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謙虛會喪失自我
失去謙虛會變得愚昧
— 1 —
自信,是一個大家都很重視的話題。
有多重視?
很多前來向我咨詢的人都覺得自己不夠自信,于是我在喜馬拉雅上錄了一段6分鐘關于自信的音頻《是什麼阻礙了你的自信》,結果短時間内點擊率就逼近了10萬。
在那段音頻裡,我說了過度謙虛是如何從小破壞我們的自信的。為了避免有些朋友走極端,今天我們就來談談不過度的謙虛是怎樣培養我們的自信的。
熟悉我的朋友可能會覺得由我來說明謙虛的重要性有點諷刺,因為從狹義上來講,我并不能被稱為一個“謙虛”的人。
但這并不代表我不理解謙虛的重要性——我極度重視謙虛的價值,隻是當别人對我說“你很聰明”或是“你很有才”之類的話時,我在客套和尊重事實之間選擇了後者而已。
— 2 —
在坊間流傳甚久的說法是,為了讓自信充分地表現出來,我們需要表達出對自己的絕對信任。而謙虛和自信作為兩種截然不同的表現形式,不可能同時出現。但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非也。
謙虛不僅不是自信的反義詞,而且還是自信的必需品——這種美德告誡人們不能自滿、不要自誇,要留有餘地接受自己還不了解的事物。
沒有謙虛的自信隻是無意義的虛張聲勢,失去謙虛不僅會使我們更容易妄自尊大,也不能讓自己有足夠的成長。
如果一個人的“自信”并沒有現實依據作為基礎,那就不能被稱為自信,而隻是自我陶醉罷了——就像是用美圖秀秀把自己的照片P成另一個人再放到朋友圈裡去一樣。
這種自我陶醉極其脆弱,其本質隻是一種建立在對他人虛假的優越感和不安全感之上的自我吹捧。
我們越是缺乏安全感,就越容易依賴他人對自己的贊美或是認同,甚至從一些自己不喜歡的人身上獲得正面的評價——反之亦然,别人對我們的負面評價也會讓我們的負面情感更加激烈。
而真正自信的人,是不會有那麼多依賴和憤怒的。
— 3 —
那麼,如何才可以讓自己變得謙虛呢?
很多雞湯會告訴你,人傻就要多讀書。
這貼解藥的邏輯是,我們獲得的知識越多,就越能對自己的能力有一個客觀的評價。換句話說,越博學的人就應該越了解自己的不足,也就會變得越謙虛。
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
不管是在哪個階段,我們都會下意識地對自己的能力給出過高的評價——越博學,對自己的評價就越高。
2006年一項針對中國股民的調查表示,剛學會炒股基本常識就投入股市的股民們并不會自大地認為自己成為了股神,但他們對自己的評價也并非現實。
在把握股市動态的能力方面,股民們普遍對自己有着超乎實際情況的評價——學習越多關于股市的知識與技巧,對自己投資能力的評價就越脫離實際,并且對此深信不疑。
有趣的是,當時的一些股評專家對自己的專業能力給了最高的評價,但事後證明,他們的預測能力并不比一無所知的股民好多少。
但即使意識到了這一點也無濟于事。除非停止成長,否則我們還是會在成長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提高對自己的實際評價:
看了幾期養生節目的老太太會相信自己可以更好地延長壽命,至少不是毫無作用;
學會了某種簡便方法的學生理所當然地覺得自己在班裡的成績排名會有所提高,卻沒有意識到其他同學也同時學到了這些知識;
當一位心理咨詢師了解到一個全新的心理學實驗或是某種臨床技巧時,就會馬上認為自己擁有了更強的能力,可以更好地幫助到自己的客戶,即使很快就發現兩者并不是直接相關的,但下一次學會新技巧時還是會認為“這次一定行”;
我越是更新自己的理論,就越會感覺接近了事物的本質,以至于不得不請我那些睿智的朋友來監督自己,讓自己免于陷入自大的漩渦…
嗯,開卷有益,不過似乎對自知之明沒什麼太大的幫助。
— 4 —
到目前為止說的一切,可能會讓你有些絕望。但請注意,對自己能力的過高評估并不是什麼值得羞恥的事情,每個人或多或少都需要這樣的本性。
達爾文曾經說過,無知比知識更容易産生自信。盡管有時這種本性會讓某些人變得魯莽和自大,但在更多情況下,它可以幫助我們在面對強大壓力時保持樂觀和自信。
那麼問題來了:怎麼才能平衡兩者的關系呢?
我強烈建議先嘗試一下“最低程度的謙虛”——在完全理解某件事物之前,至少承認它還有未知的空間,并相信有着比我們了解得更深刻的人存在。
我堅信,一定有人在各個方面都比我優秀。
是的,我堅信如此。
即使我還沒有看到過他們。
— END —
作者簡介:李勁波,專毀三觀的不正經心理學家,獨立思考者的朋友;授權請聯系言之有李(ID:Talkwithlee)。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