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切記的一個重要經濟學原則是:資源是稀缺的。這就意味着每次我們采用一種方法使用資源時,就放棄了用其他方法利用該資源的機會。這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很常見,我們必須決定如何使用有限的時間和收入。我們應當去看電影還是為了下周的考試做準備?應當去墨西哥旅行還是購買一輛汽車?應當讀研究生還是參加職業培訓,或是大學畢業後直接參加工作?這裡的每一個例子中,做出決定實際上都使我們失去了做其他事的機會。失去的選擇被稱為機會成本。
決策具有機會成本,因為在一個稀缺的世界中選擇一樣東西意味着需要放棄其他一些東西。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指的是錯過的最有價值的物品或勞務的價值。
伊拉克戰争的代價!一個令美國人煩惱的問題是伊拉克戰争的開銷。盡管涉及的是國家機會成本而不是公司的機會成本,但分析原則上還是一樣的。起初布什政府當局估計戰争會很快結束,花費大概在500億美元左右。而事實上,戰争要比所計劃的更加漫長、代價也更加昂貴。根據2008年美國國會的報告,花費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戰争上的開銷累計約7500億美元。
不過經濟學家林達-比爾姆斯和約瑟夫-斯蒂格利茨還是認為:報告中如此龐大的數據還是被低估了的,因為還未考慮整個戰争的機會成本。很明顯被低估了的一項是,軍人的開支并不能如實體現财政上的總開銷,因為他們的醫療保健和其他社會福利方面的開支都被低估了。他們這樣寫道:在伊拉克或阿富汗戰場上死亡的年輕的戰士,他或她的家庭應能收到政府50萬美元(連同人壽保險,以“死亡撫恤金”的名義賠付)。這比保險公司給年輕人的車禍死亡賠償要少得多。50萬美元的“預算開支”顯然隻是社會為喪失一個生命所償付的一部分,且永遠都無法充分補償其家人。此外,傷殘賠償也很難為殘廢軍人及其家屬提供足夠的補償。事實上,每5個嚴重殘廢的軍人中,就有一個需要其家屬放棄工作以照顧他的生活。
林達-比爾姆斯和約瑟夫-斯蒂格利茨還估算了油價變動成本。因為戰争,石油從2003年每桶25美元上漲到2008年最高點的155美元。
累計加總到2008年的所有機會成本之後,他們的結論是:伊拉克戰争中美國人的花費是3萬億美元!分攤在每個美國家庭上大約是3萬美元!姑且不論這些備受關注的數據争論,它倒是及時提醒了我們:會計數據與實際的經濟機會成本相去甚遠。
關注慧眼财經公号:yfh60716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