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剛被屠宰後扒下來的皮一般稱為毛皮。毛皮易腐,為防止其腐爛,掉毛,爛毛孔,爛面,一般用鹽腌制起來即為鹽濕皮。鹽濕皮一般能保存3~5個月。毛皮和鹽濕皮都統稱為生皮。
生皮用石灰、硫化堿、氯粉、硝酸和鉻粉等進行去油、去脂、脫毛和鉻鞣處理後會呈藍色,并帶有水分,所以一般稱為藍濕皮。藍濕皮又稱熟皮,一般經過剖層處理,藍濕牛皮又稱熟牛皮,是牛皮加工過程的半制成品,狀态通常為:藍色,帶水分,可能經過剖層處理,但未經晾幹、染色等進一步加工。經過剖層處理的可分為兩層:頭層皮也叫青皮,主要用于服裝、鞋等高檔商品,二層皮較粗糙,主要用于勞保手套等低檔商品。
藍濕皮的加工工藝
1. 鹽漬法
在生産中應用最為普遍,尤其适用于大批量的、在高溫高濕的季節或地區屠宰取皮的情況。其機理是食鹽能造成高滲環境,排出皮内水分,抑制細菌生長繁殖,從而達到防腐的目的。具體方法是把鮮皮先用40%-50%的食鹽溶液浸泡數日,然後抖掉鹽料,瀝淨鹽水,整理成形置于陰涼、幹燥、通風處晾幹或直接用于加工鞣制。
鹽漬法的優點是闆皮防腐力較強,操作簡便,可避免皮料纖維在幹燥過程中發生粘結和斷裂,遇潮濕不易腐敗,貯藏時受蛾蟲損失較小。其缺點是鹽漬皮在幹燥過程中,膠原纖維束縮短,皮内有鹽粒殘存,對真皮的天然結構有一定影響。
2. 鉻鞣
目前毛皮生産中常用的鞣劑是堿式鉻鹽、堿式鋁鹽和甲醛。鞣制時采用何種方法,施用何種鞣劑,應視原料皮的種類和特點而定。鞣劑上要包括無機軟劑和有機軟劑兩大類。無機鞣劑包括三價鉻、鋁和鐵的堿式鹽,四價鉻和欽的堿式鹽等;有機鞣劑主要有植物鞣劑(栲膠)、甲醛、合成鞣劑、魚油等。新型合成鞣劑的使用也越來越廣泛。 有鞣性的鉻鹽是三價堿式鉻鹽,用它鞣制成的皮耐水洗,耐貯存,有最好的耐濕熱穩定性。常用的鉻鞣劑為商品鉻鹽精,有效成分是堿式硫酸鉻,鉻含量以三氧化二鉻(Cr2O3)20%~25%。
影響鉻鞣的因素
(1) PH 值的影響
鉻鞣初期,pH 值較低,一般為2.5~3.5 , 這有利于鞣劑向皮内滲透。鞣制末期适當提高鞣液的 pH 值 (4.0左右為好),這樣有利于鞣劑與皮結合。pH 值過低(<2),鞣劑失去鞣性;過高(>6),就會發生鞣劑沉澱,造成脫鞣。
(2)鉻鹽濃度的影晌
在一定範圍内增加糕液中鉻鹽的濃度,會提高毛皮鉻的結合量,但當鉻鹽達到一定濃度後,再提高鉻鹽濃度也不能使皮的鉻結合量增加。
(3)蒙囿劑的影響
蒙囿劑是指那此能與無機鞣劑鉻合并能改變其鞣性的一類物質。主要足此白機酸和它們的鈉鹽,如甲酸、乙酸、苯甲酸鈉等。小分子的蒙囿劑可以改善鉻鞣的均勻性。大分子及長鍊而元酸蒙囿劑可以提高洛的結合量。一般情況下,小分子蒙囿劑在鞣制初期加入,大分子蒙囿劑在鞣制後期加入。
(4)中性鹽的影響
中性鹽以食鹽或芒硝較适宜,是為避免産生酸膨脹而加入的。它的作用是使皮的鉻結合量降低,硫酸鹽的影響更顯著。因此,在鞣制過程中一定要控制氣性鹽的用量。
(5)溫度
提高鞣液的溫度有利于鉻在皮中結合,在鞣制後期一般都要對鞣液加溫,以提高鉻的結合量。
(6)鞣制時間
主要取決于毛皮種類。一般情況下,鞣液在2小時内基本上被皮所吸收。延長時間對提高鞣劑的結合量幫助不大,但有利于提高鞣制的均勻性和牢固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