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鳴驚人錄
編輯|一鳴驚人錄
不知道大家小時候看西遊記的時候有沒有一種感覺,就是那些妖怪是不是有些太笨了。
抓了唐僧趕緊吃了多好呀,吃一口就能長生不老,吃一隻那不得天下無敵呀。到那時候還用怕孫悟空嗎,他請玉皇大帝來了也奈何不了我呀!
不過現在再回過頭來看西遊記,突然就感覺事情似乎沒那麼簡單了。
一、誰說的“吃唐僧肉能長生不老”《西遊記》這本書,建構的體系太大。
主線雖然講的是西天取經,構建的是一個妖魔怪盜的世界,但我覺得更像是一個社會怪圈。
那這樣來看的話,吸引人的恐怕不是能讓人長生不老的唐僧肉了,而是那讓人趨之若鹜的權利呀。
讓我們打個比方,把唐僧師徒四人比作是上級派出去出差的團隊。
而在這一虛拟出來的生态圈裡面,各路妖魔其實是生态圈最底層的存在。
唐僧本人乃是如來派遣出來執行任務的,看似文文弱弱,手無縛雞之力,但他代表的仍然是圈内的高層,因為他是如來欽點的。
而那句所謂的吃一口唐僧肉就能長生不老的噱頭本就隻是個謠言,是個讓底層人拼命追求的東西——權利。
我們不如來回顧一下,原著中最先說“吃了唐僧肉就能長生不老”這句話的是誰呢?
那就是二十七回裡面白骨精說的:
他在雲端裡,踏着陰風,看見長老坐在地下,就不勝歡喜道:“造化,造化!幾年家人都講東土的唐和尚取大乘,他本是金蟬子化身,十世修行的原體。有人吃他一塊肉,長壽長生。真個今日到了。
後面金角大王也說了:
你不曉得。我當年出天界,嘗聞得人言:唐僧乃金蟬長老臨凡,十世修行的好人,一點元陽未洩,有人吃他肉,延壽長生哩。
逃出天界時聽人說的,這個人是誰?
那這些妖魔又是怎麼知道的呢?誰傳出去的?
當初觀音下界尋找取經之人的時候,就跟衆神囑咐過,“汝等不可走漏消息!”自然不會是神仙透露出去的。
肯定也不會是如來幹的,如來每天坐在靈山舒舒服服的,誰沒事會跑到凡間跟那些妖怪說“一會兒有個叫唐僧的過來,吃了他的肉就能長生不老。”
這哪裡是領導該幹的事!
而将這個噱頭傳出去的人,正是觀音菩薩。
還記不記得當時如來在盂蘭盆會講經的時候說:
我今有三藏真經,可以勸人為善。我待要送上東土,叵耐那方衆生愚蠢,毀謗真言,不識我法門之旨要,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麼得一個有法力的,去東土尋一個善信,教他苦曆千山,遠經萬水,到我處求取真經,永傳東土,勸化衆生,卻乃是個山大的福緣,海深的善慶。誰肯去走一遭來?
這一看就讓人覺得取經就是個噱頭呀!據如來自己所說,三藏真經《法》談天,《論》說地,《經》度鬼。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這跟勸人為善似乎沒有一毛錢關系吧!
再者說了,他讓唐僧取了真經之後,要真按他所說度化衆生,勸人向善。那就應該讓唐僧留在大唐傳道講經才對。
但小說中唐僧将三藏真經送回大唐之後,如來就将他重新召反西天就職去了。
聖僧,此間乃長安城了。我們不好下去,這裡人伶俐,恐洩漏吾像。孫大聖三位也不消去,汝自去傳了經與汝主,即便回來。我在霄漢中等你,與你一同繳旨。
而那些經文留在大唐幹嘛?讓皇帝參玄悟道嗎?皇帝一國之君哪有時間天天誦經拜佛的。不過這些也都是後話了。
當時衆菩薩沒有一個人願意接這份差事,唯獨一位菩薩,那就是——觀音菩薩!
