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中常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那麼,如何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的“主導”應遵循哪些基本原則?
教師為主導關鍵在于“導”,即指導、引導、誘導、倡導、輔導。強調以教師為主導并不等于灌輸,更不是包辦代替。在整個導學過程中,必須采用啟發式、誘導式的教學方法,克服陳舊的滿堂灌、注入式、問答式的教學方法,真正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教師為主導應遵循以下原則:
第一、循序漸進的原則。
教師的教學活動必須按照學科的編排系統以及學生認識、身心發展的順序進行教學,使學生的知識技能、思想品德形成完整的體系。教學過程應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近到遠,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二、啟發誘導原則。
教師要善于誘發學生學習的動機,最大限度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從而使學生在融會貫通掌握知識的同時,充分發展并完善自己的學習能力。
第三、為學生服務的原則。
“教”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學會,“教”的根本作用就是服務于“學”,就是如何讓學生學會,如何讓學生會得更好。教學過程中最好的方法是幫助學生學會自學,即自主自立地分析問題、提煉信息、解決問題。教師采用一種“旁觀者清”的方法,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最後選擇的自由要盡可能地留給學生自己。
第四、因材施教原則。即針對學生不同的年齡特點、個性修養、行為習慣、知識層次、家庭狀況等,因材施教。同時,必須注重集體教育與個别教育相結合,全體參與與個别對待相結合,使全體學生都能受到适當的教育,使個别學生的各種特殊問題都能及時解決。
第五、和諧性原則。這種原則實際上就是要建立一種和諧健康積極進取的師生關系。有道是“師生關系大于教育”。教師要樹立正确的學生觀,建立新型師生關系;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提高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生動活潑地進行教學,從而使教學活動完全處于師生協同活動、互相促進的狀态之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