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委員來了!來自全省各地的政協委員陸續抵達住地,開啟我省“兩會時間”。
出示行程碼和健康碼、測量體溫、做核酸檢測……政協委員們大步流星前來報到,意氣風發、精神抖擻。
“2021年極不平凡,全省上下拉高标杆、奮勇争先,實現了‘十四五’ 良好開局。”省政協委員嚴俊說。
2021年11月26日,由中鐵(上海)投資集團施工總承包、中鐵四局承建的滁甯城際鐵路首座車站相官站全部完工。滁甯城際鐵路是皖江城際鐵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長54.4公裡,對于加強皖江城市帶與長三角區域的聯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記者 李博 攝
一個人能走多遠,看他與誰同行;一個人是否優秀,看他身邊的朋友。
一個地方的發展,也是在不斷拉高标杆中實現追趕跨越。過去的一年,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走深走實,一體化發展成果競相湧現。
2021年11月3日,蕪湖市軌道交通1号線開通運營。該線路是一條無人駕駛跨座式單軌,全長約30公裡,沿城市南北向鋪設,設高架站25座,設計時速80公裡。開通運營後,将有效緩解交通擁堵狀況,方便市民生活。新華社記者 曹力 攝
在“長三角”的班級裡,安徽從“旁聽生”到“插班生”,再到“正式生”。現如今,安徽成為真正的“上進生”,是一支“潛力股”。
2021年9月18日,主題為“量子科技·産業革命”的2021量子産業大會在合肥舉行。本次大會彙聚了一批業内科研人士和國盾量子、本源量子、國儀量子等行業龍頭,共同探讨量子産業發展之路,并發布一批應用成果,充分展示了近年來中國在量子科技領域取得的重大進展。圖為參會人員在參觀“祖沖之”号量子計算原型機微縮模型。 韓旭 攝
近年來,安徽能級之變、位勢之變、創新之變、風氣之變前所未有。以前的“可望而不可及”“想辦而沒辦成”……往年諸多遺憾都變成去年驚喜鋪墊。
全省生産總值預計突破4萬億元,光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二号”、超導量子計算原型機“祖沖之二号”等創新成果持續湧現。
2021年中國科技10項重大突破,4項在安徽!
産業鍊韌性不斷提升,内需潛力快速釋放,區域城鄉協調共進,綠色轉型紮實推進,改革開放推深做實,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安全底線織密兜牢……
這一樁樁、一件件,無不彰顯着經濟社會發展風生水起。
江淮蔚來先進制造基地生産線,工人們正在組裝銷往海外的新能源汽車。蔚來汽車實現連續七個季度正增長,截至2021年12月31日,蔚來累計交付智能電動汽車167,070台。目前,合肥集聚了一批産業鍊上下遊企業,涵蓋整車、關鍵零部件、配套等,完整的新能源汽車産業鍊已經形成。記者 李博 攝
“現在取得好成績,意味着未來要實現更高的目标,守攤子是沒有出路的,不如勇敢闖路子。”省政協委員計京旺說。
先發者有先發者的長處,後發者有後發者的優勢。安徽發展正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樹立雄心壯志,敢闖敢幹,把開拓的銳氣和創新的勇氣貫穿全過程,闖出一片新天地。
開局良好,更要布局有方。“建設現代化美好安徽關鍵是實幹,敢于同先進比高下,敢于同自己過不去,拉高标杆創一流,揚長補短創優勢,幹出提質增效、晉級進位的好業績。”省人大代表李長娟說。
電力工人在明光市三棵樹塗料有限公司屋頂光伏發電站進行安全運維。去年8月,該公司在四幢廠房屋頂安裝了6萬多平方米的太陽能光伏闆,年發電量約700萬千瓦時,每年可為企業帶來550萬元左右的産值。近年來,明光市推進綠色轉型和節能減排,着力降低碳排放水平。宋衛星 呂淩波 攝
跳起來摘的桃子最甜。面對人民群衆的重托和期望,我們要自覺把工作放到全國一流的坐标系中去衡量,敢于和全國比、同發達地區比,敢于挑戰先進、過招高手。
“年輕黨員幹部應多經曆風雨,在急難險重多磨煉,鉚足工作幹勁,時刻保持狀态,拉高标杆、奮勇争先,打破安于現狀的自得狀态,砥砺力争上遊的昂揚心态,乘勢而上、堅毅前行。”省人大代表劉雨薇說。
位于鳳台縣的上海潔諾德塑膠包裝(安徽)智造基地,工作人員在加工塑膠包裝産品。該公司為上海闵行區落戶淮南市的首家高新技術企業,集團擁有國内外專利100餘項,并通過“綠色工廠”“專精特新企業”“數字化車間”“創新型示範企業”等認定。根據國家發改委印發的《滬蘇浙城市結對合作幫扶皖北城市實施方案》,上海市闵行區一對一結對合作幫扶淮南市,助力淮南轉型發展。陳彬 攝
良好的精神狀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我們要以飽滿的激情和昂揚的鬥志,在新征程上赢得主動、赢得未來,推動安徽走在高質量發展前列。
在鳳台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内,安徽州來綠港智慧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員工正在查看黃瓜長勢。該園區總占地面積1045畝,高端設施農業面積44萬平方米,總投資約6.8億元。 記者 李博 攝
記者:張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