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車間生産的現場管理?《目錄》第一、前言,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如何做好車間生産的現場管理?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目錄》
第一、前言。
第二、生産現場管理的技巧。
第三、生産4M要素的PDCA管理法。
第四、生産現場設備管理的原則和要求。
第五、生産現場管理者的日常工作事項。
《前言》
對制造業來說,現場是非常重要的管理場所,現場管理到位,則産品質量、生産效率、現場衛生、材料損耗、生産成本、生産安全則會得到有效保障,否則,現場的問題會層出不窮,搞得管理者焦頭爛額、疲憊不堪,天天像消防隊員一樣,到處補救,還未必有成效。
本文着重闡述生産現場管理的方法和技巧,供制造行業生産管理同行借鑒參考。
《正文》
第一、生産現場管理的方法技巧。
(一)六多、六勤。
(1)多觀察、眼要勤。
作為現場管理者,一定要到現場多觀察,通過觀察,發現現場存在的不足或缺失,及時予以指導扶正。
Δ觀察作業員。
觀察作業員的動作快慢、精神狀态、工裝穿戴、工作紀律、工作成果、工作行為。
Δ觀察機器設備。
觀察機器設備的運行狀态、清潔衛生、跑冒滴漏、警示标識。
Δ觀察物料。
觀察物料的存放狀态、分類标識、防護狀況、質量狀态、使用情況。
Δ觀察作業指導書。
觀察作業指導書的版本/狀态、保護情況、挂放情況、匹配情況。
Δ觀察作業現場。
觀察作業現場的環境衛生、安全隐患、作業條件、區域标識、規劃布局。
隻有多看多觀察,然後對标,找出不足和差距,才會發現現場改善的機會。
(2)多說教、嘴要勤。
作為現場管理者,要想管理出效果、保安全、有績效,最重要的就是要敢說、勤說、多說,通過說教以達到及時提醒現場作業員的警醒,引起現場作業員的高度重視,振作現場作業員的精神狀态,防止現場作業員在作業過程中出現走神、違規、違紀而導緻質量事故、安全事故的發生。
作為現場管理者,最怕的就是嘴貴、嘴笨,導緻下屬不清楚要做什麼、怎麼做、做多少、注意什麼……從而導緻不滿意的結果出現。
(3)多走動、腿要勤。
現場管理者就是現場的執法者,隻有勤到現場才會發現問題,所以要多走動,腿要勤,多到現場走一走,逛一逛,到每一崗位、每一工序、每一機台、每一部位、每一角落,做到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不留死角、不留空白,不給錯誤任何機會、不給隐患任何機會、不給風險任何機會。
(4)要多聽、耳要勤。
現場的人員、設備、工具、物料、環境等存在多樣性、複雜性、多變性,所以現場的情況也會随着時間進展而不斷發生變化,作為現場管理者,要多聽現場作業人員的反饋,了解作業現場的真實情況,聆聽作業人員的建議或意見,予以核查核實。
(5)多記錄、手要勤.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一個人再好的記性,都不如用筆及時記錄下來,所以作為現場管理人員,要善于記錄各種情況,尤其是需要通過查找資料進一步求證、驗證的情況,更要詳細記錄。
其次,作為管理者,要對現場的工作情況統計分析,發現表現優秀的、進步明顯的,予以公告、公示、表揚、激勵;發現不足的、不到位的,一樣要記錄下來,以便回到辦公室,通過缜密的思考與策劃,給予相應的調整對策。
(6)多思考、腦要勤。
作為現場管理者,要勤動腦子,勤思考現場的實際情況,通過思考發現現場安排與組織、規劃與布局、計劃與實施、人員布局與定位等存在的不足點,加以檢讨改善,以提升現場的工作績效與成果。
(二)六個重視。
(1)重視培訓教育。
作為現場管理者,一定要把團隊的思想教育培訓作為頭等大事看待,通過培訓教育,引導團隊的思想認知、提升團隊的知識技能、培養團隊的責任意識、提高團隊的操作技能、增強成員的團隊意識,實現團隊的思想統一。
(2)重視示範榜樣。
生産現場生産的品種繁雜、工藝要求不同、崗位也不一樣、人員也多,這些因素會成為影響産品質量、生産安全、工作效率的重要原因,要想統一操作、統一動作,除了要有适宜的可行的《作業指導書》,更離不開管理者的示範指導。
Δ示範指導七步法:
a.我做給你看;
b.我們一起做;
c.你做給我看;
d.點評講解分析;
e.你再做給我看;
f.你講給我聽;
g.你邊做邊講給我聽。
要重視榜樣的力量,隻有比賽才會有競争,隻有比賽才會有進步。所以,作為現場管理者要建立評優評先機制,每周、每月評出優秀的成員,給予物質獎勵和精神激勵,并予以公開,讓優秀的人在物質(利)和精神(名)雙豐收,鞭策那些不優秀的成員。
(3)重視質量安全.
