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樹底下養蘑菇,黃土裡淘出“金”
近日,在玫瑰鎮彭莊村村西楊樹林裡,不斷傳出贊美的笑聲,面對這些在廢棄稭稈上生長出來的高端蘑菇——赤松茸,人們笑得合不攏嘴“太神奇了,長得還不錯。”
近幾年來随着一二三生産融合,環境保護及大量農作物廢棄物處理也成為當前新農村建設的一件頭等大事。為了真正讓農村美起業,農業強起來,農民富起來,縣農業農村局積極引導種植企業對農業稭稈、畜禽糞便及農業廢棄物進行深入研究,成功探索出了“林-稭-蘑”生态種植循環模式,使白色農業的發展成為我縣生态農業發展的助力器。
彭莊村作為齊魯樣闆村建設之一,不斷探索發展特色産業,助力本村産業振興。彭莊村村支部書記在縣農業農村局的引導下多次外出考察,了解到赤松茸蘑菇是國際菇類交易市場上的十大菇類之一,種植栽培技術簡單,有生産成本低、産量高、易于推廣等特點,自掏腰包引進林下種植項目赤松茸開始試種。“赤松茸這種菌,種植的原料除了菌種就是稭稈。它不添加任何化肥和噴灑藥劑,營養價值高,很容易被廣大消費者接受。”據彭莊村村支部書記介紹,林下種植赤松茸占地20餘畝,從種植到采收總共是五個多月時間,每畝可産5000斤,每斤至少能賣到10元,利潤相當可觀。同時,還可以把農作物稭稈進行綜合利用,不但解決了稭稈還田焚燒的問題,保護環境,還能降低種植成本,這真是個一舉雙得的好事。
下一步,彭莊村将繼續擴大種植規模并積極引導群衆發展赤松茸蘑菇産業,将“林-稭-蘑”生态種植循環模式為依托,助力我縣生态農業再上一個新的台階。
孔村鎮:靈芝種出新花樣 活體嫁接效益好
近日,記者走進孔村鎮李溝村姜廣青的靈芝養殖基地,在濕熱的大棚裡,隻見姜廣青正一個人坐在靈芝前,給每棵靈芝“拔高”,進行活體嫁接。這也是他為靈芝盆景進行的第一次嫁接,“大多數靈芝經過這一次嫁接,等開片,再嫁接一次,盆景就基本成型了;但有的棵較大的,還得進行第三次嫁接才行。”姜廣青一邊忙着嫁接一邊告訴記者。
說起養靈芝最早能追溯到2003年,那時姜廣青的靈芝基地也是濟南市首家靈芝養殖基地。不過姜廣青剛開始養的是普通靈芝片,價格隻能賣到60元一公斤,收益很低。在他一次偶然外出學習考察時,他發現有人将靈芝培育成盆景來銷售,售價要比單純的食用靈芝高得多。得到啟發的他便回到家裡開始嘗試培育盆景靈芝。經過幾年的學習和鑽研,姜廣青在7年前終于實現了靈芝盆景的量産,“我所培育的盆景主要是通過在其生長期間加強管理來形成各種獨特造型,也就是借助特殊方法,讓靈芝某些部分突出生長,同時限制其他部分生長,使整個盆景看起來和諧自然。而在栽培過程中需要注意的避風、滅菌以及控制濕度、溫度等要點”,說起如何培育盆景,姜廣青向記者介紹到。而姜廣青口中所說的特殊方法就是“活體嫁接”。“活體嫁接”作為培育靈芝盆景中的關鍵步驟,在第一次嫁接前,培育者就需要在腦海中提前勾勒出每一棵靈芝的形狀和造型,而這都離不開個人的審美眼光和養殖經驗。
在多年的靈芝盆景培育過程中,姜廣青也慢慢摸索出了适合靈芝嫁接的“土辦法”,那就是當靈芝菌柄長到七八厘米時用牙簽連接兩個菌柄進行嫁接。同時他培育的盆景品質也越來越優良。“這些簡單盆景基本都是老顧客提前預定好的,像今年這1000棵左右,大多數已經被老顧客預定完了。盆景價格根據品種、大小、形态不同,每盆能賣到一百多元到幾百元不等。”姜廣青告訴記者。
而同時,姜廣青每年都會留下小部分盆景,自己進行“深加工”後再賣出高價格:在靈芝盆景成型初期或配上山石等裝飾,或配上觀音像、财神像等工藝品點綴,讓其與靈芝完美融合,放進花盆中,讓靈芝與盆中景物相互造勢,再經過雕刻、着色等幾道工序,就可制作成形态各異、渾然一體、寓意吉祥的高品質盆景了。“經過幾道程序做出來這些高檔盆景比較耐看、長久、易打理,而且還有吉祥、富貴、美好、長壽的美好寓意,更受消費者喜愛,很多賓館、酒店都買去用來裝飾,基本每盆都能賣到千元左右。”姜廣青跟記者保守的算了算今年的收入,“這1000棵總的能賣到30多萬吧。”
這兩年,随着姜廣青對培育高檔靈芝盆景的技術日漸成熟,好多廠家慕名前來請他做技術指導;周邊鄉鎮也有農戶加入靈芝養殖行列,這使他對靈芝盆景的市場前景更加看好,“想把周邊環境打造一下,再加大養殖規模,争取把自己這裡打造成特色的靈芝培育基地,為鄉村振興更有看頭做出自己一點力量。”談到今後的打算,姜廣青說到。(通訊員 劉帥)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