如來聽到觀音毛遂自薦,當然就很開心啊,畢竟這差事可是件辛苦活。因為他要求此行“不許在霄漢中行,須是半雲半霧。母國山水,謹記程途遠近之數,叮咛那取經人。”
要讓觀音菩薩從西天走去大唐,相當于提前經曆了一遍唐僧的八十一難!
為什麼觀音在此要自告奮勇地接了這個苦差事呢?那是因為她正是這個計劃的制定者和實施者之一!
金蟬子九世轉生,是誰送他去的?不正是觀世音菩薩嗎。所以讓她去東土大唐尋那取經人也是最為妥當的選擇。
而且觀音菩薩本身也是法力強大、神通佛法,讓她去擔任這個選拔新團隊的領導人和成員的任務,同時梳理各方力量,如來佛祖妥妥的放心!
所以在我看來,唐僧取經這一噱頭也好,亦或是收孫悟空三人為徒弟也罷,全部都是如來和觀音在背後操縱的。
而那所謂的九九八十一難就是為了給唐僧這個新團隊增加威望的,早就在觀音下凡半雲半霧間安排好了。以便今後成佛複職能夠盡快建立威信!
至于把“吃唐僧肉能長生不老”的噱頭散播出去,也隻是為了激起那些妖魔心中對“權利”的貪念罷了。
不然你看看那些妖怪抓唐僧的時候一個比一個積極,等抓到唐僧了真正敢吃上一口的有哪個妖怪?
那麼說到這裡問題又來了,如來和觀音真的有必要這樣大費周章地安排這一切,幫助唐僧師徒樹立威信嗎?
這我們還得從孫悟空大鬧天宮開始說起。
二、孫悟空為什麼要大鬧天宮孫悟空為什麼會大鬧天宮?有沒有人考慮過這個問題呢。
其實這一切還得源自天庭官員選拔的問題上啊。
孫悟空留學歸來後,也算是一名地道的海歸了,有知識有能力。
于是占山為王,拉幫結派,之後聽六耳猕猴的蠱惑,攪龍宮,奪神鐵,鬧地府,銷死籍。
這一系列行為樹立了他當時的恐怖分子形象,将孫悟空強大的能力渲染到了極緻。
但此時的孫悟空并未滿足,按照馬斯洛需求層次論來看,孫悟空有了強大的力量,下一步就是要自我成就感。
這種自我成就感有很多層面,有地位上的,有權利上的,或者财富上的。
但對于孫悟空來說,作為仍在政治生态鍊最底層競争的他,亟需一個爬到高層的機會,而恰好太白金星給了他這個機會!
孫悟空鬧了地府不久,龍王和閻王同時觐見玉帝,請求出兵剿滅孫悟空。
本來對孫悟空不以為意的玉皇大帝為了平息衆怒,也隻好問衆仙,“哪路神将下界收服?”
可見玉帝此時心中是沒有一絲危機感的,統禦三界的他并不覺得有必要去穩固他的統治根基,那就更談不上再去選拔人才了。
但好在玉帝有個好秘書,太白金星。太白金星這人能處啊,遇事他都真敢說!
他建議玉帝說:
臣啟陛下,可念生化之慈恩,降一道招安聖旨,把他宣來上屆,授他一個大小官職,與他籍名在箓,拘束此間,若受天命,後再升賞;若違天命,就此擒拿。一則不動衆勞師,二則收仙有道也。
這建議是很不錯的,一方面免了出兵平亂,遂了玉帝的心意;另一方面幫助玉帝鞏固了統治階級的統治基礎。
一石二鳥,何樂而不為呀!