現場管理既要重視産量更要重視質量,既要重視效益更要重視安全。
2021版《安全生産法》直接明确了“安全生産工作應當以人為本,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擺在首位,樹牢安全發展理念”的發展理念;強化了“安全生産工作實行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産經營必須管安全,強化和落實生産經營單位主體責任與政府監管責任,建立生産經營單位負責、職工參與、政府監管、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的機制”的管理機制。
(4)重視團隊建設。
作為現場管理者,要想持續提升生産管理績效,持續創造生産管理價值,就必須重視團隊建設工作,持續增強團隊的凝聚力與向心力。
在管理過程中,不僅要重視團隊的工作,更要重視團隊的精神,更要重視團隊的文化建設,讓成員更加具有歸屬感、成就感、榮譽感。
作為現場管理者,在管理過程中,要不斷優化團隊,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還要根據實際情況開展團建活動,勞逸結合,讓生産文明與精神文明同步進行,穩定軍心,穩定團隊,激發力量,引爆激情。
(5)重視激勵表揚。
作為現場管理者,一定要重視激勵表揚工作,不能搞大鍋飯的現象,要讓下屬清清楚楚地知道“做好、做到位會得到什麼好處;做的越好,得到的好處越多,得到的利益越多;不做、做不好将要承擔什麼樣的責任與處罰”。
在部門内部要建立落地的激勵管理機制,同時要經常宣導激勵管理機制,讓激勵管理機制印在下屬的腦中和心上,讓下屬時刻牢記“激勵機制”對其的積極、正向作用。
要在部門内部建立榮譽牆,讓所有的人看到做好、做到位的好處與榮譽;讓所有的人都羨慕這些優秀的、積極的、支持的下屬,從而實現以點帶面、以個體帶動團隊、團隊共進共赢的局面。
(6)重視總結分析.
隻有通過總結分析,才會發現工作中哪些做到位了,哪些方面還存在不足或缺失;隻有通過總結分析,才會發現工作發生的規律與趨勢,為提高工作質量與效率提供可靠的改善依據,讓管理人員的精力、時間進一步得到有效利用。
隻有通過總結分析,才會發現優劣,才會把握機會,才會提升動力,才會主動學習,才會促進思考,以持續提升和完善自我,打造自我核心競争力。
第四、生産4M要素的PDCA管理法。
(一)人員方面的PDCA管理。
(1)P:策劃
結合生産工藝流程、工序複雜難易程度、人員的技能等策劃建立現場人員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關鍵點:
P1:定崗。
根據成員的工作經曆、操作技能、理論知識、反應能力、工序複雜性等将生産團隊的成員合理分配到适宜的崗位上,同時防止出現人員串崗的情況出現,以實現人盡其才、人盡其能,确保質量、安全和生産線均衡,最終形成《現場人員定崗一覽表》。
P2:職責。
确定各個工序的崗位關鍵職責點,并結合現場的實際情況,将關鍵職責點醒目挂放在作業人員能看清的地方,以便能起到随時提醒作業人員規範操作的目的,最終形成《現場各工序、各崗位職責說明書》。
P3:培訓。
生産團隊隊伍龐大,人員複雜,素質不齊,所以作為生産管理者要結合生産實際情況,不定期對團隊成員進行各方面的理論知識培訓,包括工藝知識、操作知識、産品知識、質量意識、安全意識、規章制度、工作紀律、團隊意識、問題意識等等,以持續提升生産團隊的知識技能與操作技能,最終形成《現場人員培訓管理方案》。
P4:考勤。
