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銀十的招聘季即将過去,今年的畢業生就業也落下帷幕,很多大學生都獲得了滿意的職位,成為了早八晚五的上班族,也有的還處在擇業狀态,工作依然沒有着落。
大學畢業是獨立生活的開始,而工作是安身立命的支柱,第一份工作對日後的職業發展也有着舉足輕重的影響,選擇必須慎重。
大學畢業是找工作的黃金機會,千萬别選錯其實大學畢業時也會有許多就業機會,隻是工作質量參差不齊,需要畢業生們自己去仔細甄别,參加招聘是獲得工作的常規方式,也是大多數大學生必須經曆的。
找工作跟學習不同,沒有老師手把手輔導,同學們各自面臨的問題也有所不同,許多事情需要自己去斟酌,時間有限,對每一次招聘都應該重視。
畢業季給應屆生提供機會比較多的是校園招聘,也就是企業會走到大學裡舉行專場招聘,僅對這個學校的學生敞開,學生們參加就行,可以一次選擇許多機會。
而社會招聘則是企業根據用人需求自行舉辦,招聘時間不一定,需要學生自己去找到企業進行聯系。
校招與社招僅僅一字之别,過來人卻明白,二者很多方面都不同。
校招與社招有什麼不同?導員:日後發展差别大一般畢業生沒有工作經驗,對工作招聘了解比較少,有經驗的輔導員卻會提醒學生,盡量把握校招,以後的發展差别會很大。
崗位含金量不同:校招提供給大學生的崗位一般都是發展性比較強的,從基層到管理有着清晰的晉升路徑,是把大學生當做儲備人才或幹部去“養”着的,這樣的崗位可以帶給大學生迅速的成長。
而社招都是根據企業臨時的用人需要是招聘的,很難提供長期的培養計劃。
企業要求不同:校招企業很歡迎大學生新人,不要求有工作經驗,企業會負責培訓,不過對大學生的學業成績有一定要求,需要應聘者掌握相應的崗位技能。
而社招企業直接招聘的是有工作經驗的“成手”,要求應聘者能夠立即在工作崗位做出成績,為企業創造效益,反而對學曆出身不在乎了。
薪資水平不同:校招的薪資水平會稍微低一些,畢竟是對剛開始工作的新人,也要考慮人才培養的成本,除了特别優秀的,剛工作的大學生也難有談薪資的資本,但是熬過了成長期,薪水自然會上升。
而社招的工資可能會開的高一些,畢竟社招一般是面對工作幾年後的老職場人,工作經驗本身就可以換取薪資。
如何在校招中獲得滿意工作?做好三點準備總的來說,校招對大學生來說是更靠譜的,企業經過學校把關也更讓人放心,要把握校招機會成功獲得工作,也要提前做好準備。
提升自身實力:自己的綜合實力是挑選工作的唯一底氣。一方面在找工作前也保證拿到好的學習成績,這代表了你大學的學習态度,總挂科的人也會讓人難以信任。另外也要積累學生會和實習的實踐經驗,這能夠代表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也會提升印象分。
做好簡曆:簡曆是畢業生與招聘者的唯一媒介,通過你的簡曆對方可以看出你是否有做好這份工作的潛力,簡曆上一定要對學習成績、獎學金、實踐經曆充分體現,信息越全面突出越有可能被篩選出來。
積極參加宣講會:大多企業都會在正式招聘前到學校進行宣講會,畢業生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最後多多參加,比較之後鎖定自己的應聘目标,然後集中去了解這家企業的文化特點和用人要求,讓自己針對性去努力,面試時也會更有把握。
初入職場,大學生應保持從容心态應屆生作為職場新人,可能心态上一時之間還不适應,上學時對某一科努力用功,就會看到學習成績的上升,成果獲得周期短。
而到工作上可能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看不到薪資和職位的變化,令人沮喪。這時一定要沉得住氣,一個工作技能需要長時間的打磨,一個工作崗位也需要慢慢熟悉,要給自己一些成長的時間。
也要對長期的成長有所規劃,到職場上要學會做一個長期主義者,看到複利的力量,隻要對自己有要求,每天進步一天天,那麼經年累月,努力的力量就會顯現出來。
就像毛竹需要經過三年的紮根,一個人前期的積累是緩慢而枯燥的,初入職場保持從容心态,才能走得更遠。
總結:校招是畢業生找工作的第一站,也是專場級的待遇,畢業生應該認真對待校招裡的每一個人機會,做好準備,遇到滿意的工作就努力争取,希望每一位畢業生都能給大學一個圓滿的句号。
今日話題:你覺得畢業生參加校招需要注意什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