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為什麼嗑cp害怕嗑到真的

為什麼嗑cp害怕嗑到真的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19 16:27:58

為什麼嗑cp害怕嗑到真的?電影《哥斯拉大戰金剛》上映,随即紅了一對“怪獸CP”:強大柔情的巨猿“金剛”和隻争輸赢的怪獸“哥斯拉”,兩人從相互激鬥到冰釋前嫌聯合抗敵,像極了“無理取鬧又被無限包容”的愛情,這種“非人但卻拟人化”的情感被影迷們想象成一對戀人在這之前,熱播網劇《山河令》,也因兩位男主之間的情感而點燃濃烈的“嗑CP”觀影文化奇觀,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為什麼嗑cp害怕嗑到真的?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為什麼嗑cp害怕嗑到真的(這屆年輕人為何如此熱衷于)1

為什麼嗑cp害怕嗑到真的

電影《哥斯拉大戰金剛》上映,随即紅了一對“怪獸CP”:強大柔情的巨猿“金剛”和隻争輸赢的怪獸“哥斯拉”,兩人從相互激鬥到冰釋前嫌聯合抗敵,像極了“無理取鬧又被無限包容”的愛情,這種“非人但卻拟人化”的情感被影迷們想象成一對戀人。在這之前,熱播網劇《山河令》,也因兩位男主之間的情感而點燃濃烈的“嗑CP”觀影文化奇觀。

CP是Coupling的縮寫,意為“配對”,來源于日本二次元文化中的耽美(BOY’S LOVE)同人創作,特指耽美愛好者對原文本中兩位男性加以想象而建立起來的親密配對關系。随着耽美不斷出圈,最初的特指正逐漸泛化為“萬物皆可CP”的奇特現象。當下語境的CP,不僅包括耽美漫畫和小說文本中的美少年CP、影視劇中的角色CP和明星CP,還包括“拉郎配CP”,如社會公衆人物的真人CP、植物類和動物類的物物CP,甚至包括奧特曼與林黛玉這樣的混搭CP。

這些CP類型雖然選擇的對象物不同,但都是基于BL(BOY’S LOVE)取向重構出來的親密關系,是帶有浪漫主義色彩的個人想象、幻想的産物。如此,曾經局限于單一文本中以閱讀和共情理解為主的被動閱讀者,發展成為以超越文本局限、自我想象為主導、滿足個體愉悅的自由創作者。

而“嗑CP”作為新近的說法,語義豐富。“嗑”有強烈喜愛之義,通過“嗑CP”支持CP文化,是一種态度的表達。“嗑”有“死嗑”之義,于無CP處挖掘出CP關系,強調腦洞大開的想象力。“嗑”還有“上瘾”之義,在想象CP關系時,獲取“嗑藥”“嗑糖”一般的滿足與快感。“嗑CP”是年輕人,尤其是年輕女性所喜愛的有情感流動和互動交流的文化實踐方式。

“嗑CP”建立在受衆想象力與技術雙重支持的基礎上。年輕人對于未知的、新奇的、不同尋常之物的強烈探索欲望,與唾手可得的網絡新媒介技術工具,仿佛一對相互成就的CP,促使CP文化興盛。

一方面,技術為想象帶來飛翔的翅膀,使“文本盜獵”成為可能。以原視頻的再剪輯為例,簡便、好用、易得的剪輯軟件,使人人都可上手操作,并根據自己喜歡的CP樣子對原文本人物關系進行修補、改造和再造,混剪、濾鏡、字幕、配樂、颠倒叙事、鏡頭挪用等不再是難事兒。另一方面,技術的可供性在刺激創作欲望表達的同時,也促成CP文化出圈傳播。耽美從二維平面漫畫、純文字小說發展至影視作品的多維立體呈現,表面上看技術難度越來越大,實質上卻為二次同人創作提供越來越豐富的符号和文化資源,使創作難度降低。而耽美文化對社會規則的挑戰,對兩性關系的試探,對自我身份的追問等潛藏的意義,成功“粘住”更多年輕女性。

新媒介技術對于CP流行的意義,還在于提供了無處不在的社交讨論和共享文化。相關論壇、貼吧、B站等網絡交互界面不但提供了CP交流讨論的互動空間,而且成為再媒介化的過程,使CP愛好者在獲得源源不斷的信息時,感知到信息,并幫助重新組織社會聯系,形成廣泛的CP趣緣群體,從而使一種文化流行。

如果将“嗑CP”的流行僅僅歸究于想象與技術的聯袂推動,顯然是不夠的。我們可以将“嗑CP”視為一系列重要的社會和文化活力的交彙處,因而它以不同的方式實現并協調着權力結構,重構日常生活實踐,并改變想象的或真實的社會關系。年輕女性何以要憑借文化藝術作品去想象和幻想男男之間的愛戀關系?答案可能有無數,但其中最重要的是,想象不受現實約束和規制。當現實空間容不下人們對美好情感的追求,自然就會轉向想象空間。

與此同時,當下仍然頻發的物化、傷害、厭女等現象,以及對女性外貌及身體的苛刻要求,都使女性長期處于一種被壓抑的狀态。委屈、憤懑、不平等情緒無處可訴的情形促使她們将情感和想象投射在完美無缺的CP關系中。更進一步地說,“嗑CP”以異性戀性取向的年輕女性為主體,從而在合乎現實社會規範的身份下,去不斷探索性别邊界的越軌想象,獲得逾越規則的快感,滿足對理想兩性關系,甚至是人與人平等互愛關系的充分想象。

“嗑CP”的愉悅還不止于此。高度現代化的社會是原子化的,人們渴望重新連接,“嗑CP”過程中同好者們的共同關注、信息分享、互動讨論等文化行為,使得人與文本、人與平台、人與人之間恢複了一種社會連接,在“為愛發電”的同時,也收獲“愛的陪伴”和“因愛充電”。

不過,随着泛娛樂IP産業的崛起,耽美和CP文化所蘊含的有利于推動社會發展的積極意義和價值,如多元性别、性别平等、理想愛情等,正在逐漸消失中。“嗑CP”的出圈傳播,恰恰是耽美文學影視化和數字營銷推廣所緻。當下,這場肇始于2014年的“娛樂盛宴”越演越烈,據說今年有高達50多部的耽改劇正在拍攝或準備拍攝。資本的争相投入、豐富的明星資源、網絡頭部平台深度參與的營銷推廣等,共同打造了成熟的CP文化工業生産模式,形成線上線下、映前映後、全網綜合發力的“工業糖精”産業化運作體系。耽改劇将原文本的BL關系改為兄弟情、戰友情,留下足以激發想象的暧昧空間,為耽美愛好者“發糖”,激發起她們的“嗑糖”熱情,并将“嗑糖”者納入流量生産的流水線,成為新一波“發糖”者,通過循環消費,為資本增殖。隻是,如此一來,耽美文化原有的文化價值、意義和文化深度被削平,徒留下消費男色的快感和情欲想象性的滿足。

作者:馬中紅、胡良益(分别系蘇州大學傳媒學院教授、博士生)

來源:光明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