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地處黃河中下遊的中原腹地,是華夏幾千年文明的浩瀚源頭。多彩的河南不僅有千姿百态的山、絢麗多彩的水、星羅棋布的自然生态、紛繁多樣的民俗文化,還有傳承中原烹饪文明的豫菜。
豫菜雖不屬于八大菜系,卻有中州之地利,四季之天時,包溶五味,以數十種技法炮制數千種菜肴,其品種技術南下北上影響遍及全國,美味脍炙人口。
當代豫菜是在原宮廷菜、官府菜、市肆菜和民間菜的基礎上,根據中原物質條件,逐步積累演變而發展起來的。
數千年來,河南名菜可謂是滿天星鬥。琳琅滿目的小吃,完全能讓您領略中原烹饪文明的博大精深。從北宋流傳至今的開封古樓夜市,入晚仍是人聲鼎沸,尤現當年遺風。
鄭州、開封、洛陽作為八大古都的三個,傳承千年的美味足迹從這裡起步,世界那麼大,你應該去看看,大把自由的時間等着你去逛吃,約上小夥伴兒,從鄭州出發,從鄭汴洛開始吧。看遍風土人情、沿途美景,吃得肚皮鼓鼓再回來吧!
來了鄭州,怎能不吃碗地道的燴面呢?鄭州号稱“燴面之城”,燴面館遍布全市的大街小巷。外地人來到鄭州,首先想到的便是嘗一嘗地道的羊肉燴面。羊肉燴面是一種集葷、素、湯、菜、飯于一身的風味小吃。它選用鮮羊肉,經反複浸泡後除淨血污下鍋,撇去血沫,放全大料将肉煮爛,另外将鹽堿兌入面粉和成面團,反複揉搓,使其更筋道。下面時鍋内放原湯,将面拉成薄條後下鍋,放入羊肉、黃花菜、木耳、粉條、青菜,燴熟上桌,外加香菜、糖蒜,其味更鮮。
蔡記蒸餃馄饨
樣子像彎彎的小月亮,皮薄餡飽,色澤光亮,灌湯超級鮮美。蔡記蒸餃制作頗為講究,形如彎月,具有皮薄餡飽、色澤光亮、造型美觀、鮮嫩灌湯的特點。與蔡記蒸餃相配套的是蔡記馄饨。蔡記馄饨香在湯上,用老母雞加豬腿骨熬出來的湯,鮮而不膩,有“飯後百步走,餘香留口中”之美譽。
葛記焖餅
葛記壇子肉焖餅是用餅和特制的壇子肉加青菜焖制而成。其餅是用軟面烙成的千層餅,壇子肉選用帶皮五花豬肉,炖到爛熟。焖餅加高湯稍焖即成。壇子肉爽滑細膩,千層餅軟硬适中,葛記焖餅名不虛傳啊。
焖子
焖子是在煮好的骨頭湯内放入粉芡,并加上肉末、粉條、五料,遂熬制而成了焖子這種風味小吃。焖子色鮮味美,湯料香醇,營養豐富,食後回味無窮,是一道具有地方特色的小菜。
面皮
面皮選用優質的粗白面制作而成,以白、薄、光、軟、筋、香而著稱,是深受大衆青睐的特色小吃。
胡辣湯
胡辣湯是一種在鄭州非常流行的風味小吃之一。大街小巷的各種早餐鋪子都可以看到它的蹤影,鄭州王師傅胡辣湯味道突出胡椒的椒香,後味中有微微的辣,湯中的粉條、木耳、牛肉、面筋、豆皮讓這碗貌不驚人的湯也随之生動起來。在冬日裡清冷的早震,來一碗有内容的胡辣湯,配以炸油馍或煎包、餡餅,那可是一頓讓你由裡及外溫暖的早餐。當看到别人将胡辣湯和豆腐腦兒放在一起時,千萬不要做出目瞪口呆的表情,它有一個專業名詞:兩摻。如果你沒有喝過兩摻,那肯定不是地道的鄭州人。
開封
桶子雞
桶子雞店相傳創立于北宋時期。據說,其技藝是從皇宮禦膳房傳出。由于桶子雞選料嚴格,制作講究,故其成品形體圓美,不裂口,不破皮,色澤鮮黃,味香爽口,入口嚼起來既嫩又脆,油而不膩。
炒涼粉
