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水一戰”是我們非常熟悉的成語故事,韓信在面對敵軍強大取勝困難的情況時,采用了新奇的作戰方式,讓軍隊背靠河水列陣。由于已經身處無路可退的境地,将士們為了活下去,在作戰時表現得異常奮勇,最終打敗了強大的敵人。
成語故事為了通俗簡明,忽視了很多關鍵的細節,沒有體現韓信在此戰中表現出的超凡指揮才能。韓信的韬略之高深,以及此戰之所以取勝的關鍵原因,要從戰鬥的整個過程中還原。
劉邦在彭城之戰中失敗後,諸侯們紛紛撕毀了與他訂立的盟約,倒向項羽。在這種情況下,劉邦将一支部隊交給韓信,派他去讨伐那些倒向項羽的諸侯,這就是韓信進攻趙國,創造“背水一戰”奇迹的開端。
在進攻趙國之前,韓信已經打敗了魏國和代國,在當地征募了不少新兵,實力原本應該得到加強。但由于劉邦指揮的正面戰場戰事緊張,每當韓信募到新兵,劉邦就立即派使者來收走他麾下的精兵,運送到正面戰場。
以至于在攻趙之戰開始時,韓信麾下的3萬人全是新兵。反觀趙軍,号稱有20萬人,兵員質量優秀,裝備齊全,後勤保障完備,兩者實力的實力差距是十分明顯的。
韓信若想進攻趙國,就必須通過一條狹窄到戰車不能并排通過,長達一百裡的峽谷。這條峽谷名叫“井陉”,是當時“最險要的9個地方”之一,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防守優勢。趙軍已經在井陉口東側的戰略要地部署完成,韓信面臨的第一個“難關”,就是如何通過這裡。
韓信的兵力處于劣勢,但他看到了其中可以利用的地方。那就是趙軍必然輕敵,想打一個戰果豐碩的殲滅戰,如果隻派一支小部隊過關,他們為了避免“打草驚蛇”,不會發動襲擊。如果妄圖全軍通過井陉,必然會在半數過關、半數未過時遭到攻擊,被攔腰截斷而戰敗。
韓信明白,漢軍沒有機會在井陉東側的正面戰鬥中取勝的機會,但想拿下趙國,就必須要通過這裡。
通過井陉那天的前夜,韓信擇選了2000名輕騎兵,讓他們每人帶一面漢國的紅色軍旗,摸黑走小路潛入井陉東側的一座山上,然後躲在山上觀察趙軍的動向。并告誡他們到:“發現趙軍傾巢而出後,就襲入趙軍主營,然後把營地的軍旗都換成漢赤幟。”他讓将士們半夜起床吃飯,還發布軍令說:“今日等打敗趙軍後,再吃第二頓飯!”将領們都感到莫名其妙,以為他在吹牛。
第二天清晨,韓信派一萬人組成的先鋒部隊通過井陉,要求他們過關後立即背靠河流列陣,他大膽的預測出趙軍不會襲擊這支部隊,一定會等到自己的主将軍旗出現才肯發動攻擊。果然,先鋒部隊順利完成了預先部署,之後韓信帶着主力部隊開始過關。
背靠河流列陣是兵家大忌,這意味着一旦失利就必然被殲滅,趙軍的将領們發現過關的漢軍如此行動,都被逗得捧腹大笑。當舉着“韓”旗的漢軍部隊出現在峽口,他們便知道韓信和漢軍主力已到,于是下達了進攻了命令,準備将過了關的漢軍全部殲滅,還用千兩黃金懸賞韓信的頭顱。
趙軍蜂擁而至,如狼似虎般撲了過來,韓信指揮部隊抵抗了一陣,不久就讓他們佯裝潰逃,奔向那支背對河水列陣的軍隊。趙軍緊随其後,又對這支部隊發動了猛烈的攻擊。由于漢軍已經退無可退,将士們都拼命抵抗,一時竟挫敗了趙軍的攻勢。于是趙軍傾巢而出,又從四面八方襲來,戰場上塵土滾滾,厮殺聲震天。經過三輪戰鬥,漢軍雖然損失慘重,但還是守住了陣地,趙軍主将不得不鳴金收兵,讓部隊暫做休整,準備新一輪的攻擊。
當前局面下,漢軍僅僅能堅守陣地,打敗趙軍是沒有可能的事,随着一輪又一輪的進攻,終将迎來覆滅的結局。此時,那兩千名輕騎兵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趙軍此前傾巢而出,專注地進行進攻,完全沒有注意到後方空虛的大營已經被漢軍輕騎占領,并且大營的樓牆上都挂滿了“漢赤幟”。
現在他們進入了休整放松的狀态,士兵們四處眺望,不少人驚奇地發現後方的大營已經被占領。士兵們滿腹狐疑,對當前的局面失去了判斷,誤認為國王和主将都已被俘,自己也已經陷入了包圍之中。一時間叫嚷聲沸沸揚揚,人心惶惶,趙軍陣腳大亂,士兵們争先恐後地逃跑,将領們砍倒了一個又一個逃兵,卻還是無法挽救失控的局面,最終兵敗如山倒。漢軍乘機從兩面夾攻,将剩餘的趙軍全部擊破,并俘虜了趙王和主将陳餘,瓦解了趙國的抵抗力量。
這場戰鬥将韓信多智多謀的長處體現的淋漓盡緻,先瓦解敵方的軍心和意志,再消滅其兵力,這是韓信一貫的作戰方法。縱觀韓信指揮的各大戰役,大多是采用奇招勝敵,極少通過硬碰硬的方式來打敗敵人。因此經常能以少勝多,以弱勝強。韓信對敵人的心理和行動把控得十分到位,能預料敵人的一舉一動,這種能力無法複制的,因此幾千年來人們都知道韓信厲害,卻沒人敢複制韓信的用兵方式。
我們可以看到,趙軍戰敗的根源是因為自身出現了弱點和疏忽。《孫子兵法》說:“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你的對手往往是利用你的弱點來打敗你的。百戰百勝之道,就是考慮周密,消除一切可能導緻失敗的因素,先讓自己以立于不敗之地,不要輕率地發動進攻,等待對手的弱點暴露出來,再通過弱點來戰勝對手。許多事情上的競争,都可以運用這個道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