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家長可以做些什麼事

家長可以做些什麼事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7-29 12:21:56

我們都知道好動是孩子的天性,所以對待孩子好動,家長不要直接去批評、責罵孩子,而是要去正确的對待孩子好動這件事情。家長要做的是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為孩子的健康成長發揮出好的作用。

本次小編就帶大家去看一看,孩子好動,家長可以做些什麼吧!

家長可以做些什麼事(家長可以做些什麼)1

孩子好動行為的特點

1、孩子活動量大,精力特别旺盛。

2、孩子對什麼東西都有主動體驗意識,會千方百計參與到活動之中。

3、有些孩子會到處亂跑,精神很充裕,呈現頑皮孩子的多種特征,雙手不能停下來。

4、孩子注意力難以集中類型,管不住自己的行為,不聽師長安排,行為比較散漫,自由訴求強烈。

5、孩子想法多、點子多,好奇心強,行動随想法随時改變,行為沒有規律可循。

6、孩子自尊心較強,有一定逆反心理,好動且不聽師長安排,一旦遭遇不順心,會體現強烈的抗争意識。

家長可以做些什麼事(家長可以做些什麼)2

孩子好動的原因

1、孩子需要自我發洩渠道,孩子因為精力旺盛,需要找到情緒發洩出口,自然要找到一切可動機會。

2、孩子希望通過具體表現彰顯其存在感,因為大多孩子都有表現欲,希望被認可,當然想用“搗亂”行為,引起大家的關注。

3、孩子之間相互交流的需要,孩子交流機會很多,在一起耍鬧是重要形式,好動會引發連鎖反應,特别是集體遊戲活動時,其熱烈場面會頻繁出現。

4、不當的家庭教育方式,也會導緻孩子産生好動行為。因為孩子往往是家庭的中心,家長放縱孩子,也很容易促使孩子養成好動習慣,沒有規矩意識,自由散漫成為常态表現。

家長可以做些什麼事(家長可以做些什麼)3

孩子好動行為觀察方法

幼兒好動行為呈現多元性,所以家長的觀察方法也需要具有針對性,這樣才能獲得價值度更高的觀察信息。其實孩子好動行為未必都是壞事,所以家長在具體觀察時,也要有多重認知。在觀察方法設計時,要注意提升匹配性。觀察方法沒有統一的劃分标準,一般體現在幾個方面

一、定點觀察

家長要選擇适合的觀察地點,對孩子好動行為進行觀察記錄,注意孩子行為發生和行為具體表現,分析孩子行為群體性特征。

二、跟蹤觀察

确定觀察對象後,要跟随目标移動而移動,系統掌握孩子好動行為具體表現以及個性特征,為進一步制定教育對策提供信息支持。

三、綜合觀察

家長要有觀察意識,都應給予孩子足夠關注,對孩子的表現做出綜合觀察評價。

四、案例觀察

孩子好動行為往往會引發一些突發事件,家長要展開疏導教育活動,注意對涉事孩子行為展開觀察,可以建立個性觀察檔案。

家長可以做些什麼事(家長可以做些什麼)4

孩子好動,家長教育對策

一、家長要落實觀察結果

在進行孩子好動行為觀察信息彙集時,家長要有整合意識,對觀察信息展開優化分析。首先是給出一定行為限制,給其樹立規矩意識,講清行為要求。其次是建立嚴格的監督機制,讓其他小朋友介入監督行動之中,幫助其盡快改變行為習慣。最後是升級評價機制,對他的點滴進步給出表彰,激發其内驅動力,讓其自我矯正不良行為。

二、家長要進行多元分析成因

孩子好動行為成因衆多,家長應展開深度比對分析。教育本身就具有個體性,所謂因材施教,就是要針對孩子的個性特征展開教育活動。優化教育行為,需要從幾個方面做出努力。可以為孩子建立成長檔案,将每一個孩子的行為表現以檔案數據形式記錄下來,為下一步教育提供清晰路線,個别教育。

三、家長要升級評價體系,培養孩子健康習慣

孩子好動行為有優劣性,家長要給出科學界定,并利用個性評價,以提升孩子自我矯正意識,促使孩子盡快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孩子的表現欲普遍都比較強,有些孩子就是因為要引起家長的關注才變得好動。孩子大多在意别人對自己的評價,對家長的表揚性評價更是敏感,家長不妨多給出積極鼓勵式評價,以幫助孩子盡快樹立良好的習慣意識。家長對孩子展開評價時,需要講究方式方法,不可太過單一化。如果家長每次都說“你真棒”,孩子也會産生審美疲勞,這樣會大大降低家長評價的激勵作用。家長評價不能千篇一律,要體現差異性。家長利用表揚的激勵作用,對孩子展開表揚攻勢,促使孩子有了自覺意識。

家長可以做些什麼事(家長可以做些什麼)5

四、家長和學校協助行動,提升管理孩子的建設

家庭和學校建立管網制度,這是促進孩子行為改善的重要條件。孩子的生活圈子比較狹窄,所以家庭和學校成為基本活動場所。教師要有主動教育意識,與孩子家長建立長效互動機制,對家長提出具體培養要求,為孩子創設良好成長環境,幫助孩子盡快改掉好動行為習慣,這對塑造孩子多方面能力有重要幫助。有一個孩子個性很強,平時不僅好動,還具有一定的攻擊性,教師找到家長展開調研活動,了解到孩子的個性表現特點,給出了一定管理措施。首先要求家長要給孩子一些規範要求,不可太過嬌慣。另外,教師對其展開重點管理,給其講明一些要求和規範,督促其自覺遵守,并為其樹立一些學習榜樣。在齊抓共管下,這個孩子逐漸改掉了一些毛病,行為趨于正常化了。孩子好動的行為往往給教育管理帶來一定困難,孩子自制力差、注意力難集中、自尊心很強,都是好動孩子的基本表現。教師要深入實地展開觀察研究,給出針對性教育策略,這有利于改善師生關系,促進教育質量的全面提升。孩子有個性思維是正常的表現,教師要做好觀察分析,并給不同群體孩子以個性引導和幫助,以提升教育的有效性。讓每一個好動的孩子都獲得良好成長!

小編有話說:

其實孩子愛動并不是一件壞事,家長應該正确對待,而不是一味地去批評、責罵孩子,而是要知道孩子為什麼愛動,身為家長我們可以為孩子做些什麼,一起來克服這個行為。同時,隻依靠家長是行不通的,家長也應該和老師多溝通,更全面地了解孩子!

(本文由育兒的那些事兒原創,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删,感謝您的閱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