炒涼粉就是以涼粉為主料,加入少量的油,把涼粉放入平底鍋内,然後佐以豆醬、蔥、姜,用鍋蓋兒蓋住焖稍許。炒好的涼粉熱香鮮嫩、焦而不煳。
套四寶
是開封的傳統佳肴,堪稱“豫菜一絕”。絕就絕在雞、鴨、鴿、鹌鹑四隻全禽層層相套,個個通體完整,無一根骨頭,集濃、香、鮮、野四味于一身。
紅薯泥
紅薯泥是一道久負盛名的中州名菜,選用紅薯、白糖、山楂、玫瑰、桂花、青紅絲登原料,兌入香油烹饪而成。色澤經營,香甜可口,營養豐富。
鯉魚焙面
鯉魚背面是開封的傳統名菜,它是由“糖醋鯉魚”和“焙面”兩道名菜配制而成。1930年前後,開封名師最早将用油炸過的龍須面,蓋在做好的糖醋鯉魚上面,創作了“糖醋鯉魚帶焙面”名菜,深受顧客歡迎。将二者合二為一,即可食魚,又可以面蘸汁,故别有風味。有“先既食龍肉,後食龍須”之美譽,成為宴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佳肴。
黃焖魚
黃焖魚采用精選草魚、小鲫魚為主量,經炸制後,佐以數種大料、鹵湯焖制而成。魚味鮮美,湯料五香食後回味無窮。
進士糕與狀元餅
進士糕與狀元餅是古城開封傳統名點,沿傳數百年,盛譽不衰。相傳宋代科舉盛行,每年進京趕考的書生雲集京師開封。商人們迎合考生心理,争相制作進士糕與狀元餅。顔色大紅金黃,形體大小勻稱,香、甜、松軟,入口即化。其中,進士糕以濃香果仁和桂花香味取勝,而狀元餅更以郁馥的棗泥甜香味見長,已成為人們饋贈親友和招待貴賓的高級禮品。
花生和花生糕
開封土地由于黃河的多次泛濫,沙地居多,土質疏松,再加上氣候溫和、雨量适中,特别适合花生的種植。據考證,開封的花生種植始于明萬曆年間,至今已有300多年曆史。開封的花生品種多,品質好,有多種吃法,最有特色的是花生糕。以花生為原料制作的花生糕,獨具地方特色,久負盛名。自1980年以來多次被評為省、市級優秀産品。
沙家品味來醬牛肉
沙家品味來醬牛肉店開在開封東大寺門前的回民食品一條街,是目前開封市面上最有名氣的五香牛肉。該産品色澤棕紅鮮亮,内外一緻,鹹爛利口,味透五香。
杏仁茶
杏仁茶是以杏仁、糯米、白糖、清水經過制漿、鍋煮而成。食用時上面撒山楂糕登甜食,湯汁呈乳白色,透杏仁香味,如今多在夜市或飲食攤點售賣。
開封老字号
開封第一樓
開封第一樓為中華老字号,以主營灌湯包而聞名,是融餐飲、娛樂為一體,功能齊全、設施完善的綜合性連鎖餐飲企業。第一樓小籠包皮餡分明,色白筋柔,灌湯流油,鮮香可口,被譽為“中州膳食一絕”。
稻香居
原名“天津稻香居”的鍋貼鋪,開業于清光緒八年(1882年),原以經營鍋貼、馄饨為主,兼營下酒小菜,成為著名的風味小吃館。
黃家老店
黃家老店坐落于開封市濱河路西段路北,還在開封丁角街、五福路和曹門外等處建立分店,并在鄭州建分店兩處。黃家老店以經營小籠包子和吊鹵面為主。
馬豫興
馬豫興是開封有名的傳統食品老店,全名清真馬豫興雞鴨店。馬豫興桶子雞體型渾圓完美,色澤鵝黃,油潤光亮,食之肥而不膩,鹹香脆嫩,略透荷香,成為開封酒會宴席上的必備名菜。
全美老店
