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 : bikerumor 作者 : Cory Benson
Lee Cougan公司重新定義了全避震MTB車型,推出了全新的Rampage Innova全避震XC車架。 這款新穎獨特的Rampage Innova車架提供了30毫米的可調油阻尼後避震行程,兼具硬尾的輕量化和踩踏效率的優勢,以及全避震懸挂的抓地力和舒适性,正所謂中庸之道是王道,魚和熊掌兼而有之。
30mm後避震行程的MTB全避震車Lee Cougan Rampage Innova 。
随着XC比賽的技術含量越來越高,硬尾車在頂級賽事中幾乎已經絕迹了。 Lee Cougan公司認為是時候展現真正的技術了。 Lee Cougan公司推出的的Rampage Innova車型爬坡更快踩踏效率更高,跟硬尾車差不多,但同時擁有着比硬尾車更好的循迹性和抓地力。 雖然隻有30毫米後避震行程不可能像一輛真正的全避震懸挂山地車功能齊全,但對于一些岩石和樹根等路況卻可以遊刃有餘,降低車手在長時比賽中疲勞度。
最終的好處是,Rampage Innova的車架重量隻有1300克(M碼),而且它的價格遠低于10公斤以下同類型的XC全避震車型。
Lee Cougan到底是何方神聖?
Lee Cougan是Basso公路車的姊妹品牌,所有的設計都與Basso同在意大利北部的一個總部。 Lee Cougan公司創立于幾十年前,是一家非常開放的模具分銷公司,在過去的幾年裡,Lee Cougan後發趕超,利用公路車設計團隊的研發實力跨界開發并進行創新技術,打造了這一款全新獨特的車型——Rampage Innova。 現在,Rampage Innova車型的制造總部位于亞洲,該品牌正在為XC競賽越野車的重組做準備。
技術細節
Lee couagan Rampage Innova全避震車架的技術核心是30毫米避震行程的Pro-Shop-Tunable後懸挂裝置——被稱為Innova結構懸挂系統。 後懸挂避震的實質是依靠車架碳纖維材質本身彈性可彎曲的特點,搭配一條獨特的碳纖維彈片并用螺栓固定到立管上,具有車架尺寸特定的剛性(而且是可以更換的)。 它的阻尼秘密隐藏末端的防護罩内,有兩個微型加壓油阻尼緩沖裝置。
這些微型緩沖裝置預置了不同的阻尼特性對應着每個不同的車架尺寸,官方稱,預置的碳纖維彈片 微阻尼器設置優化,最高可以承受100公斤體重的車手 ;并且還可以根據車手不同的需求,甚至是每場比賽不同的路況單獨為它們定制相适應的油阻尼重量壓力比,當然這些都需要由Lee Cougan公司授權的懸挂技術服務中心來完成。
▲這些微型緩沖裝置也包括彈性體底部的保護内部
這款車架結構簡單實用,并且沒有轉點,使得車架重量保持在1300g (M碼尺寸),并保持了與Lee Cougan的輕量化全碳纖維XC硬尾車架相同的橫向五通和傳動系統剛性。 測試車輛M碼帶踏闆的重量為9.88公斤。
這款Rampage Innova采用了标準的直裝碟刹座,車架為内走線。在座管固定位還使用了三個堅固的螺栓鎖緊座管,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座管的夾持力,同時也避免座管有任何滑動的可能。 車架預留了兩個水壺的空間,在立管處的水壺架需使用一個特殊的轉接塊安裝在碳纖維彈片上。
專注于競賽和馬拉松比賽XC車型 車架幾何
▲車架有三個尺碼可供選擇
在車架幾何形狀方面,它是一款專注于競賽的越野車, 頭管角度為69°,搭配100毫米行程的前叉,在通過粗糙的地形仍然相當穩定。 座管角度為73°并不是特别激進,加上硬尾車的後三角,這樣可以獲得高效的踩踏效率, 428mm的鍊距既短又靈活輕快。
Lee Cougan Rampage Innova 車型零售價,配置選擇和上市時間
這款Lee Cougan Rampage Innova全避震越野車現貨數量非常有限。它已經出現在歐洲的Lee Cougan自行車商店中,并且已經出現在XC賽場上,這些進展都得益于他們長期合作夥伴,競賽與研發的Soudal Lee Cougan團隊。 實際上,首批100輛左右的整車将是這款6800歐元的Rampage Innova工廠複制品,使用與車隊版相同的配置,包括Fox 32 SC前叉,SRAM XX1 AXS Leonardi(注意紅色爬牆飛的飛輪)傳動系統,Magura刹車,新款的Ursus全碳輪組,以及新款的Lee Cougan x Ursus一體車把。
首批車型将在幾周内交付給賣家,今年的晚些時候,将會有更多類型配置的整車以4300歐元起步。 據悉,車架設置工作已經正在進行中,可能是為下個賽季個性化定制。
首騎感受
為了更客觀的測試車輛,我們選擇了不同的路況和環境進行了一系列系統性的乘騎,包括陡峭和彎道崎岖的XC風格賽道,還有更多技術性地形和大量爬升的長距離馬拉松賽道。小編對這台新款Rampage Innova山地車的直接印象是:這是一台真正精緻的迷你後避震懸挂越野山地車,而不是那種彈性十足全避震車的感覺。
讓小編最持久的第一印象是,當你坐着的時候,懸挂明顯是活躍的,但當你站起來的時候,它又變成了硬尾。 這意味着坐姿踩踏是30毫米行程後避震的最大優勢,但同時也意味着站姿進攻姿态下坡時,雖然後避震行程可用度有限,卻感覺不太像全避震越野車。
說下缺點:這取決于個人偏好(以及小腿尺寸),寬敞的後上叉和ISS的布局提供了足夠橫向剛性,但在踩踏時也會受到腳後跟部分的摩擦。雖然我覺得這沒啥,但我相信有些騎手是會介意的。
這輛車真的能像硬尾一樣爬升,并能讓後輪在崎岖粗糙的路面上保持平衡和牽引力,在颠簸的騎行中減少了一些嗡嗡聲,而又不會讓你覺得這是一輛真正的全避震XC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