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房子,一邊是孩子,這是每個身居城市的家庭,反複權衡的天平兩端。
除非實現财務自由,能在樓市裡“買買買”,還敢随便要二胎,能兼顧房子和孩子,就足以令大部分人豔羨了。
但對絕大部分人來說,無時無刻不面臨“二選一”的尴尬,前些年,大部分人都選擇了房子,所以樓市的成交量膨脹到了十幾萬億的地步。
數據顯示,我國人均居住面積已經超過了43平米,截止2018年底,購房者平均年齡為29.5歲,年齡越來越大。
潘石屹在5月21日說,無論是哪種類型的房地産,都不再是剛需了。
2019年一季度,居民杠杆率上升至54.3%,樓市購買力的透支空間已經變得有限。
平安證券房地産團隊負責人楊侃發布的數據顯示,5月中旬開盤去化率僅65%,對比此前動辄80%的去化率,下降幅度顯著,另外,19個重點城市二手房挂牌量,已經增加到了88萬套。
業内大佬說是因為居住面積擺脫了“剛需時代”,專家們說是居民杠杆率難以支撐房地産。
其實,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對購房群體來說,再不生孩子就晚了。
“二選一”的天平,正準備向另一端傾斜。
哪些才算是主力購房群體呢?結合上文提到的購房者平均年齡,是80後、90初這批人,他們對于首套婚房、置換房、改善房、養老房,有強烈的需求。
5月21日,恒大研究院院長任澤平發文呼籲:
當前正處于第三波嬰兒潮(1981-1991年)中後期出生人口的生育窗口期,一旦錯過,未來再想提升出生人口、改善人口結構,則将事倍功半。
也就是說,1981到1991年出生的人,再不生孩子就沒機會了。
1981年出生的,今年38歲,1991年出生的,今年也已經28歲了,現在擺在人們面前的問題很簡單,要房子,還是要孩子?
如果在5年前,相信大部分人會毫不猶豫的買房,因為眼睜睜看着房價往上蹿,過了這村沒了這店。
現在,大家都在樓市面前望而卻步,負債、升值空間、房價趨勢,都已經不可同日而語,與此同時,還有更重要的事情值得去做,從這個角度上來看,也難怪房子不好賣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