結合公司授予生産部門的人事管理權限,建立生産團隊的考勤管理制度,以便生産團隊成員能嚴格遵守執行。
P5:獎懲。
為了确保生産管理的公平、公正,體現優劣,肯定優秀,鞭策落後,務必要結合生産部門的實際情況,策劃建立相應的獎懲管理制度在部門内部落實實施。
P6:目标。
結合每天的排産計劃、成員的技能、生産考核指标等務必在班前會上确定當天的工作奮鬥目标,以提振生産團隊的工作士氣與激情,培養生産團隊的狼性精神和團隊精神,形成《生産目标管理機制》。
P7:考核。
将生産考核指标合理分解到各個生産工序,成為各生産工序的關鍵考核指标,激發工序人員的積極性、戰鬥力、競争意識,同時在生産現場建立部門榮譽牆,公告每天各工序關鍵考核指标達成情況,刺激團隊成員内心深處的榮譽感與進取心。
P8:激勵。
有考核就要有激勵,隻考核不激勵,不如不考核,所以一定要建立可行性的激勵方案,根據定期考核的結果予以公開化激勵。
P9:晉升。
作為生産管理者,要為生産團隊的發展不斷發現人才、培育人才、曆練人才,确保管理隊伍建設持續化,一是激發團隊成員的争勝心,二是提高團隊的凝聚力,三是增強領導的威信與魅力,四是強化團隊的向心力,五是穩定生産隊伍,有效降低成員流失。作為生産管理者,要結合部門的實際情況策劃建立部門人員晉升标準,并予以公開,以實現晉升标準公正、公平。
(2)D:實施。
現場作業人員及相應級别的管理人員按照上述策劃的要求嚴格規範落實各自的工作職責。
(3)C:監督。
根據生産現場的實際情況和以往監督結果的分析,策劃相應的監督檢查管理方案,并嚴格落實,确保人員所在的崗位、職責履行以及作業人員的行為、狀态符合生産管理的要求,确保質量、效率、安全符合要求。
(4)A:改進(優化)。
為了進一步提高生産管理績效各項管控指标,作為生産管理者,通過對日常監督檢查的結果彙總分析,對團隊不斷進行調整優化
與組合,讓成員的内在潛能與優勢得以充分發揮,以實現團隊的管理目标得以持續提升。
(二)設備方面的PDCA管理。
(1)P:策劃。
根據生産現場設備的實際情況并結合設備管理部門的管理要求,策劃建立現場設備管理制度或要求,在生産部門内部培訓落實,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點:
P1.清潔。
設備的運行質量與設備的清潔狀況有着直接的聯系,作為生産部門務必要督促做好各個設備的日常清潔工作,防止因不清潔導緻設備在運行過程中出現故障,從而引發質量事故、安全事故等。
P2.點檢。
嚴格按照設備管理要求,督促操作人員做好每天每次設備開機前的點檢确認,嚴禁不點檢、點檢漏項、點檢不認真等情況發生,必須保證設備的技術狀态點檢符合要求後方可開機生産。
P3.調試。
每次開機務必嚴格按照技術工藝标準要求的參數、設備說明書的要求規範、正确調試設備,直至設備的狀态完全符合技術工藝标準的要求方可開機批量生産。
P4.檢查。
在設備的運行過程中,通過不定時的巡查,督促作業人員按照要求檢查設備的運行狀态,确保設備的運行狀态符合技術工藝标準、設備說明書的要求,防止出現運行狀态偏離的情況發生。
P5.操作。
建立設備操作規程,明确設備的開機與操作步驟或順序,規範指導操作人員正确操作。
P6.報修。
設備一旦發生異常,務必要及時報修給設備專業人員,以便設備專業人員及時排查故障,及時修複,嚴禁在不懂的情況下亂拆、亂動、亂搞,導緻故障嚴重化或引發此生的安全事故。
P7.标識。
一是對設備的狀态進行标識并檢查标識是否正确。
二是查看設備的安全警示标識是否符合要求。
(2)D:實施。
