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末淨旦醜,這是中國傳統戲劇中的五個角色,它們五個有着自己各具特色的聲音和扮演的角色。
但是我們的主角王珮瑜永遠就在扮演着推廣這五個角色,也就是推廣京劇的角色,在她的努力下,京劇有了新的生命力。
王珮瑜說過:“其實在我看來,國人分為兩種。一種是喜歡京劇的,一種是還不知道自己喜歡京劇的,而我的作用就是喚起大家對京劇的喜愛的意識。”
但是,有人在努力做着一些事情的時候,總有人在背後指指點點,王珮瑜不遺餘力地推廣京劇而參加各大節目之時,一衆網友不淡定了。
他們怒批:“假借傳揚京劇之名,四處圈錢”。
那麼真相如何?就讓我們走進王珮瑜吧。
王珮瑜,從出生開始就是家裡的掌上明珠。
原來,王家第一個孩子并不是王珮瑜,她還有一個哥哥,因此她的母親一直有着一個願望,就是能夠生一個可愛的女兒,讓家裡“兒女雙全”。
原來,王家第一個孩子并不是王珮瑜,她還有一個哥哥,因此她的母親一直有着一個願望,就是能夠生一個可愛的女兒,讓家裡“兒女雙全”。
不負王母的期盼,1978年3月,王珮瑜降生在王家,完成了王母的心願。
自打她出生以來,她的母親就特别喜歡她,每天把她打扮的像公主一樣,因此她的衣櫃中總是爆滿的,充滿着四季特色的單品。
不過她有點奇怪,因為她似乎對眼前的漂亮衣服、鞋子、飾品都不太感興趣,她更喜歡像個男孩子一樣瘋玩。
像玩泥巴、打鬧等在王珮瑜的小時候可沒少幹,她的母親拿這個可愛的小女兒一點辦法都沒有,所以在她出門的時候給她打扮的漂漂亮亮,穿上美麗的小裙子,但是裡面還要再穿一條大褲衩,方便她“搗亂”。
說起王家,在蘇州也是有頭有臉的家庭。
王珮瑜的父親是一位學識淵博的醫生,在王父的思維之中,王珮瑜隻有走上“從醫”或者“從法”的道路才不算是玷污王家的門楣。
但是好在,她有一位懂得培養孩子興趣愛好的母親。
最後,由于王父拗不過文藝之心爆棚的老婆,無奈之下就放棄了對王珮瑜的執着,由她母親全權管理王珮瑜的未來走線,而王母則不遺餘力地将左右的藝術灌注在了小珮瑜身上。
事實證明王母的堅持是對的,為未來的戲劇界培養了一位巨擘。
小珮瑜在童年學習藝術的過程中是很愉快的,由于它的天分極高,在很多東西上面一點即通,因此在她十歲的時候就已經在蘇州的評彈領域中有了一席之地,“評彈神童”指的就是她。
藝術有了一些造詣後的王珮瑜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跟着舅舅去戲院聽戲,沒想到,平時鬧騰的小珮瑜居然安安靜靜的将戲劇聽完了。
從這時起,命運将她與戲劇徹底的綁在了一起,她也下定決心想要掌握這門中國的傳統技藝,“年少立下青雲志”。
年僅總角的小珮瑜在一次水友比賽中以《釣金龜》拔得頭籌,引起了當時餘派傳人範石人的注意。
他對小珮瑜的天賦極其驚訝,于是一針見血地指出, “你想要成角,還得唱老生”。
“成角”,這是無數戲劇演員的畢生夢想,小珮瑜便在此埋下了自己往後的奮鬥目标。
1992年,小珮瑜報考了上戲,在考試的時候所有的導師都給出了極其高的分數,原本小珮瑜和家人以為這次穩了,但是錄取的消息遲遲不至。
這究竟是為什麼?經過多方打聽後才知道,建國後戲劇行業中就規定京劇中的男性角色必須由男性擔任,也就是說拒絕小珮瑜的求學。
王珮瑜沒有打退堂鼓,反而是越挫越勇,她直接找到了幾位老前輩表明自己的來意,幾位老前輩也非常喜歡她,畢竟有天賦的年輕人總是受到長輩喜愛的。
他們最後勸告了王珮瑜一次“學老生,皮肉苦,身心苦,畢業很能沒有出路,你真不後悔嗎?”,王珮瑜永樂實際行動告訴了幾位先生自己的答案,那就是“再苦再累,我也要成角”。
于是王珮瑜榮幸的成為三十年來第一位女性“老生”。
在學院中,王珮瑜從師王思及,并且在短短數年内就已經學有所成。
有天賦的年輕人運氣往往也十分不錯。
在學校求學的第二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年僅十五歲的王珮瑜搭上了京劇大師梅葆玖。
當時,梅葆玥、梅葆玖同台演出,可是在演出前梅葆玥突然失聲,這可怎麼辦呐,愁壞了劇組的人。
這時,程之說上戲有個小女孩叫做王珮瑜,據說不錯,于是就趕忙把王珮瑜請了過來,梅葆玖一看王珮瑜就歡喜的不得了誇她和孟小冬神似。
王珮瑜借此機會,第一次在大型劇場亮腔就是和梅葆玖、尚長榮等大師合作《文昭關》,結束以後,梅葆玖激動地抱住了她說她太厲害了。
自此以後,梅葆玖逢人就誇王珮瑜,很快王珮瑜的名頭就打響了。
08年,陳凱歌的《梅蘭芳》開拍,梅葆玖推薦陳凱歌導演讓王珮瑜和他對唱,經過測試之後,果不其然,王珮瑜太适合了。
逐漸的,王珮瑜就越來越火了,但是她毅然決然的放棄了上海戲劇局副局長的位置,辭職了,而是選擇自己帶了個團隊。
他的團隊主要就是教京劇,在短短數年之間團隊越做越大,從幾十人學藝到了成百上千人,而且他還在在電台開發了自己的節目《京劇其實很好玩》推廣京劇。
為了擴大京劇的影響力,為了讓青年朋友了解更多的京劇,王珮瑜參加了《奇葩大會》,讓更多人的年輕人認識到了她。
因此,有人說她上綜藝是為了錢,有人說他假借推廣之名滿足自己的利益,可是如果她真是為了自己,那麼她大可以不辭職,一直在上海戲劇局混,現在最起碼也是一把手的地位,何苦勞心勞力推廣京劇,還要被人誤會呢?究竟怎麼看,還是你說了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