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馮琪)“國子監的著名建築背後有什麼有趣的故事?”“國子監是通過什麼方式傳播國學文化的?”“國學對于當代中小學生教育又有着怎樣的影響?”近日,第19屆新京報小記者們走進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體驗獨特的“太學”文化,并完成主題采訪。
小記者們在上新聞采訪課。劉紫琦攝
據了解,出發前,小記者們查找了大量孔廟與國子監博物館的有關資料,撰寫了自己的采訪提綱。在得到采訪課老師的指導與點撥之後,踏上了外出采訪實踐之路。
在前期準備中,小記者們了解到,孔廟和國子監始建于元代,分别為皇帝祭祀孔子的場所和中央最高學府,二者合于“左廟右學”的古制,兩組建築群都采取沿中軸線而建、左右對稱的中國傳統建築方式,組成了一套完整、宏偉、壯麗的古代建築群。
跟随着博物館老師的專業講解遊覽其間,小記者們對建築古迹連連稱贊,同時也了解了各種知識:“為什麼古人在考試前要喝硯水湖裡的水?”“觸奸柏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為什麼國子監大門的柱子是黑色而不是紅色的?”“孔子的真實身高是多少?”……通過講解老師的介紹,小記者們近距離觀看了進士題名碑、乾隆石經等曆史文物,對于中國古代科舉制度和中國古代教育傳統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小記者們行“四拜禮”。都慧攝
此外,在孔廟小記者們還了解并體驗了“四拜禮”儀式。從“正衣冠”到四拜禮成,體會古代“四拜禮”所傳遞出的尊師重教之風,感受到了知禮守禮習禮的文化内涵。
小記者們體驗博物館内“雕版印刷”活動。都慧攝
在博物館内的國子監第三進院“敬一亭”區域,小記者們跟随着博物館老師們學習并分組體驗了雕版印刷的流程,獲得了專屬于自己的手工印制太學紀念作品。“大家分别印制了不同的圖案,有‘孔子像’;有‘生肖小兔子’,還有‘五子登科’,非常開心!”小記者代澤駿說。
小記者們踴躍舉手采訪提問。姜奧博攝
緊接着,小記者們根據之前學到的新聞采訪知識、自己查閱的相關資料以及當天的參觀體驗,對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社教部的老師們進行采訪提問。“國子監的校長為什麼叫‘祭酒’?”“什麼樣的人有資格在國子監上學?他們畢業後會從事什麼工作?” 帶着對孔廟和國子監的好奇與疑問,小記者們争相提問,社教部老師們耐心地一一解答。
小記者采訪提問社教部老師。劉紫琦攝
社教部燕老師評價稱:“新京報小記者們的問題涉及博物館的方方面面,既有關于博物館參觀感受的交流也有關于國學文化發展與傳播的深層次問題。可以看出,孩子們經過了精心準備和認真思考,每個人都是一名合格的‘小記者’。”當日,在采訪中表現優異的小記者還獲得了由社教部老師們頒發的博物館文創獎勵。
編輯 缪晨霞
校對 盧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