由于"鍊"上相鄰節點的不同組織以供需關系,依次連接起來,便形成了供應鍊。  供應鍊(Supply Chain),有時被稱為價值鍊或需求鍊(Demand Chain),包括顧客、供應商、過程、産品以及對向最終顧客交付産品和服務有影響的各種資源。供應鍊強調的是公司之間的過程與關系。供應鍊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就是指從原材料采購到成品分銷給顧客的整個過程中對産品和服務的管理,它是通過前饋的信息流和反饋的物料流和信息流,将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直到最終顧客連成一個整體的管理模式,強調的是協調公司間、甚至大的集團公司之間的活動以求産生雙赢效果。  供應鍊管理通過計劃、購買、制造、移動和銷售等活動,來産生兩方面效應:降低成本和增加價值。具體來說,有效的供應鍊管理可為企業帶來以下利益:  (1)在供應鍊範圍内改進戰略、作業及财務績效。  (2)降低成本,有效管理周轉資本(Working capital)。  (3)原材料、在制品和制成品庫存的有效管理。  (4)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供應鍊成員間的交易效率。  (5)創造顧客化産品和服務,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為顧客創造價值。  (6)增強平衡供需的能力。當前,供應鍊管理的成功案例難以計數,其中較為著名的供應鍊管理優秀企業有寶潔、沃爾瑪、克萊斯勒、戴爾、IBM、3M、施樂、以及我國的海爾、小天鵝等等。成功企業的示範作用和企業自身生存的需要,促使企業越來越重視供應鍊管理,并根據顧客需求、全球化、競争、信息與通訊、政策和環境的不斷變化,積極尋求供應鍊變革與再造,以提高企業的競争能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