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連葦 2021年第137篇
1.
創業成功需要的條件很多,失敗的原因也很多。
而我覺得失敗的最主要原因是已經開始創業而自己卻不是一名合格的創業者。
具體體現在哪?總是把自己當成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感、有偏好、有情緒的人。遇到事情的時候,考慮的不是該不該做、值不值得去做,而是想不想去做,或者做起來感覺好不好。
我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一切以自己的感受、情緒為先。比如為這個公衆号寫文章這件事,與我同時期開始的人很多,如今6年過去,他們都在各自的領域小有成就,而我還同剛起步時沒什麼兩樣,寫的東西依舊是流水賬,以抒發個人情緒為主,而不是思考什麼内容對看文章的人是有用的,什麼是他們想看到的。
說實話,如果你不是一個名人,沒人對你“正常”的私生活感興趣,除非你的生活能雞飛狗跳到寫一部連續劇。
斷斷續續寫這麼多年,如今我才發現我是一個自私的寫作者:一切都以“我”為主體,不考慮讀者的感受。隻要寫,就是情緒發洩,而不是為别人提供價值。
所以一直以來,我都不是一位合格的自媒體創業者,就是寫些以自我感受為主的可有可無别人可看可不看的碎碎念。
對創業了解得越多,我越發覺得自己耽誤了很多時間,我就是那種不考慮什麼該做,隻思考什麼想做的沒有絲毫創業覺悟的人。
現在對我進行深刻剖析,是為了讓想創業的人明白創業者到底應該具備什麼樣的覺悟。
2.
真正的創業者靠“原則”和“制度”辦事,而渾水摸魚者靠“感覺”做事。
很多人把“靈感”淩駕于“習慣”之上,總是追求“有感覺了再做事”,然後就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在這方面,我也是不好的例子。
就像個人店每次你想買東西總要提前打電話問店裡有人在沒,因為個人小店總是想上班就上班,不想上班就關門。任何一個理由都可能讓他關店,比如下雨、家裡有事、朋友聚餐、紅白喜事。而真正大的店面是從來不會出現你去了不開門的現象的,像任何一個商場,除非疫情或者除夕,其它任何時候,隻要你去,它都是敞開大門歡迎的。
我比較認同一段話,是這樣說的:對一個内容輸出者而言,誰都想要出彩,但是精彩的内容,從哪裡來?有些“淳樸”的人覺得要想輸出精彩的内容,就必須活得精彩。還有一些人覺得精彩永遠隻出現在生活的某個瞬間,他們堅持的是“順其自然”,有點“文章本天成”的意思,這是很多人很難或者很少出彩的必然原因。
很多人幻想“一炮而紅”,或者“一飛沖天”,其實這是不存在的。仔細觀察那些成功的人,在被大多數人熟知之前,都是蟄伏了數年的,也是在自己領域默默耕耘了5年以上的。
采訪那些某篇文章突然火了的人,他會告訴你“可以說是意外,也可以說是前期積澱的結果,但對每一篇文章的付出都是一樣的。”這裡的“意外”也并不意外,吃了三個包子飽了,但不完全是第三個的功勞,與前兩個關系重大。
所以創業也好,做任何事也好,有激情是好的,但是激情不能長久,長久的是韌勁。
《小邏輯》上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成功的人往往是那些“一天寫一頁”的人,比起那些動不動就熬夜的“瘋狂的作家”,他們更容易在自己的領域取得成就。
3.
開始做一件事,誰都不能保證100%成功,創業更是如此。
都是在大概率會赢的時候開始的,或者也沒什麼大概率,就是相信自己能做成一件事。
自信是成功必備的條件,但不能保證成功。擁有激情,或許能讓你成功一次,但是一直成功需要長期主義者。
而更多的是遵循“看似一朝成名,實則深耕10年”的原理,所以當有一天你成功的時候,并不會有太多欣喜,更多的是平靜,因為隻有你知道在漫長的蟄伏期,你早已把一次次的期待、失望變成了前進的動力,所以當收獲來臨時,你會在心裡默默告訴自己“這早就是我該得的”,所以并沒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
所以,如果你想要創業,就要收起你容易大喜大悲的情緒,多問問一個創業者該做什麼,而不是想或者不想做什麼。
如果完全依照人的天性,那不想做的事真是太多了,每天都想吃着西瓜追着劇,但是成功是反人性的,隻有依靠自律和習慣扭轉人性的弱點,才能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成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