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字夢得,772年—842年,洛陽人。中唐時的文學家、詩人。
唐德宗貞元九年(793年)的進士。因參加王淑文的“永貞革新”,被貶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馬,遭貶谪二十多年。後回京做主客郎中,晚年任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世稱劉賓客。
他長于詩文,和柳宗元交誼很深,人稱“劉柳”;與白居易唱和甚多,人稱“劉白”。劉被貶二十二年後回京路上“劉白”初逢,白在《醉贈劉二十八使君》中吟道:“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劉随之在《酬樂天楊州初逢席上見贈》中和吟:“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成為千古佳句。
《陋室銘》,作于約825年被貶的和州任上。據《曆陽典錄》:“陋室,在州治内,唐和州剌史劉禹錫建,有銘,柳公權碑。”
824年,劉禹錫被貶至和州(今安徽和州縣),和州知縣是一個勢利小人,處處刁難。先是安排劉在城南面江而居,劉不但無怨言,反而挺高興,還寫下“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辯”的對聯。知縣知道後很生氣,又吩咐衙役把劉的住處從城南遷城北,面積由三間減半。新居位于河邊,兩岸垂柳依依,環境也可以,劉仍不計較,并見景生情又寫下“垂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曆陽心在京”的對聯。知縣見其依然悠閑自樂,滿不在乎,于是再次派人把劉的住室調至縣城中部,而且隻有一間,隻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僅半年多時間,知縣強迫劉三次搬遷,最後僅給鬥室。劉禹錫遂憤然寫下了《陋室銘》,并刻碑,立于門前。于是成就了《陋室銘》這一千古銘文。
銘,本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故曰“銘”。兩晉後逐漸形成一種文體。這種文體多用骈句,句式較整齊,朗朗上口,所以從體裁上分銘應為:骈體銘文。
劉禹錫在那種背景下,創作的這篇托物言志的骈體銘文,僅短短八十一個字,就道出了贊美陋室,抒志言行,安貧樂道,不與世俗同流的人生境界。文章層次明晰,先以山水起興,點出了“斯是陋室,惟我德馨”的主旨。接着從室外景,室内人,室中事方面着筆,渲染陋室不陋的高雅境界,并引古代俊彥之居,聖人之言強化文意,以反問的修辭手法作結,回味無窮,餘韻悠長。
最後,順便說幾句,從宋代就有學者提出疑問。筆者一個普通讀者無資格說東道西。隻知道北宋的釋智圓所著指出:“俗傳《陋室銘》,謂劉禹錫所作,謬矣!”,當時《陋室銘》己盛傳于世了。智圓決意辨僞,他認定《陋室銘》乃托名劉的僞作。也有學者認為《陋室銘》為唐代崔沔所作,根據是《新唐書.崔沔傳》所載……
雖然曆史上對《陋室銘》的作者有所争議,這都是學者、專家們的事。因為它絲毫影響不到我們普通讀者對陋室銘的賞析,我心目中《陋室銘》這一千古佳作,隻能岀于劉禹錫筆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