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四川日報-川觀新聞
川觀新聞記者 王代強
“蟲草自由”即将變為現實?
近日,四川省林業科學研究院宣布,經過十多年的研究,副研究員陳玉龍團隊從技術上,實現了冬蟲夏草這種珍稀中藥材能夠在平原地區大規模培育。
“我們最近突破了蟲草子實體高密度培育技術,一個瓶子裡最多能培養100根。”陳玉龍說。
在各種影視劇作品和老百姓認知中,蟲草主要來自高寒山區野生環境,稀有且價格昂貴。人工培育蟲草的藥效能否媲美野生蟲草,培育産品何時走向千家萬戶?……帶着問題,記者進行了采訪。
為何花大代價培育蟲草?
回顧十多年蟲草培育曆程,陳玉龍說,他爬雪山過草地采集蟲草,在實驗室裡熬夜加班分離菌株,累到雙手顫抖,筷子都拿不穩,笑稱自己還沒老就得了帕金森疾病。
生長在培養瓶的冬蟲夏草子實體
2007年,團隊用5年時間收集了全省重要産區的冬蟲夏草進行研究。蟲草子實體培育技術難度極高,極難達到高密度和産業化生産的水平,團隊還面臨科研經費、人手也嚴重不足等難題,他甚至自掏數十萬元做實驗。
2018年,團隊培育出第一根蟲草子實體。又經過大量實驗,終于在2021年突破了蟲草高密度室内培育技術,培育周期5至7個月,每平方米子實體年産量達8萬條。
為什麼要花如此大的代價,去培育人工蟲草?陳玉龍說,因為它有着一定明确的藥理藥效,且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導緻價格過高,老百姓消費不起。
“蟲草是食藥兩用菌。”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何曉蘭博士介紹,蟲草主要生長的四川、西藏、青海、甘肅、雲南等海拔3800米以上的高山草地,四川主要分布地是甘孜、阿壩、涼山。由于生長條件苛刻,子實體小難發現,靠人工采挖的野生蟲草産量一直都很低。
記者發現,在各大主流網絡銷售平台,1根蟲草的價格在30元至80元左右,曾經某些時候的價格甚至堪比黃金。對此,何曉蘭也表示,不排除有市場炒作哄擡價格的嫌疑。
正因為如此,國家“七五”到“十二五”科技計劃,均對冬蟲夏草人工培育進行了大力支持。“國家長期投入大量科研經費予以支持,雖也取得一定的研究結果,但行業長期徘徊在實驗室階段,并未能最終實現産業化目标。”陳玉龍說。
野生蟲草好,還是人工培育的好?
與對待其他大量食用藥用産品的觀點類似,在不少人眼中,野生的肯定比人工的好。
“倒也未必。”何曉蘭澄清一個誤區,并不是野生菌就一定比人工菌好。野生菌“靠天吃飯”,溫度、濕度等生長條件不可控,甚至周圍土壤可能有污染。人工培育就不一樣,溫度、水份可以科學調控,通常商品性狀都比野生的更好,産量更高,而且可以避免産品質量安全問題。蟲草作為一種菌,也是如此。
孫群補充說,人工培育最大好處是能夠減少重金屬超标隐患。蟲草在野外生長的時間較長,而土壤成分複雜,有可能導緻部分重金屬元素超标,因此長期服用野生蟲草有重金屬蓄積風險,久服宜慎,應遵醫囑。至于實驗室裡的蟲草藥效是否比野外強,也需要結合實驗環境、培育方式和成分測定而定。
生長在培養瓶的冬蟲夏草子實體
陳玉龍表示,其團隊培育的蟲草子實體顔色和長度均可控制,外觀和野生冬蟲夏草無差别,生長快、産量大。且人工培育蟲草子實體沒有微生物污染、重金屬污染,可直接常溫生服。
人工培育蟲草如何走向市場?
據了解,在國内,冬蟲夏草整草已實現了全人工培育。但此前一平方米産量隻能達到每年2-300條,且整體價格較高。國内隻有一家企業能夠規模化培育,不能滿足大衆對蟲草消費的需求。
有需求就有市場,人工培育蟲草如何更好走向市場?
多位業内人士表示,有兩種情況。如果人工培育蟲草的功能藥效與野生的相近或稍次,可進行批量生産,順利拓市場。如果功能藥效比野生的還好,價格稍高一點也仍有競争力,但也不能高得離譜。所以,降低人工培育成本,非常關鍵。
“人工培育必須走向産業化。”陳玉龍說,産業化的優勢在于可以更好控制蟲草質量,不受生産場地限制。同時,可以人工控制在更高的标準,産品保存可達兩年。目前,團隊已經完成小規模産業化實驗生産,正在做批量産業化生産最後沖刺。
孫群表示,一般情況下,人工培育相對來說時間更短,其中的功效成分可能會積累得少一些,需要後期持續不斷優化培育技術和工藝,這可能會是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
(省林科院供圖)
本文來自【四川日報-川觀新聞】,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