務必要在上述7個方面策劃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或要求,以便現場操作人員能嚴格按照7個方面規範操作設備。
(3)C:監督。
通過不定時的現場巡查,一是比對操作人員的操作與設備操作過程的要求,确保操作與要求相互一緻,杜絕違規、違紀操作,引發設備發生故障;二是杜絕串崗違規操作設備的情況發生;三是杜絕不具備操作資格的人員上崗操作設備。
(4)A:改進(糾正)。
作為管理者,通過不定時的巡查監督,及時發現違規、違紀的情況,及時予以糾正,防止因違規、違紀的情況嚴重化和引發不期望的質量事故、安全事故、環保事故、設備事故等發生。
(三)物料方面的PDCA管理。
(1)P:策劃。
根據現場以及每天存放的物料實際情況,結合現場“5S”管理的要求,策劃建立《現場物料管理标準》,在生産團隊内部培訓落實。
(2)D:實施。
D1:物料核算。
根據當天的排産計劃,核算各物料的需用量,填寫領料單。
D2:領用。
安排合适的人員按照倉庫物料領用手續到倉庫領用。
D3:确認。
一是領用時确認物料的質量狀态,二是投放時确認物料的質量狀态,防止不合格物料被使用。
D4:存放。
領用到現場的物料務必按照“5S”管理标準的要求,将物料分類整齊擺放指定的位置,嚴禁亂放、亂堆,導緻混淆、錯位、錯亂等,給物料的使用帶來麻煩,引起動作、時間、效率上的浪費。
D5:标識。
為了确保領用到生産現場的物料容易、快速、準确找到,提升工作效率與質量,務必要嚴格按照物料的種類及質量狀态做好相應的醒目清晰标識。
D6:防護。
領用到現場的物料,務必嚴格按照物料外包裝上的防護标識要求及時做好防護措施,防止因防護不當導緻物料質量受損,影響物料的使用。
D7:清點。
每班下班前務必整理整頓現場留下的物料,在可行的情況下,做到日清日結,确保生産總結、統計、分析工作的準确性。
D8:異常。
物料在使用過程中,一旦發現異常(比如質量不合格)的情況,明确處理的流程(程序),以便其能正确執行遵守。
D9:退倉。
對于需要退倉的物料,不論什麼原因,都要明确告知作業人員退倉的流程(程序),以便其能正确執行遵守。
(3)C:監督。
C1.巡查
作為生産管理者要不定時到生産現場巡查現場物料管理結果是否滿足了上述規定(D1-D6)的要求,及時發現異常,及時要求責任人予以整改落實到位。
C2.核算。
一是核算當天物料的領用、使用、餘料,一是及時發現異常,及時采取補救措施;二是及時核算當天的物料利用率,為成本核算部門提供依據。
(4)A:改進(糾正)。
Δ對巡查發現的異常:
①現場物料狀态不符合上述(D1-D6)的要求,務必要在第一時間要求責任人予以整改落實到位。
②物料的領用、使用、餘料存在不平衡的情況,務必要及時采取相應的追查措施和補救措施。
(四)作業方法的PDCA管理。
(1)P:策劃。
策劃建立《現場作業基準書管理标準》,在生産團隊内部培訓落實實施。
(2)D:實施。
D1:申領。
指明專人到相應的部門申領相應的作業基準書,以規範指導作業人員正确操作。
D2:整理。
責任人對現場所需的各類作業基準書進行整理整頓,整齊存放在規定的位置并予以醒目标識,建立作業基準書檔案,以便使用時查找檢索。
D3:培訓。
根據作業基準書要求的複雜程度、人員的實際情況,必要時,在正式開始生産前予以培訓講解,确保相關人員都能正确理解到位。
D4:配發。
根據當天的排産計劃,整理配套的作業基準書,确保作業基準書的版本、狀态滿足要求,并予以标識,同時根據生産工藝流程,将各工序的作業基準書配發到位(各工序、各崗位),防止出現遺漏或配發錯誤的情況。
D5:更新。
