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小巷環境整治提升

小巷環境整治提升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30 06:17:52

西總布胡同、達智橋胡同、三裡屯西街、雙榆樹三街、東四四條、楊梅竹斜街……北京城越來越多的背街小巷成為網紅打卡地。

背街小巷換新顔

如果說主幹道、大街區是城市的“面子”,那麼,一條條背街小巷就是城市的“裡子”。北京拿出繡花功夫,精細化治理,讓背街小巷成為環境優美、生活便捷的宜居典範。2019年,曆時三年的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工程完工,北京核心城區内1255條小巷舊貌換新顔。

小巷環境整治提升(北京1255條背街小巷完成環境整治)1

街巷之治漂亮了 1255條小巷完成整治

從地鐵4号線人民大學站A2口出來往東走,是入口寬闊的雙榆樹三街。

一進去,路北一長溜文化牆,牆下是花壇,往裡走,新鋪的步道平整幹淨,安裝的地燈新穎美觀。新投用的街道養老照料中心外觀溫馨典雅,街心綠地裡的仿古廊架透着閑适。路東頭,居民樓窗下是三米多寬的綠地。路南把頭處,還有一處口袋花園。

雙榆樹三街周圍住宅小區密集,商家衆多。2015年起,海澱區中關村街道用了三年時間,對這裡進行持續的環境治理。三年過後,這裡入選首批“北京最美街巷”。

2019年,曆時三年的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工程完工,北京核心城區内,1255條小巷舊貌換新顔。

達智橋胡同變身步行街,西打磨廠成了文藝青年打卡地,青龍胡同承接北京國際設計周各種創意活動……一大批背街小巷,成了城市新名片。

清靜了 24條胡同實現不停車

從草廠三條步入西打磨廠街,鋪裝一新的路面平坦開闊,路側沒有停車位,連共享單車都沒有,隻有樹池裡保留着蒼勁的老樹和新種的葡萄、石榴。遊人在這裡閑适散步、拍照,很是惬意。胡同請走了車,還給了人,變回步行天堂。

随着背街小巷環境整治的深入,胡同不停車随之展開。在王府井地區,通過和周邊商場、寫字樓等共享車位、錯時停車,柏樹、甘雨、西堂子、錫拉、韶九等15條胡同實現不停車。2019年,這裡還建成北京市首個交通安甯步行友好街區。

在南鑼鼓巷地區,通過建設地下停車場、社會停車場優惠價向居民開放、和社會單位共享車位等方式,實現了前圓恩寺、福祥、蓑衣、炒豆、雨兒等5條胡同不停車……目前,東西城區已有至少24條胡同實現了不停車。

方便了 家門口兒建起傳習館

禮士胡同曾有“朝陽門美食街”之稱,一條胡同裡有73家商戶,餐館就有37家。2017年,東城區開展“百街千巷”環境整治,禮士胡同73家商戶縮減到11家,127号院也完成騰退。

騰退空間如何利用?考慮到社區一直受困于居民活動場所少、很多文體活動無法開展,決定以127号為試點,建設居民活動場所,并聘請第三方文化機構負責策劃、運營。

“依托傳習館,開展三個主題的子品牌活動。”傳習館運營負責人馬牧思介紹,“胡同美術館”将長期舉辦畫展,展出胡同居民、社區藝術家的作品;“崇如書房”舉辦傳統文化傳承活動。“百草園”将舉辦中草藥科普等活動,發動居民綠化美化胡同環境。

“過去社區搞個活動,隻能在居委會院裡,場地特别小。現在有了這個傳習館,活動場地增加了,環境還更好了!”今年66歲、家住禮士胡同71号院的李景榮高興地說。

●市民說“院兒長”當家

68歲的戴言潔,家住東城區交道口街道福祥胡同17号。熱心社區事務的她,去年起多了一個新頭銜——院兒長。

福祥胡同所在的福祥社區,是2014年視察北京時去過的地方。2015年起,東城區以福祥、雨兒等四條胡同為試點,開展老城風貌保護和街巷環境整治。5年來,四條胡同600多戶居民外遷上樓;騰出空間,胡同裡開展了修繕和整治提升工程,四合院裡有了獨立廚房和衛生間,老城居民也過上了現代生活。

