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不少讀者向我提問,最多的問題就是如何讓自己能夠快速的成長?如何能夠讓自己避免中年危機?
我不知道我要做什麼,我也不知道我能做什麼,我更不知道從哪裡開始去做。
昨天還回答了一個問題,無車、無房、無學曆、無技術、無人脈的“五無”青年怎麼翻身?
這真是個棘手的問題,我在想雖然這位網友和我所做的行業差别甚遠,我的職業決策經驗能否套用在他身上呢?
後來仔細想了一下,覺得應該是可以的,背後的思維邏輯其實是不受行業,不受人群限制的。
如果我們能夠懂得一些處理問題的辦法,很多事情可能沒那麼難,至少知道從哪開始,而不是一籌莫展。
職業生涯不是我們生活的全部,但它是我們生活的一個重要部分,在許多方面,職業生涯決策在現代社會中已經成為一種生存性的技能。
隻有當你意識到問題的存在時,你才能開始解決諸如職業生涯規劃之類的問題。
正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很多人是走一步看一步,直到哪一天突然才發現自己35歲了還沒做上管理層,往後該怎麼辦。
直到哪一天才突然發現,老闆不待見你的時候,你連選擇的權利都沒有,隻能忍氣吞聲。
直到哪一天才突然發現,這個行業不景氣了,公司要裁員了,并馬上就要實施了,如果把我裁了我又該怎麼辦。
很多人與問題的遇見方式都是非常突然的,而不是預見性的,所以并未做相應的備案。
于是開始焦躁,開始焦慮,開始亂投醫,開始亂買教程,再加上販賣焦慮的人越來越多,于是這兩年知識付費很火。
所以意識到問題很重要,而且越早的意識到問題越好,因為這代表你有時間去解決它,當問題突然站在你面前,你隻能是束手無策。
你需要提前針對可能發生的問題做預案,提前做規劃,比如為了不讓自己出現中年危機,那麼我現在應該做些什麼,未來的幾年時間裡我應該做些什麼,我該如何做。
當你有了規劃之後,就需要承擔責任。
一個人可能在職業規劃之初十分守約,學習指定的知識,并刻意練習自身的某些習慣。
可是慢慢的很多人就會開始動搖,再過一階段就完全無法持續下去了,就好像很多人買了網上的課程一樣,一開始饒有興趣的一節不落,慢慢的頻次越來越少,到後來幹脆就放棄了。
浪費了時間和金錢,卻一無所獲,責任、投入、決心、參與和堅持,都是職業規劃至關重要的品質,沒有這些,你什麼都做不了、
第一階段你要把自己遇到的所有問題列出來,包括預見性問題,包括你的家庭,你的朋友。
因為你的職業生涯和家庭是分不開的,否則幾年之後你可能就會遇到家庭和工作無法調和的矛盾,到時候你又會是一籌莫展。
今天的問題是“無車、無房、無學曆、無技術、無人脈的五無青年怎麼翻身?”
問題我們列出來了,而且是個非常有挑戰的問題。
社會環境的許多方面都會影響你的職業決策,比如家庭、他人、地理位置等等。
如果你是個富裕家庭,你可以放開一切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沒有這個條件,你就必須先養活自己,承擔起責任再說。
以五無青年為例。
你要收集他人的信息,比如你身邊的朋友都在做什麼,把所有的可能列出來,比如你有朋友是做廚師的,你有朋友是做保險的,你有朋友是在寫字樓上班的等等。
把你能了解到的工作種類、崗位全部列出來,然後再将其需要的技能要求和學曆要求全部列出來,附在工作崗位後面。
我相信一個人身邊能夠涵蓋各種各樣不同的工作崗位,也能夠涵蓋各種各樣不同的創業者,或者是小生意人。
這些都是目标選擇,全部列出來,然後因為都是認識的人,所以通過認識的人将每一樣工作所需的技能、投入等條件全部列出來。
第三、了解自己對自己做真實的評估可能是你一生中最難的事情,但你仍然需要對自己做一個全面客觀的評估,你可以讓别人給你做評估,這樣更加客觀。
通過自己和别人收集并分析自己的性格特征,興趣、需求、成就、能力和價值觀。
你的愛好在哪,你目前有哪些技能,你什麼樣的需求,比如家裡人需要照顧,不能夠離開家太遠,這就是你的需求。
價值觀是什麼樣子的,是追求穩定,還是希望大幹一場,就算一塌糊塗也不後悔。
可能的選擇是指那些吸引你的潛在職業,也就是第二點所做的工作,在收集來的所有工作中,選擇幾個潛在職業。