由責任人負責對作業基準書按照實際情況進行替換更新,防止舊版或過期的作業基準書仍存在于檔案中,導緻新舊混淆,從而導緻在後續的配發、使用過程中出現新舊不分,引起不期望的情況發生比如質量事故。
D6:作業實施。
生産各工序、各崗位作業人員務必嚴格按照作業基準書的要求規範、正确作業,确保質量、安全符合要求。
(3)C:監督。
按照《現場作業基準書管理标準》要求定期檢查作業基準書的管理與實施情況是否滿足要求,同時為了确保作業人員正确實施作業,必要時予以指導,防止發生動作偏離。通過不定時的巡查,發現:
①作業基準書的管理是否滿足要求;
②作業人員的操作是否符合作業基準書的要求;
③作業基準書配發是否準确到位;
④配發的作業基準書版本狀态是否合适。
(4)A:改進(糾正)。
對于巡查發現的作業人員操作與作業基準書不一緻的情況,務必要及時予以糾正或提醒;對于巡查發現的作業基準書存在不當之處,務必要予以替換更新糾正,同時對于由此出現的産品質量予以核查驗證,确保産品質量滿足要求。
第五、生産現場設備管理的原則和要求。
(一)“三到位”原則。
(1)管理到位。
①自覺遵守定人定機制度,憑操作證上崗使用設備,不私自操作他人的設備;
②工具及附件要放置整齊并保管好,以防損壞和丢失;
③設備上的防護裝置和線路管道要經常檢查,保證完整而可靠、狀态正常;
④設備運行過程或待修過程中,務必要按照規定做好醒目标識,防止他人在不知情情況下動用;
⑤務必保護好設備上的安全警示标識、銘牌等标識,以正确指導設備的規範應用。
(2)使用到位。
①嚴格按照操作規程的要求做好始業點檢确認,堅決做到不點檢好不開機使用;
②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和維護保養制度,嚴格按照開關機順序開關機,對設備不超載使用、不大機小用、不帶障運轉、不在設備運轉中變速和裝卸工件,精心操作,力求防止事故發生;
③嚴格按照操作規程的步驟,堅決不為了圖省事而省略相應的操作步驟。
(3)清潔到位。
設備使用後要及時清潔整理,确保設備外觀及周邊環境的清潔衛生符合要求,杜絕設備外觀存在有任何的異物、污物、污迹、雜物等。
(二)“四會”原則。
1.會正常使用。
熟悉設備結構,掌握設備的技術性能和操作方法,懂得加工工藝,合理地選擇切削用量,做到正确使用設備。
2.會日常保養。
Δ正确地按潤滑圖表規定加油、換油,保持油路暢通和油線、油氈、濾油器清潔;
Δ認真清掃,保持設備内外清潔,無油垢,無鏽蝕,認真做好日常保養,定期進行一級保養。
3.會日常檢查。
了解設備的精度标準和加工規範,會檢查與加工工藝有關的設備異常狀态。
4.會排除故障。
Δ能對不正常的聲音、溫度和運轉情況進行分析,發現設備的異常狀态,能采取措施,排除一般故障;
Δ參加設備的事故分析,查明原因,吸取教訓,做出預防措施。
(三)設備日常保養的四項要求:
1.整齊。
①工具、附件齊全,放置整齊,不準直接放在機床的導軌面上;
②工具箱、料架及加工件應擺放合理整齊;
③機床的防護裝置及零件應齊全完整,各種标牌應完整清晰;
④各管道、電氣線路應安裝整齊、安全、可靠。
2.清潔。
①内外清潔,無黃袍、油垢、鏽蝕,無鐵屑雜物;
②各滑動面、三杠、齒輪、齒條無油垢;
③機床周圍地面經常保持清潔,無積油、積水和切屑雜物。
3.潤滑。
①熟悉潤滑圖表,按時按質按量加油和換油,保持油标醒目;
②油箱、油池和冷卻箱應清潔,無鐵屑雜物;
③油壺、油槍、油孔、油杯、油線和油氈應保持齊全、清潔;
④油泵壓力正常,油路暢通,各部位軸承潤滑良好。
4.安全。
①熟悉設備性能,遵守安全技術操作規程,防止人身和設備事故;
②憑有效的操作證上崗操作設備;
