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馬汀
圖片來自網絡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個典故,實際上說的是韓信。韓信是漢高祖劉邦的大将軍,他和蕭何、張良并稱“漢興三傑”。
可是,劉邦對韓信并不信任,韓信對劉邦也頗為不滿。韓信在劉邦陣營裡的成敗,全是蕭何從中撺掇,但最終還是死于蕭何的謀害。
南宋洪邁《融齋續筆·蕭何绐(“绐”dai,即欺騙)韓信》記述:“信之為大将軍,實蕭何所薦,今其死也,又出其謀。故俚語有‘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之語。”具體說,韓信早年在項羽手下謀事,因不得重用而投奔劉邦,但仍受冷落,又要逃離漢營。蕭何連夜追回韓信,對劉邦說,韓信乃“國士無雙”,遂薦為大将軍。漢室平定之後,韓信又受猜疑而被貶,便與钜鹿郡守陳豨謀反。劉邦親自征讨陳豨,而韓信則準備襲擊呂後(劉邦的妻子)和太子。被人告發後,呂後與丞相蕭何共謀,借蕭何與韓信的交情将其騙至宮中殺害。韓信,在劉邦陣營中,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後來,此語比喻人和事的成敗,都由一個人造成的。
韓信其人,是在劉、項起兵反秦鬥争中成長起來的一個重要人物。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了韓信的事迹。開端就寫了韓信年輕時的兩個故事。
青年韓信,在家鄉淮陰,窮困潦倒,連飯都吃不上,被人瞧不起。有一天,在城外河邊遇一“漂母”(洗衣老太),看他可憐,就給他飯吃,一連幾十天。韓信很感激,便說:“吾必有以重報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公子)而進食,豈望報乎!”韓信羞愧不已,立志成就大業。這就是“漂母飯信” 的故事。也稱“一飯之恩”或“一飯之德”。
晉代晉陶淵明《乞食》;“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韓才。”唐李白《宋薛九被讒去魯》:“沙丘無漂母,誰肯飯王孫?”都是引用“漂母飯信”的典故。
第二個故事記載:“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 ,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内心)怯耳。’衆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胯)下。’于是信孰視之,俛(俯)出袴下,蒲伏(匍匐)。一市人皆笑信為怯(膽小)。”這就是“胯下之辱”的故事。後來常以“胯下之辱”表示大丈夫能屈能伸,忍辱負重的胸懷和氣概。
後來,韓信在反秦勢力中,輾轉于項羽、劉邦之間,在劉邦一方成為大将軍,又任命為左丞相。他領兵東下,打敗魏、趙,降服燕、齊,最後又幫助劉邦消滅了項羽,完成了漢王朝的統一大業,可謂名聞天下。
可是,劉邦并不信任韓信,想方設法削弱其兵權,封為“楚王”。封地正是他的家鄉。回到家鄉,他首先找到了“一飯之恩”的漂母,賞賜千金,于是,又有了“一飯千金”的典故。而且,找到那讓他受“胯下之辱”的屠夫少年,不但沒有報複,反而稱其為“壯士”,收為貼身衛士。韓信之舉,被傳為佳話。
韓信作為漢高祖劉邦的大将軍,其軍事才能是不同凡響的。可是,高祖常忌恨他的才能,解除其大将軍的軍權,并采用謀士陳平計謀,假借遊覽夢澤之名,意欲襲擊韓信。韓信也天天怨恨高祖,又收容項羽舊部鐘離昧在家中,事态敗露。有人建議韓信,殺了鐘離昧,提頭見劉邦。韓信照辦,但還是被劉邦逮捕,劉邦也沒再遊夢澤。這就是“僞遊夢澤”的典故。後來,韓信被劉邦大赦免罪,改封淮陰侯。
《史記 淮陰侯列傳》還記載:有一次,高祖把韓信召進宮裡,議論軍事謀略。“上曰:‘如我,能将(統帥)幾何?’信曰:‘陛下不過能将十萬。’上曰:‘于君何如?’曰 ‘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為為我禽(擒)!’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能将(統帥)将,此乃信所以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
這就是“韓信将兵,多多益善”的典故,也常作為歇後語:“韓信将兵——多多益善。”或隻說“多多益善”,表示東西越多越好,來者不拒。
由此可見,“多多益善”的韓信“将兵”,終究敵不過劉邦的“将将”之能,也逃不過反複無常的蕭何的詭谲。
作者簡介:馬汀,生于1933年10月,淄博市張店區人。畢業于山東師範學院(今山師大)中文系。從1960年起先後在淄博六中、十一中任語文教師。淄博市首批獲得中學高級教師職稱的教師。先後發表教學論文、散文、詩歌等200餘篇,個人先後出版散文集《雜記與漫談》《打磨子轶事》《農民楊玉寬》《晚霞集》《牽手集》《冬天裡的收獲》等。
壹點号山東創作中心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