“現在環境這麼好,不能有事老找社區,咱能不能自己組織起來,為院子做點兒事。”社區治理“金點子”征集活動中,有居民提議。

福祥社區采納居民意見,為103個院子選“院兒長”:得是本地常住居民、有協調組織能力、鄰裡關系和諧等。

17号院是衛生部的宿舍院,常住12戶40來口人。拿着推薦表,戴阿姨挨家挨戶問:“你們看我符合不符合,符合就推薦我,不符合推薦别人。”居民都說,“我們信任您。”12戶居民簽字推薦,戴言潔當上了院兒長。

電暖氣壞了的以舊換新,戴言潔挨家挨戶告知;産權單位要查房,戴言潔提前通知鄰居;院裡電表負荷量不夠,居民就找戴言潔:您給咱們反映反映,這電表得增容了……

去年秋天,院裡的聞秀媛愛人生病住院,正愁4歲的小孫子上幼兒園沒人接,鄰居們主動來幫忙。大家還一起去醫院探望,聞秀媛的愛人做手術時,也是鄰居們幫着擡上擡下。

“我家裡有事不好意思說,都是院兒長心細,知道了以後告訴大家。”聞秀媛心裡暖暖的。

聯絡員、安全員、調解員……如今,福祥社區活躍着103位“院兒長”,院院扭成一股繩,開展垃圾分類、周末衛生大掃除、疫情防控等,人心齊、效率高、幹事順。堵開牆打洞等“大動作”,胡同的環境面貌改善了不少。

在北京中心城區,有無數個“老牆根社區”正在舊貌換新顔。市民身邊,環境一天比一天改善。

接訴即辦暖民心

地下室裝修成了居民活動室,廢舊車棚改造成共享花屋,自打有了大件垃圾暫存點,裝修垃圾亂堆放的現象就不見了……在朝陽小關的惠新西街33号院,居民身邊的變化說也說不完。

一年間,這樣的故事在北京也層出不窮,越來越多的社區變得舒适、便利、宜居。

社區之變,離不開一個閃亮的關鍵詞:接訴即辦。

小巷環境整治提升(北京1255條背街小巷完成環境整治)2

社區之治兩次吹哨 治理污水管道塌陷

若論2019年的“政務明星”,那麼非“接訴即辦”莫屬。以12345市民服務熱線為載體,去年總共為市民解決操心事煩心事251.97萬件。

西城區西便門内社區廣安北街20号樓建設于上世紀90年代。由于年久失修,污水管道塌陷,污水持續外滲,一到用水高峰,下水道就會反味兒,464戶居民飽受困擾。

2019年10月,居民撥打了12345熱線,訴求單随即被派到屬地西城區廣内街道。這仔細一研究,原來這事兒真不簡單:要更換污水管線,需要産權單位撥款。可20号樓有兩家産權單位,雙方在這個問題上争執不下。

民生痛點,再難也得想辦法解決。街道兩次“吹哨”,把産權單位叫到一起,反複做工作,最終雙方達成協議。

滾燙的熱線,一頭牽起了市民的“急愁難盼”,另一頭則見證着街鄉社區為民辦實事的決心。“12345真管用!”這句簡單樸實的誇獎,道出了很多市民發自内心的欣喜。

未訴先辦 大幅降低供暖投訴

“民呼我應”之風吹遍京華大地。然而,市民身邊千千萬萬的難題,僅靠“有一辦一”,不免效率低下,“未訴先辦”于是應運而生。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供暖部門針對去年報修集中的小區和住戶“冬病夏治”,早在幾個月前就進行了逐戶巡檢,試供暖期間,有關供暖的投訴下降一半。門頭溝東辛房街道盤點了往年的投訴件,發現汛期房屋漏雨的事兒格外多。去年5月,街道未雨綢缪,對回遷小區的屋頂開展排查和修補,有關漏雨的投訴下降90%。

“睦鄰坊” 助力老樓裝上電梯

要實現精細化治理,就不能單純依靠政府自上而下推動。社區自治,讓居民一針一線“繡”出社區新面貌,共建美好家園。

去年底,西城區紅蓮中裡6号樓完成了老樓加裝電梯工程。“這事兒能辦成,‘睦鄰坊’起了大作用。”16号樓居民郎林說,起初,54戶居民中有20戶不同意,“各有各的難處!”

