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交易市場亂象?□ 何勇海近日,有媒體報道,原價800多元的耳機500元就能到手;1000元的音響上門自提的話不到半價,而且還有議價空間;市面上少見的二手奢侈品也能以低價到手……如今,二手市場正吸引着越來越多年輕人的關注和湧入對于Z世代而言,選擇性價比較高的二手品不但省錢,同時還能體驗“撿漏”帶來的新鮮感,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二手交易市場亂象?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 何勇海
近日,有媒體報道,原價800多元的耳機500元就能到手;1000元的音響上門自提的話不到半價,而且還有議價空間;市面上少見的二手奢侈品也能以低價到手……如今,二手市場正吸引着越來越多年輕人的關注和湧入。對于Z世代而言,選擇性價比較高的二手品不但省錢,同時還能體驗“撿漏”帶來的新鮮感。
剛進入社會的大多數年輕人居所不定、收入有限,性價比較高的二手商品,自然成為其購物時的重要選擇。與有的年輕人超前消費、“花錢一時爽,還錢淚兩行”相比,熱衷于“淘二手”是量入為出、适度消費的表現。當然,也有年輕人喜歡“淘二手”,并非因為收入低,而是要把握消費節奏,拒絕過度消費,不做消費的奴隸,從生活的細枝末節處,用最少的錢過最舒坦的日子,這是消費觀、人生觀成熟的标志,值得喝彩。同時,這也是社會的進步。
對于社會來說,二手商品交易是循環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交易越火爆,越能促進資源循環流轉,有利于節約資源、避免浪費、保護環境。據報道,年輕人消費特性的轉變,不但讓二手平台玩家規模迅猛爆發,也讓二手商品種類越發豐富,小到一根數據線、一張唱片、一本書,大到一台筆記本電腦、一套八九成新的家具,甚至一輛汽車,一切應有盡有。如此這般景象,讓人分明看到,資源節約型社會正在款款走來。
不過,二手商品交易火爆的背後存在着不少隐患,貨不對闆、以次充好、偷梁換柱、售賣假貨、消費維權艱難、平台監管缺失等情況時有發生,原本應該雙赢的二手商品交易背後隐藏着不少“坑”,有的二手交易平台甚至淪為滋生詐騙的溫床、出售禁售商品的廣告發布地。據上述報道的記者通過“黑貓投訴”搜索發現,5萬多條關于二手品和平台的投訴,主要聚焦于貨不對闆、惡意壓價、退換貨難等問題。長此以往,不利于整個行業的健康長遠發展。
因此,年輕人撐起的二手市場,需要監管來護航。
首先,監管部門和平台要加強對買賣雙方尤其是賣家的普法宣傳教育,讓其了解相關的基礎法律法規,知道其行為的邊界,将法律法規内化為行為準則,否則,這種閑置資源再利用方式将不可持續,不管誰“坑”誰都相當于“易糞相食”。監管部門還要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違法行為,并依法采取信用監管措施,提高買賣雙方尤其是賣家的違法成本。
其次,要強化二手交易平台的監管責任。必須落實實名認證制度,比如,對買賣雙方進行人臉識别和身份證認證,以提高二手市場的準入門檻;建立嚴格的審核機制,審核二手商品賣家資質,嚴格審核平台上發布和交易的二手閑置物品質量和屬性,并要求賣家交納一定保證金;完善買賣雙方的相互評價機制,及時公布買賣雙方的誠信度、信譽值,為其他交易對象提供參考;并建立信用懲罰機制,一旦違規就進行處罰。
此外,還要完善法律法規。去年7月,國家發改委發布的《“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明确,“規範發展二手商品市場。完善二手商品流通法規,建立完善車輛、家電、手機等二手商品鑒定、評估、分級等标準,規範二手商品流通秩序和交易行為。鼓勵‘互聯網+二手’模式發展,強化互聯網交易平台管理責任,加強交易行為監管……推動線下實體二手市場規範建設和運營,鼓勵建設集中規範的‘跳蚤市場’”。這項工作應加快推動,以早日管好越來越火爆的二手交易。
來源: 法治日報·法治周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