隻是玉帝是個得過且過的主呀,他沒進修過MBA不懂管理技巧,畢竟人才體制的改革也是要配套進行的,這個咱後面再說。
且說太白金星領了旨來找孫悟空,走到水簾洞口,對守門小猴說:
“我乃天差天使,有聖旨在此,請你大王上屆,快快報知!”小猴一聽了不得,是神仙來了,趕緊跟孫悟空報道:
“大王,外面有一老人,背着一角文書,言是上天差來的天使,有聖旨請你見。”
這不正好嗎,大大滿足了孫悟空的成就感。
孫悟空大喜說:
“我這兩日,正思量要上天走走,卻就有天使來請。快請進來!”
猴王急整衣冠,門外迎接。
就看對孫悟空這一段描寫,孫悟空本身根本就沒有造反的想法。對召他為官的太白金星也是客客氣氣的。
但凡玉帝後面多動動腦子,幹點領導該幹的事,也不至于在猴子的事上處處失當啊。
孫悟空随太白金星上天後,玉帝一共給他吩咐了三件差事。
第一次,自然就是大家熟知的弼馬溫了。
說的是“天庭人浮于事,各宮各殿,各方各處,都不少官,隻是禦馬監缺個正堂管事”
于是玉帝随口就讓猴子做了個“弼馬溫”
不是我說,我能想到的就有兩個官職空着,一個天蓬元帥,一個卷簾大将!當然,這隻是個玩笑話。
孫悟空得了這個官職也不知道官大官小,反正有了官,心中追求的成就感瞬間就得到了滿足,那自然是歡喜異常。
第二次,孫悟空知道弼馬溫官小之後,瞬間不樂意,反下天庭,自立為“齊天大聖”。
要知道“齊天大聖”這個名号可沒有造反的意思,平天大聖牛魔王那旗号才叫造反呢!
不過玉帝是個愣頭青啊,知道孫悟空棄官下凡,還立了個“大逆不道”的旗号的消息後就怒了!
這妖猴何敢這般狂妄!着衆将即刻誅之!
這時候太白金星又說話了,要不怎麼說太白金星這人能處呢,啥事他都能顧全大局呀!
太白金星建議玉帝,他要當齊天大聖就讓他當嘛,一個空白頭銜而已,又不給事他管,也不給他發工資,就放那養着,滿足滿足他的小虛榮,收收邪心,不也挺好嘛!
不過要我看,太白金星這次主意出得挺次的。他一個孫悟空是沒啥事,可是那底下還有六個大妖也自己封聖了。
下界小妖如果都看到甜頭,萬一都争相效仿起來,學着孫悟空那般上天要官,到那時這爵位都一文不值了。
天庭尊榮掃地,堂堂玉帝還如何管理三界!要我說,玉帝腦子也是瓦塌了,直接一句“依卿所奏”,準了。
一時間竟不知玉帝是怎麼爬上這個位子的。
第三次就要命了,直接讓孫悟空去守蟠桃園。
這不是玉帝自己沒事找事嗎?誰不知道猴子愛吃桃呀,三歲小孩看課本都知道猴子愛吃桃了!
難不成玉帝是想借此鍛煉一下孫悟空的職業操守嗎?
反正我是沒看出來,反而有種欲加之罪的感覺!免得到最後誅之無名!
總之說來,孫悟空可能算不上一個好員工,但玉帝絕對算不上一個好領導!
結果也很顯然,偷吃蟠桃,大鬧瑤池,偷吃仙丹。
這也直接引發了後面的大鬧天宮。
當時孫悟空一路從南天門打到淩霄殿,最後還是得請如來佛祖來收服孫悟空。可見在天庭這一龐大集團中,如來佛祖還是有着絕對權威的。說他是天庭集團的董事長,那也不為過。
這麼算的話,那玉帝頂多算是個執行總裁,不過這些都不是主要的。
因為這一切,從孫悟空跳出神石的那一刻起,他的命運就已經被如來緊緊握在了手中。
隻不過執行的人都帶着各自不同的任務,一路敦促着孫悟空朝着如來安排好的方向走罷了!
