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色素瘤微信交流群中,病友們的鼓勵和幫助也是小沈的精神支柱。
“大病面前做到心如止水并不容易,所以,要允許自己偶爾心傷。努力、堅強、堅持、樂觀,沒準就能看見新的曙光。”這是沈慧玲在微博中寫下的一段話。這位32歲的母親,冒着嚴重妊高征帶來的生命危險産下了寶寶,卻不幸又患上了黑色素瘤。
從病發到腫瘤轉移,小沈的病情發展迅速。眼瞅着身邊一個個病友相繼離世,她不知道生命會在哪一天終結,也不知道她還能陪伴孩子多久。前天,剛剛在海軍總醫院做完伽馬刀治療的小沈,還在住院觀察。背負着來自治療費用以及心理上的巨大壓力,她經曆了生活的千錘百煉,就像微博中所寫的那樣,現在的沈慧玲冷靜、堅強、樂觀。難過的時候,看看孩子照片,她臉上總能浮現出開心的笑容。也許,這正是源于一個母親内心那股最強大,也是最本能的力量。
生産之路無比艱辛
2013年12月30日,是沈慧玲懷孕24周例行産檢的日子。小沈是新疆伊犁人,丈夫姜少春是河北石家莊人。兩人大學畢業後,一直工作生活在北京。産檢前,小沈的身體已經出現了明顯的浮腫,這種孕後期才會有的症狀提前出現,恐怕不是好兆頭。
在丈夫的陪伴下,小沈來到電力醫院進行全面檢查,結果給了她當頭一棒——重度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兼子痫前期。醫生告訴她,這是一種危害性極大的疾病,患有此病的孕婦,營養會随着尿液流失,孩子吸收不到營養,容易造成早産或畸形。醫院之前有類似的病例,最終孕婦血壓升高導緻大人孩子都陷入危險,因此,醫生建議沈慧玲立即引産。
“引産?”聽到這兩個字後,小沈眼淚直掉。懷孕6個多月以來,她已經明顯能感覺到寶寶的胎動,回想起和孩子的每一次“交流”,那種骨肉相連的感覺,小沈于心不忍。“說實話,因為工作壓力大,要這個孩子很不容易,我們倆準備了一年多才有了寶寶,我們不想就這樣放棄。”最終,夫妻倆經過慎重商量後決定把孩子生下來。“我們看到過成功的例子,我們相信奇迹會發生。”
24周産檢過後,沈慧玲很快就被收治入院。保胎的過程無比艱辛。那時,為了降血壓、增加蛋白質,她每天都要輸液8小時以上,身體浮腫,她咬牙堅持着,并且通過不斷做B超,了解孩子的生長情況。為了以防意外發生,整整兩個月,沈慧玲沒有下過床。
奇迹真的發生了。寶寶在沈慧玲的體内慢慢發育,一點點長大,這讓夫妻倆覺得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但同時,沈慧玲頸部左側一個鼓包也在慢慢變大,可她的心思全在孩子身上,并沒有過多留意。
懷孕32周時,她的血壓從懷孕後的170mmHg突然升高到220mmHg,孩子沒了胎心,緊急之下,沈慧玲進行了剖腹産手術。手術很成功,隻是孩子出生時隻有1.57公斤,被放在育兒箱中觀察治療了43天。這一折騰,花去了夫妻倆積攢的十幾萬元。
又被确診患上黑色素瘤
看到寶寶平安降生,沈慧玲總算松了一口氣,這時她才注意到頸部日益增大的鼓包。
“剖腹産前,有幾天她吃不下飯,白蛋白很低,輸了幾天氨基酸後,脖子的腫塊一下就變大了。”丈夫姜少春說,當時醫生懷疑是上火所緻,還找了口腔科的醫生進行了會診,但用藥後腫塊一直未消。出院後,他又帶着妻子去了口腔醫院,醫生看過後建議他們趕緊去腫瘤醫院。
在腫瘤醫院最終的檢查結果讓全家如五雷轟頂,沈慧玲得的是罕見的黑色素瘤。
