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70%的現代人都會熬夜。
你熬夜的時候會幹什麼?
刷劇?看朋友圈?吃東西?或者數羊?
現代人愛熬夜,大文豪蘇轼也愛熬夜。
900多年前,蘇轼熬夜找朋友賞月,寫下一篇古文,短短85個字治愈後世無數人。
蘇轼的朋友叫張懷民,這篇古文名為《記承天寺夜遊》。
《記承天寺夜遊》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寝,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一
一起“熬夜”的朋友
讓人幸福
這一次熬夜發生在黃州。
元豐六年,就是宋神宗1083年。
因為烏台詩案,蘇轼被貶到黃州三年了。
十月十二的夜晚,蘇轼脫了衣服準備睡覺,卻發現月色照了進來,何不賞月去呢?
說走就走,蘇轼穿上衣服,走出了房間。
“如此好的月色,找誰跟我一起共遊呢?”
蘇轼自然而然地想到張懷民。
張懷民住在承天寺,蘇轼一路走到承天寺。
令他驚喜的是,“懷民亦未寝”。
兩人就在寺中的庭院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像空明清澈的積水,其中還有水藻、水荇縱橫交錯,原來呀,那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在空明的月光中,蘇轼與張懷民度過了美好的一晚。
全文85個字,如一曲治愈小品,其中的閑适千百年來治愈了無數人。
前些日子,“懷民亦未寝”上了熱搜。
有人說,這是一句最治愈的話。
是啊,如果你在深夜裡,想要看月光,一個電話過去,朋友馬上就到,兩人看着月亮,聊着天,直到天明,盡興而歸。
對于一個成年人來說,打開手機就能找到一個可以随時随地約出來的朋友,是一件最讓人幸福的事。
二
為你付出的朋友
治愈人生
來自朋友的治愈可以溫暖人的一生。
魯迅先生也有一群少年時的朋友。
在《社戲》中,魯迅先生記錄了自己年少時和朋友看社戲的故事。
那一年,十一二歲的魯迅随着母親回到外祖母家。
在這裡,他認識了一群熱情的小夥伴。
為了實現魯迅去趙村看戲的願望,幾個小夥伴撐着船,趕着夜路到了趙村。
看完戲,伴着兩岸的豆麥和水草的清香,他們又趕着夜路回家。
路上,不知誰提議餓了。
幾個小夥伴,摘了蠶豆,在船上煮了豆子吃。
吃完豆子,伴着皎潔的月光,他們撐船回了家。
那一夜給小小的魯迅留下幼時最美好的記憶。
在《社戲》最後,魯迅說: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
長大後的魯迅,一定吃過更美味的豆子,看過更精彩的戲劇,可在他眼中卻都比不上小時候那夜看的戲,那夜吃的豆子。
因為沒有了那一群無邪的朋友,那一群天真而可愛的朋友,在深夜劃着船,帶他去看戲,在深夜的蘆葦蕩裡煮豆子。
有朋友的夜晚,戲格外好看,豆子格外好吃。
一如人生,有朋友的時候,格外的高興,因為他們可以拂去人生的風塵。
三
好朋友不是争取來的
而是在各自的道路上奔跑時遇見的
誰不想有一個相知相伴的好朋友呢?
可事實上,好朋友不是求來的,而是在各自的道路上奔跑時遇見的。
因為志同道合,柳宗元和劉禹錫也結成了一生的好友。
兩人懷着熱情,共同參加了“永貞革新”。
革新失敗後,兩人一同被貶。
人生失意沒有消磨掉兩人的意志,卻使他們的友情更加堅固。
在又一次分别時,柳宗元與劉禹錫相約:晚歲當為鄰舍翁。
等老了,還要做鄰居呢!
張岱也有這樣的幸運。
那一年,他住在西湖邊,大雪茫茫,天下皆白。
他想要去湖心亭看雪,于是,坐着小舟,獨自前行。
雪夜裡,也許隻有他一個人有這樣的閑情吧。
等到了湖心亭,卻發現早已有兩個人煮酒賞雪。
本以為是寂寞的旅程,卻驚喜的遇到了和他一樣想法的人。
我想,張岱和他們一定成為了好友吧!
當你在自己喜歡的路上奔跑,一定會碰到志同道合的人。
當你用真誠回應朋友時,一定會碰到真心相待的朋友。
畢竟,真心要用真心來換。
每次睡不着的時候,就會想起這篇《記承天寺夜遊》。
想要一個“張懷民”這樣的好友。
當你想熬夜賞月時,或者想要傾訴時,一個電話過去,發現“懷民亦未寝”,他如約而來。
朋友,能拂去心上的風塵。
也許,你正遭受人生的低谷,需要傾訴,他強撐着陪你聊到深夜,隻為減輕你的悲傷。
願每一個人都能遇見自己的“張懷民”,願你們都有這樣的朋友,治愈你的人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