選擇的時候要注意有挑戰性,哪些崗位是馬上就能上手的,哪些是需要挑戰的。
比如清潔工,五無青年肯定可以做,而且馬上就能夠上手賺錢,但寫字樓上班對于當下的五無青年來說可能無法實現,但沒有關系,隻有去挑戰高難度才能夠實現所謂的翻身,做清潔工顯然無法到到五無青年翻身的要求。
第五、收集信息,分析行業前景當五無青年選擇了幾個自己的意向職業之後,記得提醒自己,你将會以其中之一謀生。
可能會在這個職業上花很長時間,因此在此之前對它進行徹底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這份工作的報酬夠你過想要的生活嗎,夠你實現翻身嗎?工作能給你心理上的滿足嗎?你能應對工作中的挑戰、承擔工作責任嗎?你能處理好工作的要求和可能遇到的挫折嗎?做這類工作的人通常有哪些特征?這個領域的用人需求穩定嗎?它需要怎樣的教育背景?等等。
這個崗位的前景如何,過了40歲是否還可以持續下去,并且能夠做到越老越吃香,等等,這些你都需要去分析。
你在意的點當然不一定是40歲還是否可以持續,但你一定有你在意的點,這點是否符合你的要求。
這些全部可以通過你五無青年的朋友去了解到,也可以通過網絡做進一步的了解。
決定需要經過大量的思考,比如你希望做的崗位是A,但是A的要求高,需要學曆證書,那麼這個時候你可以先選擇B,B的條件低,馬上能上手,那你就先通過B養活自己,然後自己再利用業餘時間去學習,去自考。
如果你認識的朋友當中有做工程的,那麼也一個道理,做工程負責人的賺錢肯定多,那麼要做到工程負責人需要哪些技能,你不斷的細化,細化到你能夠上手為止,我相信一定是能夠細化出來的。
整個工程項目細化下來,你甚至可以細化到一個搬磚的,那就先從搬磚做起,重點是你要明白這個路徑上有哪些技能需要去學習,而這些技能你是可以學習的。
但有些你是學不會的,比如細分出來的如果有技術開發,那你不會這個,沒有學曆,肯定做不了,所以你要将選擇出來的所有工作崗位的技能拆分開,看哪些是能夠憑借自己努力搞定的,這個很重要。
如果是廚師,我相信所有環節細化下來,你就算是沒有學曆,你也能夠通過努力去搞定。
技能拆解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無論是針對職場新人如何找到一份好的工作,還是職場老鳥如何避免中年危機,你都需要提前鎖定目标崗位,這個崗位可能是公司某個職位,也可以是在行業中的知名度,也可以是未來可能的一個選擇,比如我現在在A公司,萬一出現情況,我是否有足夠的能力去B公司。
當你把這些能力拆解出來之後你就能夠針對性的提前練習。
另外你還需要特别注意技能遷移,所謂技能遷移,首先要明白自身有哪些技能,而這些技能可以為某個崗位所用,那這個崗位也就可以是你職業生涯當中轉崗的一個目标。
比如你是技術開發人員,到了35歲之後感覺精力跟不上,那你是否可以考慮向産品經理發展,這裡邊很多技能是共通的,甚至有1 1>2的效果,這個時候你就需要考慮産品經理需要哪些技能,互相結合,提前學習。
35歲之後創業也是一個道理,你目前是做哪一行的,所具備的技能能夠做什麼,哪些創業項目能夠和目前的技能、人脈資源相結合,還差哪些技能,那麼你就提前做準備。
要記住,既然想翻身,就要付出比别人更大的努力,否則都白扯。
做出決定之後就要靠意志力了,既然想翻身,就要付出比别人更大的努力,否則都白扯。
第八、獲得反饋當你執行自己的職業規劃,并開始付諸行動之後,要注意實時的反饋,要意識到自己對這項選擇的情緒反應,如果你的個性特征跟目标相吻合,你内在的感覺會是比較正面的。你會感到滿足、有成就感,你就持續行動下去。
不過任何的職業規劃在執行過程中都有可能遇到挫折,因為當你行動的時候,很多東西可能和自己想的并不一樣,你會變,你所處的環境也會變。
原本看上去不錯的一個選擇,一旦着手行動,可能感覺并不好,這也許是個信号,你應該重做職業決策。
職業新人會經常遇到這樣的問題,但對職場老鳥來講,這樣重做決策的機會并不多,所以要提前做好信息收集和分析的工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