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漢代農業鐵器

漢代農業鐵器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5-10 09:50:57

漢代農業鐵器(考古詞條鐵器時代)1

▲ 漢代鐵燎爐

漢代農業鐵器(考古詞條鐵器時代)2

▲ 漢代鐵铧、鐵犁壁 國家博物館藏

漢代用鐵制成的器物,包括各種農具、工具、兵器和生活用具。各地漢代遺址和墓葬中多有出土。按制造方法不同,可分鍛件和鑄件兩大類,分别以塊煉鐵和生鐵作材料。由于冶煉技術進步,許多鍛件和鑄件已達到鋼的标準。漢代鐵器的制造和使用量很大,已普及全國,在社會生産和生活的各個方面,都起了重要作用。鐵器關系到國計民生、軍備國防,制鐵業成為特别重要的經濟部門,受到統治階級的重視。西漢初期,各地制鐵業多被控制在諸侯王及富商手中。漢武帝時,在各地置鐵官,壟斷全國的制鐵業,并實行專賣政策。東漢前期,承襲西漢制度,冶鐵業仍由國家專營。但豪強地主勢力強大,私設工場,自造鐵器,官府不能禁止。章和二年(公元88),和帝即位,宣布鹽鐵開禁。此後,各地冶鐵業多為豪強地主私營。

漢代農業鐵器(考古詞條鐵器時代)3

▲ 漢代鐵鍪

鐵器的種類和效用 鐵農具有犁、䦆、锸、鏟、鋤、粑、鐮等。犁上的铧,一般系全鐵制,比戰國時代的鐵口木铧要進步得多。為了防止铧的口刃磨損,多采用在前端套铧冠的方法。為了提高翻土效率,還在铧上裝置鐴土(犁鏡)。䦆、锸、鏟等和前代相比,也有一定的改進。雙齒或三齒的鐵耙,用于耙地松土,為前代所未見。鐵鐮有各種型式,用于刈割禾穗和禾莖。由于鐵農具的普遍使用,漢代農業生産有顯著提高。鐵工具有斧、锛、錘、鑿、刀、鋸、錐、釘等。鐵斧的普遍使用,有利于森林的砍伐,使長江流域和邊遠地區的開發加速。由于使用了各種鐵工具,木工和石工的效率大大提高。漢代造船業突飛猛進,應與鐵工具的進一步使用有關。用于谷物加工的轉盤式雙扇石磨的出現和迅速普及,石室墓、石祠堂、石阙及各種石雕像、石刻畫像的流行,都是與鐵工具的進步分不開的。

漢代農業鐵器(考古詞條鐵器時代)4

▲ 漢代鐵铧

在兵器方面,鐵器的優越性更為突出。鐵制的長劍在西漢前期就取代了戰國以來較短的青銅劍。柄首成環狀的大鐵刀,在西漢時出現,是一種新興的武器。商周以來長期流行的銅戈,也在西漢中後期被鐵制的矛和戟所代替。西漢時矢镞雖然有不少是銅質的,但铤部多已改為鐵制,而鐵镞也開始流行,到東漢時終于代替了銅镞。由于制鐵技術的發展,铠甲的質量和性能有顯著的提高。河北省滿城漢墓出土的一件铠甲,是由2800多片細小的鐵片編成的魚鱗甲,制作精緻、完善。在防守上也大量使用鐵蒺藜。由于漢朝掌握了各種先進的鐵兵器,所以能對付北方民族強大的騎兵。景帝時,晁錯分析漢朝與匈奴作戰的軍事形勢,就指出優越的武器是克敵制勝的有利條件之一。

漢代農業鐵器(考古詞條鐵器時代)5

▲ 漢代鐵劍

鐵制生活用具有鼎、爐、釜等容器和炊器,還有帶鈎、鑷子、火鉗、剪刀、廚刀,以及釣魚鈎和縫衣針等等。鐵釜的廣泛使用,為炊事提供了方便,在河南省南陽瓦房莊發現的一件大鐵鍋,直徑達2米左右,可能是煮鹽用的。廚刀從别的各種刀類中分化出來,專門按庖廚的需要而制造。漢代的剪刀,和世界各地初期的剪刀一樣,是用一根兩端具有鋒刃的鐵條彎曲而成,利用鋼鐵的彈性而操作。

