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是誰提出的?知行合一是王守仁提出的知行合一,即認識事物的道理與實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知是指内心的覺知,對事物的認識,行是指人的實際行為知與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來吞并行,認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來吞并知,認為行便是知,而是内有良知則外有良行,如果沒有緻良知,就不會實際的善行;它是中國古代哲學中認識論和實踐論的命題,主要是關于認知實踐方面的,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知行合一是誰提出的?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知行合一是王守仁提出的。
知行合一,即認識事物的道理與實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知是指内心的覺知,對事物的認識,行是指人的實際行為。知與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來吞并行,認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來吞并知,認為行便是知,而是内有良知則外有良行,如果沒有緻良知,就不會實際的善行;它是中國古代哲學中認識論和實踐論的命題,主要是關于認知實踐方面的。
中國古代哲學家認為,人的外在行為是受内在意識支配,由衷向善(“知”)的人,才有外在自發的善行,所以說知行合一。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本名王雲,字伯安,号陽明,浙江餘姚人,漢族。明朝傑出的思想家、文學家、軍事家、教育家,南京吏部尚書王華的兒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