全美老店始建于清光緒年間,現位于北書店街6号,已有百年曆史,創始人衛荀喜先生為老店取名“全美”,寓意“十全十美”。百年來全美也一直以為老百姓制作十全十美的糕點為目标。第二代傳人衛炳祥是開封第一代西點面包師,第三代傳人衛全發繼承了全美精髓,制作的桂花酥、狀元餅及老式月餅等糕點,備受中外顧客青睐。全美老店制作的月餅有棗泥、豆沙、五仁等十餘種,以傳統京味為主,适合北方人口味。全美制作的月餅均選用上好面粉,純手工和面,面粉中加入自榨的花生油,因此月餅軟筋适度,味美酥香,不粘不油,别有風味。全美制作的月餅餡料,選料考究,制作精細,棗泥餡均選用優質新鄭大棗,并自行煮棗、去皮、打泥制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全美的月餅餡料是用花生油和具有天然防腐作用的蜂蜜炒制,決不增添任何防腐劑,真正傳統、綠色、天然。
洛陽
洛陽水席
一出“水席”品出千年味道,28道菜各有千秋,而以湯尤為見長。洛陽水席始于唐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曆史,是中國迄今保留下來的曆史最久遠的名宴之一。它有兩個含義:一是全部熱菜皆有湯湯水水;二是熱菜洛陽水席吃完一道,撤後再上一道,像流水一樣不斷地更新。
牡丹燕菜
洛陽水席的頭道菜是“牡丹燕菜”, 猶如一朵潔白如玉、色澤奪目的牡丹花,菜香花鮮,原稱為“假燕菜”。所謂“假燕菜”,就是以白蘿蔔假充燕窩而制成的菜肴。傳說武則天稱帝以後,天下倒也太平,民間發現了不少的“祥瑞”,如什麼麥生三頭,谷長三穗之類,武則天對這些太平盛事當然是滿心高興,十分感興趣。一年秋天,洛陽東關外地裡長出了一個大白蘿蔔,長有三尺,上青下白,這個異常龐大的白蘿蔔,理所當然被當成吉祥之物敬獻給了女皇。武則天很是歡喜遂命皇宮禦廚将之做菜,來嘗一嘗異味。 蘿蔔能做什麼好菜呢,但女皇之命又不敢不遵,禦廚沒有辦法,隻好硬着頭皮,對蘿蔔進行了多道加工,并摻入山珍海味,烹制成羹。武則天品嘗之後,感覺香美爽口,很有燕窩湯的味道,就賜名為“假燕菜”。從此,武則天的菜單上就加了“假燕菜”, 成為武則天經常品嘗的一道菜肴。 女皇的喜好,影響了一大批貴族、官僚,大家在設宴時都要趕這個時髦,把“假燕菜”作為宴席頭道菜,即使在沒有蘿蔔的季節,也想法用其他蔬菜來做成“假燕菜”, 以免掉身價。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宮廷和官場的喜好,極大地影響了民間的食欲,人們不論婚喪嫁娶,還是待客娛友,都把“假燕菜”作為桌上首菜,來開始整個宴席。後來,随着時代的推移,武則天的賜名逐漸湮沒,人們将之稱為“洛陽燕菜”,或簡稱為“燕菜”。
漿面條
用制作粉絲的綠豆漿拿來做漿面條的原漿,乍一看不夠驚豔,吃起來絕對爽滑細膩。漿面條是洛陽人的家常飯食,也是當地的一種風味小吃。在火車站、集貿市場、大小街道的各個餐點,漿面條随處可見。它香氣四溢,誘得人們駐足不前,也給外地的客人留下了美好的回味。
洛陽八大湯
洛陽的湯也是很有講究的,湯有八大湯,四葷四素。
四葷:牛肉湯,羊肉湯,驢肉湯,雜肝湯。
四素:豆腐湯,丸子湯,不翻湯,胡辣湯。
香品味各類鮮美的靓湯就點八大湯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