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易經怎麼學才能從新手到精通

易經怎麼學才能從新手到精通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6 06:51:59

《易經》這本上古奇書,有人贊之“群經之首”,有人輕之,認為“不過占蔔迷信”,有人穿鑿附會,有人崇敬,有人盲從,有人譏刺。

在我看來,《易經》到底講了什麼,還是需要我們自己去讀讀看,一探究竟。《易經》到底應該如何評價,需要我們自己親身讀一讀才好。畢竟,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哈姆雷特,而梨子甜不甜需要嘗一嘗才知道,鞋子合不合腳也隻有自己知道。

易經怎麼學才能從新手到精通(易經入門不走偏很關鍵)1

《易經》是非常值得讀的一本古籍

以我的個人經驗看,《易經》是非常值得讀的一本古籍。因為我國古籍中書名中,但凡帶“經”都很不簡單。一般來說,經講述的都是天地間的大準則,人生的大通道。

經,是書籍中至高無上的存在,《易經》能稱之為經,是非常了不起的。按照我對古代文化中“經”的理解,按現在的話說,就是幾乎等同于絕對真理的意思。

在我國古代,書籍是非常珍貴的一種存在。因為珍貴,所以與今天的書籍不同,古代的書籍喜歡簡化,歸納至簡。《易經》作為一本上古流傳至今的書籍,尤其如此。這類書,講述的内容與今天的學問知識有所不同,更像是知識學問的升級,是對知識的升華,講述了大的原則和法則。

在我國古籍中,《詩經》、《易經》、《道德經》就屬于這一類。而“論”,雖然也非常厲害,但是與“經”相比,就要比“經”低上一個檔次,比如古籍《論語》,乃至現在人們經常寫的論文,論著等等,與“經”是無法相提并論的。

論文,在現在人們眼中已經屬于高端學術的範疇了,而“經”的存在,是比論還要高上一個檔次的。由此可以理解,《易經》能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稱之為“經”,是非常了不起的存在。

因為是“經”,所以讀起來就不能走偏,不走偏的原則,說起來其實也很簡單。

易經怎麼學才能從新手到精通(易經入門不走偏很關鍵)2

學易不走偏很關鍵,不求私利是非常重要的原則

前陣子,有朋友問“學易如何不走偏”。我想這位朋友問到了關鍵點上,古書裡面有真東西,但真東西學起來有人難免會走彎路。以我讀《易經》的多年經驗看來,學《易經》一定要重視一個基本原則,那就是不求私利,非常重要,要謹記。

因為《易經》講述的是大的原則和法則,讀懂之後我們會發現這些大的原則幾乎适用于天地間所有的情況。而天地的運行大原則就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我們人世間的原則要效仿天地的精神才成。天地,哪裡有私利可言呢。所以學易,一定如此。無論是蔔,還是修行,都需要如此。

我國古代留下的書籍,大多是經年累月人們經驗的智慧結晶,并非某一個人所創,某種程度上來說,《易經》也是如此,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的伏羲、神農,到周代又經文王整理,至孔子又進行了解讀和發揚。我們深入讀先人的解讀,就會發現正統的易學都是以“不求私利”為基礎的。可以這麼說,“不求私利”是學易的基礎修養。隻有如此,才可能悟透其中深刻的内涵與哲理,用來占蔔才有可能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易經怎麼學才能從新手到精通(易經入門不走偏很關鍵)3

《易經》是祖先留下的重要财富,讀易學易,能夠為人生打開一扇窗

《易經》是祖先留下的重要财富,讀易學易,能夠為人生打開一扇窗,有人說是激發潛能,改變命運也不為過。

在今天的時代,人們幾乎終生都在學習、讀書,自己讀一讀我們祖先留給我們的這本奇書,也是非常好的一種嘗試。在我很多年的讀書生涯中,讀了很多國外的、國内的,最終發現我們先秦時期的書籍真是寶,人情味濃郁,對人的解讀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說達到了今天都無法比拟的高度,讓人贊歎稱奇。

《易經》是本了不起的著作,是中華文化的源頭,讀易對人生大有裨益。無數名人對此都有很高的見解,遠的比如孔子,評價說“潔靜經微,易之教也”,近幾年比較出名的曾仕強先生則講述了自己的一個有趣的例子,說當時自己身體不好,父親責備他說身體不好的原因在于沒有讀《易經》,雖然有些嘩衆取寵,卻也是實話。

原因在于,讀易之後至少會讓一個人的眼界、境界得到很大的提升。我們普通人,大多為了生活而生活,而《易經》的學習,會讓一個人對于生命的價值和意義重新界定,明白人生的深層次哲理,讓人的精神層面站到一個新的高度。雖然我們生活在物質的世界,但精神生活無論在什麼樣的年代都同樣重要。一個人的信心、正能量、百折不撓的精神,都是難能可貴的,而這樣的精神在《易經》一書中體現的淋漓盡緻,而且能夠深深的從内心深處打動一個人。

用更直接明白的話來說,想法變了思路就會變,思路變了,運勢自然就會變。一個從容冷靜,遇事明理果斷的人,潛力自然能夠發揮到極緻。

上述是我讀《易經》的體會,與大家共勉。另外關于讀《易》的方法,因為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更多的是希望從書中學到知識、學問、道理、乃至智慧。在我看來,我們普通人可以采用更簡潔的方法,也就是說,隻要曆史上古人的正确解讀都可以借鑒,而不用明确區分到底是哪位先哲的理論。

《易經》可以稱得上是我國文化裡面最古老的經典,有人對于《易經》、《周易》分得非常仔細,到底是孔子說的,還是周公說的還要考證個究竟。我認為這是屬于今天的學術型研究範疇,對于考證曆史有很大的作用。當然,假設一個人學《易》學精了,讀到最後不用區分自然而然也能理解某句話屬于哪個體系,先人又為何會這樣講。

總之,讀古書取其精華,美妙不可言說之,讀《易》尤其如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