③遵守設備操作的“五項原則”,懂得“三到位”“四會”原則内容,并認真執行;
④電器線路接地可靠,絕緣良好,限位開關、擋鐵安全可靠,信号儀表靈敏;
⑤嚴格按照設備安全操作規程的要求,做好操作前的個體防護,嚴禁無防護或防護不規範開機操作。
(四)設備操作的五項原則。
1.必須憑有效的操作證上崗使用設備,嚴格遵守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和工藝文件。
2.經常保持設備清潔,按潤滑圖表規定加油,做到不搞好潤滑工作不開車,不搞好清潔工作不下班。
3.認真執行交接班制度,填好交接班及運行記錄。
4.管好工具和附件,不得遺失、亂放、亂丢。
5.不準在設備運行時離開崗位,發現故障應立即停車,自己不能處理的,應及時通知維修工人檢修。
(五)管理設備故障六不放過原則。
設備故障發生後,必須遵循“六不放過”原則:
(1)故障原因不清楚不放過;
(2)故障排除前不标識不放過;
(3)故障不徹底排除(整改措施)不放過;
(4)故障責任者(包括直接責任者和間接責任者)不處理不放過;
(5)故障排除過程不記錄不放過;
(6)不采取有效的防範措施不放過。
第六、生産現場管理者的日常工作事項。
(一)上班前要做的事。
1.提前20分鐘(或更多)進入工廠。
充分的工作前準備會減輕工作過程中的壓力,确保一天的工作質量和效率,确保我們一天的工作都能有條不紊地開展。
2.檢查所管理區域的環境衛生。
良好的工作環境能帶給我們愉悅的心情,從而提振員工士氣。
3.确認當天的産前準備工作是否完善。
産前準備工作有很多,它包括所要生産的産品需要的一切生産資料,這裡所講的生産資料不光指生産時需要的設備、原輔材料和文書資料等,也包括我們對所要生産的産品的認識比如産品的重點、難點和工序、流程的安排等等。
沒有充分的産前準備工作,就算有再強生産力的生産線也不會有好的生産效率。所以在制造前對所要生産的産品的了解和所需要的一切生産資料都不能有絲毫的馬虎。
4.當天的目标和工作計劃的再度确認。
在生産過程中,每天都要根據投入工時等不同的因素來随時更新我們的工作計劃。确保按時按質保量的達成目标。所以,複查審核每一天的工作計劃是很重要的。
(二)上班後即刻要做的事項。
(1)每天上班後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安排适當的時間召開班前會。
班前會的内容:
●整頓班前會隊伍形象,确保隊列縱橫成直線,高低有序,精神抖擻;
●點名确認人員出勤情況,是否存在有缺勤人員,若有以便及時作出相應的調整;
●宣讀班前會口号,提振人員工作精神面貌與工作士氣;
●根據實到人員以及大家的士氣即時快速的确認前一天所做的工作計劃的準确度并向所有員工通報當天的工作目标和新的工作計劃;
●昨天生産管理狀況的通報包括做的比較好的和存在的不足;
●告知今天生産的注意事項比如工藝、質量、安全、紀律、衛生等;
●傳達上級指令。
班前會在生産工作中起了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在班前會中,管理者可以及時了解到當天所有人員的出勤狀況和大家的士氣,确認前一天所做的工作計劃和安排的準确性,是否需要更改調整等問題。對當天的工作有很大益處。開會時一切都要簡明扼要,抓重點、講重點。
班前會的時間不能過長(通常5-10分鐘)。
(二)上班中要做的事項。
1.追蹤查看是否所有員工都按标準作業。
在生産制造中,95%以上的工傷都是未按标準作業導緻的。所以規範的操作不光是生産順暢和産品質量的保證,也是員工人身安全的保證。隻有這樣才能使員工和公司的利益都得到保證。