三、天庭的管理體系不要覺得我這麼大費周章地在這講大鬧天宮是跑題了,并沒有!
天庭的政治結構,看似和諧融洽,實際确實和諧融洽。
但是天庭的行政事務方面在玉帝的治理下卻是有着種種弊端,玉帝之所以最後能坐上這個位子,按如來的說法那就是:
他自幼修持,苦曆一千七百五十劫。沒劫該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該多少年數,方能享此無極大道。
不知道各位怎麼理解這句話,按我理解就是,玉帝沒别的本事,主要就是能熬,每天挂機打打怪,最後挂機時間比别人長一些而已。
按悟空的理解就是,玉帝經過這麼多年的修煉,終于是媳婦熬成婆,所以悟空自然是不服氣啊。
人家天蓬調戲一下嫦娥,又沒調戲他老婆,就要打他兩千錘貶下凡來。
卷簾大将就打破了個酒杯,就挨了八百杖貶下凡,還要每七日經曆一次飛劍穿胸。
這至于嗎?
說白了,那就是天蓬和卷簾背後沒個靠山,玉帝看他不爽想貶就貶。
而那二十八星宿之一的奎木狼呢,背後家族勢力大,玉帝就隻是讓他去兜率宮給太上老君燒火贖罪。
這就是天庭的管理體系嗎?
對于玉帝治理的種種弊端,如來肯定是知道的,不過在當時隻要不會威脅到他自己掌控的政權,那一切就讓他過去好了。
但玉帝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結果把孫悟空鬧到天宮來了,威脅到他的統治了,那自然不能容忍。
四、如來的手段結合以上一系列的因素,如來做了一個決定,那就是重新培養一批忠于自己,為自己穩固政權的領導人。
而這一批人就是唐僧師徒五人,其中包括那匹白龍馬。
那何不将計就計呢!
金蟬子已轉世十次,天蓬卷簾已被貶凡間,小白龍違抗天條,而如今孫悟空大鬧天宮。
唐僧踏實,悟空精幹,八戒精明,沙僧敦厚,小白龍忠實!
這不正是他所需要的治理能人嗎?
也是時候該重新對各勢力的力量進行重新洗牌了,該降得降,該升的升,這才是穩固統治基礎的良策。
很顯然如來比玉帝讀的書多,算計起來一套接一套。
正所謂君不密失其國,臣不密失其身,幾事不密則成害。
如來讀過書當然明白這個道理,而唐僧,也就是金蟬子,就是他看中的下一任接班人。
但作為接班人,想要上位必然得拿出成績呀。
說白了這還是牽扯一個出身的問題,雖然除了悟空以外其他幾人都有挺光彩的前身,但現在卻沒有一個根正苗紅的,合法性不強!
說唐僧是個什麼完美型領導人,悟空是個力量型人才,這樣說也就罷了,我們都知道那是外人口中的胡言亂語。
最終話語權還得看領導的話,領導說你是,你就是,領導說你不是,領導他媽來了那你也不是!
唐僧不就是這樣嗎,孫悟空大鬧天宮之後,不就被強行扶上位了嗎?
說什麼金蟬子十世轉生,那也隻是他們董事會的人說的,明天換個銀蟬子一樣可以去西天取經。
唐僧勉強算是一個領導者,因為他能領導悟空悟淨悟能,但他卻絕不是一個優秀的領導者。
在全書中唯一真正算得上領導者的隻有一人,那就是如來。
整部書,所有人、妖、仙、佛都被他安排得明明白白,他無愧于統治者的地位。
但他卻不是個好的統治者,不顧底下員工如何,隻在乎自己地位的牢固。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即便錯判枉殺,這就是他領導的天庭集團!
(ps:以上均為個人飯後雜談,純屬扯淡,不考究原著,不考究真實背景,各位看官但圖一樂便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