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虎年龍擡頭吉時

虎年龍擡頭吉時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2 21:13:48

二月二,龍擡頭,風雨順,又豐收。

大倉滿,小囤流,好年景,春開頭。

虎年3月4日,農曆二月初二,是“龍擡頭”的日子。“龍擡頭”,是指“青龍”七星開始出現在東方,萬物此時開始真正蘇醒,春天真的來了。

虎年龍擡頭吉時(虎年二月二日3月4日)1

“龍擡頭”的由來。在北方,二月二也稱“春龍節”,在南方叫“踏青節”。大約從唐朝開始,中國人就有過二月二的習俗,在明清時期開始盛行。節氣上農曆二月初,正處在“雨水”、“驚蟄”和“春分”之間,我國很多地方已開始進入雨季。古人認為,天上的龍管下雨,這是“龍”的功勞。而且,龍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着極高的地位,不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風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龍擡頭”之說。

龍的傳說。傳說唐朝時武則天稱帝,惹怒了玉皇大帝,下令龍王三年不得降雨。龍王不忍百姓受災挨餓,偷偷降了一場大雨。玉帝得知後,便将龍王壓于大山之下,并告示天下:“龍王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靈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

虎年龍擡頭吉時(虎年二月二日3月4日)2

人們一直絞盡腦汁想拯救龍王,直到第二年二月二,一位婦女背着一袋黃豆走親戚,途中不慎将黃豆撒了一路,陽光下,這些黃豆閃閃發光。路過的人們恍然大悟:“這不就是金豆嗎?炒熟了不就開花了嗎?”于是,家家戶戶把炒好的、開了花的黃豆供在院子裡,龍王因此得以回歸天庭。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龍王,便在每年的二月二炒黃豆,一邊炒,嘴裡還念叨着流傳的俗語:“二月二,吃(黃)豆花,大人小孩給一把。”明朝玉米傳入中國,之後,人們又用香噴噴的爆玉米花祭祀龍王,一直流傳至今。

“二月二,龍擡頭”的習俗

1.剃頭,俗話說“龍不擡頭,天不下雨”,農曆二月二,人們祈望龍擡頭興雲作雨、滋潤萬物,素有“二月二剃龍頭”的說法。中國民間普遍認為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鴻運當頭、福星高照,因此,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

虎年龍擡頭吉時(虎年二月二日3月4日)3

2.祭祀龍神,二月二這一天人們會到井邊或河邊挑水,回到家裡便點燈、燒香、上供,舊時,人們把這種儀式叫做“引田龍”。其目的是祈求雨水普降,消除蟲害,五谷豐登。

3.舞龍,民間在龍擡頭的日子往往還舉行多種活動納吉,諸如舞龍、戴龍尾、開筆等。舞龍,遇上好的年份,老百姓幾家合夥制作一條草龍,二月二日這天上街舞龍慶祝,期望新的一年在龍的蔭護下再獲豐收。

4.吃龍須面,二月初二正是驚蟄前後,百蟲萌動,疾病易生,蟲害也是莊稼的天敵,因此人們引龍伏蟲,希望借龍威鎮伏百蟲,保佑人畜平安,五谷豐登。而在龍擡頭這一天,人們就喜歡吃“龍須面”。

虎年龍擡頭吉時(虎年二月二日3月4日)4

二月二這一天的民間飲食多以“龍”為名,如吃水餃叫“吃龍耳”,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馄饨叫“吃龍眼”,吃面條叫“扶龍須”,蒸餅也在面上做出龍鱗狀來,稱“龍鱗餅”。這些習俗寄托了人們祈龍賜福、保佑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美好願望。

5.炒黃豆,很多地方當天還有炒豆子、吃豆子的習俗。“二月二吃豆豆,人不害病地豐收”,吃了各種炒制的豆子,意味着這個年就算過圓滿了,一年辛勤勞作又開始了。

6.趕廟會。每年的二月二龍擡頭各地都有趕廟會的習俗。在過去農耕社會,最重要的莫過于一年的收成,一年的收成如何,全看此處土地公公的心情如何。為了讨土地公公歡心,二月二這一天,人們就會在當地的土地廟這裡舉行廟會,放鞭炮、點香燭,以此祭祀土地神。廟會上舞龍的、“捏糖人”的、畫“民間字畫”的、剪紙的、賣糖葫蘆的、“耍钗”的,賣花草的、賣農具的,廟會處處充滿了濃濃的民俗味兒,足以讓人們一飽眼福,熱鬧一番。

虎年龍擡頭吉時(虎年二月二日3月4日)5

 二月二龍擡頭春意央然,河開雁來,世間萬物生機勃勃,龍擡頭對屬相大龍的人更是值得慶祝的特殊日子,預示冬天蟄伏結束,這一年好運即将開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