睦鄰坊,是由社區黨員、老住戶、社工、志願者組成的居民自治平台。他們逐門入戶協調、協商,以鄰裡情誼為紐帶,說情講理。最終,全部住戶都簽訂了同意加梯協議書。

在小關惠新西街33号院,居民投票,決定将廢舊車棚改造成一座共享花屋。大家自發把家裡的綠植、擺件、魚池搬來,還排班伺候這些花草。如今走進小屋,不但有姹紫嫣紅的植物,還有鳥籠裡金絲雀的啁啾鳴叫、魚缸裡歡快遊動的錦鯉,冬日裡更顯得生機勃勃。

居民焦連榮是這兒的常客,他總說“花屋就像社區的客廳,我們在這裡拾掇花草,街坊鄰裡更熱絡了。”

一滴水裡見陽光。在一個又一個的社區之變中,北京正展現出大城之治的魄力和智慧,市民也因之更有幸福感、獲得感。

●市民說自己家的事 自個兒要出力

在回龍觀的龍澤苑社區,沒有人不認識伊然。她是社區黨支部書記,親眼見證着幾年間社區翻天覆地的變化。

伊然說,這兩年,吹哨報到、接訴即辦的好機制,讓街鄉力量圍着社區轉,社區圍着問題轉,居民的煩心事能夠很快解決。

2019年春天,同成街上的一座過街天橋被拆了。它連接着龍澤苑社區與龍澤地鐵站。拆除後,居民乘坐地鐵不但需要繞行,還得穿越隔離帶,原本5分鐘的路一下子變成了15分鐘,還危險重重。

消息傳出,居民炸了鍋。事關居民的日常出行,伊然不敢怠慢。她仔細收集、梳理大夥兒的意見,撥通了12345市民服務熱線。

6月10日上午,“回天”專班接到了投訴件,下午就到現場實地考察。與區城管委、公交集團等部門多方協調後,該路段的隔離欄被打開,并施劃斑馬線,安裝安全提示燈,兩次調整公交站位置,讓居民出行不跑遠。

龍澤苑轟動了!不少人都為伊然豎起了大拇指,可是伊然卻說:是接訴即辦的好機制,打通了這為民服務的“最後一公裡”。

小小社區,難題千頭萬緒,不僅需要政府的治理力量下沉,也需要居民自己發揮智慧,共建美好家園。

就拿龍澤苑社區西側的一塊綠地來說,去年,社區打算把綠地改造為體育設施,但究竟怎麼改,伊然把決定權交給了街坊鄰居們。

“大家各抒己見,出了很多好點子。”伊然回憶說,那場議事會足足開了兩個小時,居民紛紛支招:學設計的希望場地美觀,搞建築的提醒不要擾民,還有人建議要環保。大大小小的建議,最終在方案中一一呈現。

居民議事會成立以來,社區先後建了兩處老年健身小廣場,添置了兒童滑梯,路燈不亮、供暖不熱、垃圾清運不及時、進出車輛不登記等多年的老大難問題也被一個個地解決。身邊的難題解決了,居民的歸屬感也越來越強。

環境整治

2019年,核心區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動任務順利收官,1255條通過市級達标驗收

留白增綠

2019年

“留白增綠”完成綠化1686公頃

休閑公園

2019年,建成城市休閑公園24處、城市森林21處、小微綠地和口袋公園60處

精細治理

2020年,制定實施背街小巷環境精細化治理三年行動計劃,打造200條示範背街小巷

騰退土地

2020年,騰退土地實現增綠1600公頃,建設城市森林13處、口袋公園及小微綠地50處

投訴響應

2019年,12345熱線共接來電696.36萬件,響應率始終保持在100%

市民滿意率

為市民解決煩心事251.97萬件,市民滿意率從年初的64.61%上升到年末的87.26%

社區服務圈

全市累計建成“一刻鐘社區服務圈”1682個,其中,2019年建成102個

社區之家

2019年,建成“社區之家”200個,累計建成“社區之家”608個

贈送錦旗

2019年,12345熱線收到表揚電話17270件,錦旗74面,數量創曆年之最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朱松梅、于麗爽

攝影:程功 和冠欣

流程編輯:郭丹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