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往往受到各種各樣的環境影響,各色各樣的人物熏陶,随着年歲的增長,漸漸形成一個自己的價值觀、世界觀,有的高雅,有的低俗。
《小窗幽記》:“醒食中山之酒,一醉千日,今之昏昏逐逐,無一日醉。趨名者醉于朝,趨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聲色車馬。安得一服清涼散,人人解醒。”
一個人,一旦醉心于名利,醉心于權力美色,就會變得俗氣,真正的聰明人,都懂得遠離這“四大俗人”,避免麻煩纏身!一個人若是這四個行為都有,便是俗氣到骨子裡的人了!
一、每與人言必談及貴戚。
和别人說話聊天時,總會“不經意”地提起自己的富貴親戚,不論是多麼遠方的親戚,關系有多淡,都照說不誤,而且提起時必然是挺直腰闆,一臉自豪,仿佛就是自己一樣。
俗話說:“貧居鬧市無人識,富在深山有遠親。”有的人就是這般現實,在你落魄時尖酸刻薄、落井下石,等你發達了,便鞍前馬後,吹噓追捧。
這樣的人,嫌貧愛富,利益至上,還是少點往來才好。
二、施人一小惠便廣布于衆。
偶然幫了别人一個小忙便到處宣揚,吹噓自己的“仗義疏财”,“樂于助人”。
真正的善良是來自内心的,是自然流露出的情感、行動,是不摻雜任何利益手段的,不求回報,不以此揚名。
若是一個人做了一點好事便到處吹噓賣弄,便極可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做。
有心為善,雖善不賞。這樣的“僞善”并不可取。
三、借人之債時其臉如丐,被人索償時則其态如王。
向别人借錢時臉色卑微地像是乞丐一般,當别人來讨債時卻傲慢地像皇帝一般。
平時常說:“借錢的像孫子,欠錢的像大爺”,說的便是這種人,有求于人時,裝得一副可憐樣,要多慘有多慘,非常好說話;等拿到錢後,被人讨債時,立馬翻臉不認人。
這樣的人,絕對不要與其有利益往來,否則往往多生事端。
四、見人常多蜜語而背地卻常揭人短處。
在人面前時,往往稱兄道弟,甜言蜜語,在背地裡,卻揭人醜事、短處。
這樣的人往往會“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小人做派,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诋毀他人,典型的牆頭草,風往哪吹,他就往哪倒。
與這樣的人相處,便要提高警惕,不可輕信他的承諾,也不要交付真心與其交往,說話必要留三分。
【聞塵雜說】諸子百家,三教九流。帶你探尋中國古代各個學說的思想與魅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