2.随時查看工序安排是否平衡。
保持每道工序工時的平衡是生産流程中最為重要的環節,如果是工序的不平衡導緻流水線出現滞流狀況,必須找出其原因并立即對其工序進行調整(原因不外乎:工時的評測問題、員工的安排、員工本身技能、情緒問題和設備問題等等)。
一道工序的呆滞就會影響到整條生産線的運作,當天的産能就會受到影響。
3.随時追蹤不良品并即時查處。
品質是生産線生存的根本。雖然我們不能做到一次合格率100%,但我們要做到最小範圍的不良。任何一件産品隻要經過返工處理,它的完美度都不如一次合格通過的産品。同時不良率也是決定我們是否達到目标計劃的一個重要因素,當發現有不良品時要立即找出其原因并立即改善。出現不良品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幾種:
●機台故障;
●原輔材料本身質量問題;
●員工操作技能問題(包括技術問題、員工态度問題);
●意外因素。
5.提前做好轉産前的準備工作。
生産線一個班下來有時會生産好幾個品種,尤其是小微企業,每天的生産任務品種多、量少,所以作為生産主管要根據計劃的安排提前做好轉産前的準備工作,防止出現混淆導緻質量事故,影響當天生産目标的達成。
6.排查生産現場的安全隐患。
作為生産管理者,要不定時到生産現場逐一工序查看是否存在有安全隐患包括人的不安全行為和不安全狀态、物的不安全狀态,這裡所說的物包括生産設備、生産輔助設施、安全設施、照明設施、通風設施、物料等等。
7.随時提醒所有員工的作業要保證質量和生産安全。
員工在連續的作業中,難免會出現精力不集中、疲勞走神等不正常的情況,所以作為生産管理者,每到一個生産工序務必要及時通過适宜的方式提醒員工注意工藝操作規範、操作安全等事項,以确保操作質量和生産安全。
(三)下班前要做的事項。
1.檢查所轄區域内的衛生及安全事項。
作為生産管理者,在每天下班前必須要對當天值日生的工作進行檢查,環境是否幹淨整潔,電源是否斷開等安全事項都得檢查。對所管轄範圍内的相關工作都要及時的跟蹤檢查,争取在最早時間内發現問題,這樣才會在最小範圍内造成損失。
2.檢查當日工作的達标狀況。
當日工作的達标狀況在下班前一定要準确的掌控。生産負責人在下班前要再次确認、準确掌控達标狀況,精确計算與目标計劃的差距,确保交貨期按期達成;同時在第二天的班前會上才能将精确的數據傳達給每位員工,讓大家都随時掌控進度和離目标的距離,這樣才有益于生産。
3.檢查次日生産的産前準備工作是否完善。
4.回顧當日所做的一切工作安排與決策是否正确。
在生産現場,有不少決策都是臨時決定,我們沒有充足的時間去反複斟酌,有時會因自身的技能和經驗做出不是最佳理想甚至錯誤的決策。
所以,回顧當日所做的一切工作安排與決策是否正确妥當是很重要的。對所發現不妥善的地方,次日務必向有關人員和部門闡明,這樣才會團結大家,從而提升大家的凝聚力和自身的影響力與管理能力。
5.總結當天的工作形成《生産日報》。
對所管轄的區域複查确認符合要求後,作為生産管理者務必要按照要求對當天的工作進行總結包括計劃達成、質量、人均效率、設備運行、物料損耗、報廢、異常、安全生産等形成《生産日報》,提交直屬領導審查确認。
通過總結可以及時發現當天的工作安排存在的不足之處,及時采取改善措施,确保在次日的班前會上進行告知,防止次日的工作安排再出現同樣或類似的不足。
《完》
編寫:資深企業管理咨詢師 張骥老師
專注企業管理改善,貼心服務實體經濟,現場咨詢、輔導與培訓,助力企業發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