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姚姓,有虞氏,名重華,字都君,谥曰“舜”,軒轅黃帝九世孫,帝颛顼的六世孫(颛顼-窮蟬-敬康-句望-橋牛-瞽叟-重華),自五世祖窮蟬起都是平民,生于姚墟,被後世尊為帝,列入“五帝”,史稱帝舜、虞舜、舜帝,故後世以“舜”稱之。
虞舜的王位是唐堯禅讓的,人們世代尊稱堯和舜為上古先王,堯禅讓王位給虞舜傳了四個字,即允執厥中;舜禅讓王位給大禹傳了十六字心傳,即中華心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中華心法成為了中華民族的至高文化理論。根據《尚書》、《史記》等有關典籍,虞舜為人處世、治國理政,皆以德為先導,以和諧為依歸,一生追求和合、和平、和諧,其和諧之道内涵十分豐富。
帝舜耕田圖
舜執政後,傳說有一系列的重大政治行動,一派勵精圖治的氣象。他重新修訂曆法,又舉行祭祀上天、祭祀天地四時,祭祀山川群神的大典;還把諸侯的信圭收集起來,再擇定吉日,召見各地諸侯君長,舉行隆重的典禮,重新頒發信圭。他即位的當年,就到各地巡守,祭祀名山,召見諸侯,考察民情;還規定以後五年巡守一次,考察諸侯的改績,明定賞罰,可見舜注意與地方的聯系,加強了對地方的統治。
傳說中舜的治國方略還有一項是“象以典刑,流宥五刑”,在器物上畫出五種刑罰的形狀,起警戒作用;用流放的辦法代替肉刑,以示寬大。
堯死以後,舜在政治上又有一番大的興革。原已舉用的大禹、臯陶、契、棄、伯夷、夔、龍、垂、益等人,職責都不明确,此時舜命禹擔任司空,治理水土;命棄擔任後稷,掌管農業;舜命契擔任司徒,推行教化;命臯陶擔任“士”,執掌刑法;命垂擔任“共工”,掌管百工;命益擔任“虞”,掌管山林;命伯夷擔任“秩宗”,主持禮儀;命夔為樂官,掌管音樂和教育;命龍擔任“納言”,負責發布命令,收集意見。還規定三年考察一次政績,由考察三次的結果決定提升或罷免。通過這樣的整頓,“庶績鹹熙”,各項工作都出現了新面貌。上述這些人都建樹了輝煌的業績,而其中禹的成就最大,他盡心治理水患,身為表率,鑿山通澤,疏導河流,終于治服了洪水,使天下人民安居樂業。
主要功績。舜與堯一樣,同是先秦時期儒墨兩家推崇的古昔聖王。而舜對于儒家,又有特别的意義。儒家的學說重視孝道,舜的傳說也是以孝著稱,所以他的人格形象正好作為儒家倫理學說的典範。孟子繼孔子之後對儒學的發展有巨大貢獻,他極力推崇舜的孝行,而且倡導人們努力向舜看齊,做舜那樣的孝子。說:“舜,人也;我,亦人也。舜為法于天下,可傳于後世,我由(猶)未免為鄉人也,是則可憂也。憂之如何?如舜而已矣。”他甚至設想,舜為天子,而瞽叟殺人被捕,舜雖不會利用權力破壞刑律而将其赦免,但一定到監獄裡偷偷地把父親背出來,一起逃到海濱,過無憂無慮的日子,為了共享天倫之樂而忘掉天子的地位。由于儒家的宣傳,有關舜的傳說事迹在中國文化傳統中留下極深刻的影響。
虞舜最為有名的是其孝悌,《二十四孝》中第一孝就是舜的故事:
帝舜行孝圖
虞舜,瞽瞍之子。性至孝。父頑,母嚣,弟象傲。舜耕于曆山,有象為之耕,鳥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堯聞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讓焉。隊隊春耕象,紛紛耘草禽。嗣堯登寶位,孝感動天心。
帝舜從小受父親瞽叟、後母和後母所生之子象的迫害,屢經磨難,仍和善相對,孝敬父母,愛護異母弟弟象,故深得百姓贊譽。相傳舜得到帝堯的賞賜,瞽叟和象很是眼熱,他們又想殺掉舜,霸占這些财物。瞽叟讓舜修補倉房的屋頂,卻在下面縱火焚燒倉房。舜靠兩隻鬥笠作翼,從房上跳下,幸免于難。後來瞽叟又讓舜掘井,井挖得很深了,瞽叟和象卻在上面填土,要把井堵上,将舜活埋在裡面。幸虧舜事先有所警覺,在井筒旁邊挖了一條通道,從通道穿出,躲了一段時間。瞽叟和象以為陰謀得逞,象說這主意是他想出來的,分東西時要琴,還要堯的兩個女兒給他做妻子,把牛羊和倉房分給父母。象住進了舜的房子,彈奏舜的琴,舜去見他,象大吃一驚,老大不高興,嘴裡卻說:“我思舜正郁陶!”舜也不放在心上,一如既往,孝順父母,友于兄弟;而且比以前更加誠懇謹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