發展快、生存率低,是黑色素瘤最明顯的特點。被确診時,小沈被告知,她的口腔、淋巴結、肝髒都有腫瘤,已經發展到了晚期。醫生甚至婉轉地告訴她,時間不多了,回去好好準備一下吧。
怎麼辦?!剛剛有了寶寶,這又查出患了絕症。小沈感到現實是這樣的殘忍。去年一整年,前後曆經了7次化療,各種疼痛、嘔吐、掉頭發,小沈全部咬牙堅持了下來。她一邊治療,一邊像一位健康的媽媽那樣盡自己全力陪着孩子。
“兒子小名叫峰峰,現在不到兩歲。有時候我覺得自己早點離去,也許對孩子的傷害會小一些,他現在還沒有意識,就不會有失去媽媽的痛苦。”
每當想起身後事,小沈總會哽咽。因為治療,孩子常由婆婆幫着照看,想孩子了,小沈會每天和孩子進行視頻通話,看着孩子純真的笑臉,她也努力微笑。她告訴自己,無論多麼困難,都要堅持活下去。
去年最後一次化療的時間是10月份,不間斷的治療讓癌變部位得到了有效抑制,腫塊沒有繼續長大,小沈高興極了,她覺得生活又有了希望。
病情幾度惡化
可是今年3月複查時,壞消息再次傳來。檢查顯示,癌細胞已經轉移到了她的肺部。國内沒有更好的治療方案,夫妻倆聽說香港有針對黑色素瘤研制的最新藥物,于是,他們想辦法去買。
“那時聽說去香港買藥,必須要病人到場,醫生才給開藥。我馬上回新疆伊犁辦港澳通行證。回去後不久,有一天睡醒後突然就不會說話了。”今年6月,小沈在老家突發腦出血,被送進縣人民醫院。雖然得到了及時救治,但醫生告訴她,必須盡快回北京接受化療,否則腫瘤很可能會轉移到腦部,一旦轉移,随時都有生命危險。
止住了出血點,在家人的陪護下,沈慧玲回到了北京。然而不幸的是,經過檢查,她的腦部發現了腫瘤,出血點就是腫瘤所在的位置。在預約了6月20日的伽馬刀治療後,沒想到,治療的前一天,小沈第二次腦出血。顱内壓過高,降壓後,症狀依然沒有好轉,當天下午她再一次喪失了語言功能。
這次住院又經曆了一個多月。原本計劃的伽馬刀消除腫瘤的方案沒能順利實施,小沈的腦部腫瘤從兩厘米長至四厘米,通常情況下,這個數值已經超過了伽馬刀治療的最大範圍。
小沈選擇了另一種治療方案——射波刀。“貴。費用要6萬元,是伽馬刀治療的3倍。”但天違人願,兩個月後,她又查出頭部複發十幾個小腫瘤。再次進行了伽馬刀治療後,此次入住海軍總醫院,已經是小沈第三次伽馬刀治療了。
活着,拼盡全力地活着。為了給小沈治病,家裡的積蓄很快被花光了。丈夫在宣武門附近一家設計公司上班,月收入雖然有近萬元,但全部都用來給小沈治病。“僅今年治療前後已經花了66萬多元。”為了省錢,姜少春把原先租住的房子退了租,換到了距離北京市區60多公裡外的固安縣城。每天乘公交地鐵往返兩地,在他神情中很容易察覺到疲憊。
“我不敢讓他請假陪護我,他如果失去這個工作,我們這個家就全完了。”說起愛人的不離不棄,小沈滿是感激。她和丈夫結緣于網絡。2007年從中央民族大學哈薩克語言文學系畢業後,把家鄉的語言傳播給更多人是小沈的畢生夢想,但她不确定,讓她實現夢想的時間還剩下多少。
“從孩子生下到現在,陪伴他的時間很少。”對于這點,小沈始終覺得自己虧欠兒子,沒有盡到一個母親的責任。深情不及久伴,小沈從沒想過自己要變得多強大,她隻希望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母親,能陪孩子走得更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