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是宋代詞壇典型的直男。他的一生雖然也有許多情意綿綿的詞作,但這些詞作的感情,基本上是以自我的感受為中心的。比如他最著名的那一首《元夕》,“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看似是溫暖的情詞,但實際上是對人生況味的理解。即便就當是一首情詞讀,這元夕之夜的偶遇到追逐,全都是主人公自己的行動和想象,是十分自我的。
在辛棄疾的詞中,确實很難看到柳永那樣的小情小調,也看以尋覓到暖男的蛛絲馬迹。不過直男的情詞,也确實是别具一格。比如本期這首《昭君怨》,雖然依舊是主觀式的情詞,但是開篇卻與衆不同,試與唐詩經典比高低。讓我們一起來品一品:
《昭君怨》
南宋.辛棄疾
人面不如花面。花到開時重見。獨倚小闌幹。許多山。
落葉西風時候。人共青山都瘦。說道夢陽台。幾曾來。
辛棄疾寫情詞,好像也帶着幾分金戈鐵馬之氣,單刀直入,幹幹脆脆,絕不拖泥帶水。第一句,辛棄疾果斷模仿最傳奇的唐代情詩,崔護的“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然而辛棄疾沒有像崔護那樣哀哀怨怨,去扯什麼桃花,而是直接說人面不如花面。為什麼這麼說?因為為情所傷了。
詞的第二句解釋了這一點,“花到開時重見”,花謝了還能有再開時,春來還能再有重見的機會,但負心人兒卻不守信用,不來相見。詞人通過人面和花面的對比,用這前14個字道盡了心中的一腔愁怨,無一怨字卻句句是怨。
不過主人公并沒有真的放下,他獨倚小闌幹,望着遠處的重山,無限的凄清和落寞油然而生。詞人用意味悠長的“許多山”來描寫自己眼前之景,看似單純寫山,卻早就是一句情語,寫盡了相思,可謂點睛之筆。
詞的下片,随着落葉和西風等的加入,詞境越發傷感,眼前的青山也似消瘦了不少,令人莫名傷感。辛棄疾曾在《賀新郎》中有“我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的千古名句,在他筆下青山一向是極具靈性,可以與自己通情達意的,所以才有了此詞中“人共青山都瘦”的說法。同時此句也頗有點李清照“人比黃花瘦”的況味,隻是與李清照詞相比,辛棄疾的與青山共瘦顯然少了些委婉,多了些大氣和直率。
最後一句也是全詞最令人心疼之句,“說道夢陽台,幾曾來”,意思是:你不是答應人家好好的嘛,怎麼不來呢?一個“幾曾來”,似乎有無限的小怨恨又帶着小小的撒嬌。全詞就這樣以一個落寞的問句落筆,言有盡而意無窮,令人回味。
縱觀全詞,在辛棄疾所有詞作中算不上多高級,但卻是其少有的婉約之作,寫了半輩子豪放詞的辛棄疾,哪怕寫起婉約詞來也是這般直率和與衆不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