漢代農業鐵器(考古詞條鐵器時代)6

▲ 漢代鐵油燈

鐵制的縫衣針,不僅用于縫制衣物,而且在刺繡方面顯示了優越性。度量用的尺子,也有許多是鐵制的,其刻度和花紋有的用金絲鑲嵌。漢代盛行銅燈,但東漢時鐵燈也很流行,洛陽等地漢墓中出土的“十二枝燈”等制作得相當精緻。到了東漢中後期,鏡子也有許多是鐵制的,花紋多屬“夔鳳紋”。甘肅省武威雷台漢募中出土的一枚鐵鏡,用金絲和銀絲鑲嵌花紋,十分精緻。

漢代農業鐵器(考古詞條鐵器時代)7

▲ 洛陽燒溝十二支鐵燈

鐵官和作坊 傳世的“齊鐵官印”、“齊鐵官長”、“齊鐵官丞”和“臨淄鐵丞”等封泥,是西漢初期諸侯王自設鐵官、經營冶鐵業的物證。從漢武帝時開始,中央政府在全國設鐵官40餘處,其分布東起山東、江蘇,西到甘肅,東北到遼甯,西南到四川、雲南之間.各地鐵官所制的鐵器,有時有銘文作為标志。例如,河南郡(今河南省洛陽)所制的有“河一”、“河二”、“河三”字樣,南陽郡(今河南省南陽)所制的有“陽一”、“陽二”字樣,河東郡(今山西省夏縣)所制的有“東一”、“東二”、“東三”字樣。“河"、“陽”、“東”等是郡名的簡稱, “一”、“二”、“三”等則是各郡鐵官所屬作坊和工場的編号。

漢代農業鐵器(考古詞條鐵器時代)8

▲ 漢代鐵器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經過廣泛調查,在北京市清河鎮、山東省滕縣、江蘇省徐州市等許多地點發現了制鐵工場的遺址。特别是河南省,所發現的制鐵工場和作坊遺址已達十餘處,其中鞏縣鐵生溝和南陽瓦房莊等遺址已經過大規模的發掘,可以了解當時的冶煉設施、操作過程和技術水平。鞏縣鐵生溝遺址在礦山附近,所發現的煉爐很多,而鍛爐、熔爐和鑄範都較少,可以認為這個制鐵作坊以冶煉鐵料為主,鍛鑄器物為次。南陽瓦房莊遺址在當時南陽郡治所宛縣城内,遠離礦區,這裡的作坊主要是利用從别處運來的生鐵錠和廢舊鐵器作原料,進行熔煉,以制造各種器物。由此可見,漢代的冶鐵工場,有時因各種條件不同,在業務上各有側重。山東省滕縣宏道院出土畫像石上的冶鐵圖,形象地顯示了東漢時冶鐵工場中用皮橐為煉爐鼓風及其他操作的情形。

漢代農業鐵器(考古詞條鐵器時代)9

▲ 漢代鐵牛 甯夏博物館藏

冶煉的技術水平 漢代鐵器中用塊煉鐵作材料的鍛件,有許多已達到鋼的标誰,而且在戰國晚期“塊煉滲碳鋼"的基礎上更進了一步,到西漢中期已能用反複鍛打的方法使之成為早期的“百煉鋼”。滿城漢墓出土的劉勝佩劍,便是這種正在形成的“百煉鋼”工藝的早期産品。劉勝佩劍還經過表面滲碳和刃部淬火,使得劍刃堅硬、鋒利,而脊部乃保持較好的韌性.另一方面,漢代鐵器中用生鐵作材料的鑄件,除了有許多是經過柔化處理的“展性鑄鐵”以外,到西漢中期還有了不少“灰口鐵”的鑄件,後者更具有硬度較低、脆性較小、耐磨、滑潤性能良好等特點。滿城漢墓出土的鐵䦆是“展性鑄鐵”的制品,而車軸承則為“灰口鐵”鑄件,說明當時已掌握了不同種類鑄鐵的性能而加以應用。西漢中期,還發明了利用熱處理使鑄鐵在固體狀态下脫碳成鋼的技術,滿城漢墓出土的鐵镞便是用這和工藝制成的鋼件。到了西漢後期,随着冶炫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又出現了用生鐵炒煉成鋼的新方法,主要是将生鐵加熱成半液體狀态,加以不斷的攪拌,利用空氣中的氧使之脫碳,以獲得不同含碳量的鋼,可稱“炒鋼”。山東省蒼山漢墓出土有錯金銘文的東漢永初六年(112)的“三十煉大刀”,就是用“炒鋼”為材料,經過反複加熱鍛打而制成的優質鋼件。用生産效率很高的生鐵大量地作為制鋼的材料,這是煉鋼史上的一次革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