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海底撈的印象是不是這樣的?「海底撈不行了」、「海底撈走下坡路了」、「海底撈到底做錯了什麼」……
前些天,又有一條關于海底撈的新聞沖上熱搜,海底撈聯合創始人施永宏2.5億買下了新加坡前公主的府邸。
據報道,本月初,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的女兒李玮玲以5000萬新元也就是約2.5億人民币的一套優質房産賣給了海底撈聯合創始人施永宏。
這套房産可是位于新加坡克魯尼山,占地足足有18255平方英尺。
很多網友表示震驚,這和他們對海底撈的印象簡直南轅北轍,讓他們大跌眼鏡。看來,海底撈在走下坡路,但是位于海底撈金字塔尖的人可過得還是挺滋潤。
要知道,前不久海底撈的半年度财報還顯示并不樂觀。
今年8月末,海底撈發布了2022年年中報,财報顯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海底撈收入為167.64億元,而去年同期為200.9億元,同比減少16.6%;淨虧損2.67億元,上年同期淨利潤為9650.8萬元。
有些業内人士對海底撈2022上半年表現表示震驚,畢竟海底撈進行了半年多的「啄木鳥計劃」,市場預計會挽回部分損失,但沒想到市場表現并不盡如人意。
海底撈的「啄木鳥計劃」是去年11月5日海底撈在香港聯交所發布公告時公布的,海底撈表示要在2021年12月31日前逐步關停300家左右經營未達預期門店,其中部分門店将暫時休整、擇機重開,休整周期最長不超過兩年。
還表示雖然關停門店不裁員,将妥善安置涉及門店的員工及管理層。
除此之外,2019年開始浩浩蕩蕩的擴張也成為過去式,海底撈收縮了集團的業務擴張計劃,并表示平均翻台率如果未達到4次/天,原則上不會規模化開設新的分店。
公開資料顯示,2019年、2020年海底撈分别新開門店308家、544家,2021年上半年新增299家。截至去年6月30日,全球門店總數達1597家。
也就是說,即便「啄木鳥計劃」關停了約300家之後,海底撈門店總數仍在1300家左右,依然穩坐中國連鎖火鍋餐飲企業第一把交椅。
雖然如此,已經關了這麼多業績不好的店了,理應收益好轉,今年上半年并不理想的業績又是為什麼呢?
第一大原因是消費偏好的轉移。「啄木鳥計劃」表明海底撈的困境并非開店過密導緻的消費者分流,而更多是消費主流人群的變化。随着時代變遷,消費者的消費偏好轉移了。
換句話說,海底撈過去的風光無兩,是基于“特色服務”滿足了那個年代,特定人群的消費偏好所促成的。具體來說,是80後主力軍的消費偏好。
在新的消費主流人群面前,「服務至上」的邏輯和做法不太起作用,甚至産生了負作用。
近年餐飲消費市場中20-35歲的年輕消費者占據了六七十以上的份額,餐飲市場年輕化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要想在餐飲市場長期穩定的發展,并且獲得消費者的認可,餐飲必須年輕化。以前的消費群體悄悄變老,而新長起來的一波消費習慣又悄悄偏移了。那新的消費主流人群是誰呢?
數據顯示,2019-2020年,餐飲市場30歲以上的消費者群體,占比在降低。而整體消費主力,正轉變為95後年輕群體。
海底撈的用戶趨勢也不例外。90後、以及已經逐漸走上工作崗位的00後,換句話說,是年輕人。
以前的消費主流人群喜歡被人前呼後擁、跑前跑後地服務,現在的年輕人可未必。同樣的海底撈,對有些人來說是服務到位和熱情,對一些人來說是服務過度和幹擾。
疫情前,海底撈憑借極緻服務、中高端定位,切中了80、85後核心用戶群體的需求,聚焦家庭聚餐、公司團建等情景下的飲食選擇中,海底撈一定榜上有名。
可疫情席卷時,這些核心用戶群體都施展不開了。海底撈2021年11月的對外交流紀要顯示,客流量疫情改變,家庭聚餐頻次減少,使得海底撈能為小朋友和老人家提供的特色服務無法發揮。
帶孩子去過生日的寶爸和寶媽、公司團建、吸引部分女性消費群體的免費美甲服務都受到極大限制。
疫情以來的餐飲業,中堂食受到很大限制的同時,外賣業務保持着增長。而海底撈疫情後雖然也推出了外賣套餐,但是其主要收入還是來自于堂食。
餐飲業一個普遍的認知就是:衆口難調。在餐飲業,單純靠味道是很難出圈的。每個人的口味都不一樣,就連“微辣”的“辣”在不同人的嘴裡感受也大相徑庭。
而火鍋本來就大同小異,火鍋在味道上更難創新、翻出新花樣。
可以說,大家去海底撈絕不是圖“好吃”,而是圖熱鬧、圖服務、圖“氣氛組”的。年輕人裡,社恐的不去、圖便宜的不去、圖特别好吃的也不會去。
海底撈是以有口皆碑的“服務好”聞名的,這讓海底撈也很難做。
某瓣有個小組,叫“社恐友好餐廳測評中心”,裡面聚集了很多一樣熱愛一個人吃飯的社恐人士,他們分享了各種一人食的經驗。
尤其是對于工作日加班的社畜來說,一個人吃飯,已經成為了很多人生活的常态。
就餐強調“私密性”、“邊界感”的95後眼中,海底撈的“細微式服務”變成了壓力。
想聊聊天,叙叙舊,上句還沒說完過來添水,添完水下句話就忘了。海底撈服務員的熱情的另一面,就是對用餐的一種“侵入”。
第二大原因是漲價。
近日,有網友吐槽海底撈的小料漲價到了11元。8月15日,#人們為啥不愛吃海底撈了#登上微博熱搜第二。
熱評中有人表示,「沒有不愛吃,而是變窮了。」、「原來還覺得海底撈挺親民的,現在覺得是我配不上它」。
價格如何影響一二線城市消費群體的選擇?這從翻台率裡可見一斑。
今年上半年,海底撈在不同程度受疫情影響的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維持穩定,仍舊穩定在去年同期的3.0次/天,而二線城市及三線及以下城市均有所下滑,其中,二線城市截至今年6月30日為3.0次/天,去年同期為3.1次/天;而三線及以下城市截至今年6月30日為2.8次/天,去年同期為2.9次/天。
其實能看出,一線城市由于平均收入水平較高,對于海底撈的價格敏感度更低。「漲點價就漲點吧,也不是不能接受。」這是很多一線城市還吃海底撈的人的想法。
但是對于收入水平沒有那麼高的二三線城市來說,他們對于價格的敏感度就高了。再加上疫情對于一些人收入的影響,大家口袋裡的錢有限,對于海底撈漲價的應對就是,換别的火鍋吃。
自“啄木鳥計劃”以來,海底撈也在尋找新的增長曲線。
門店經營方面,海底撈在去年8月推出了小酒館新店型,首個小酒館開在帝都三裡屯。海底撈還在去年底宣布加快上新,保持全國至少一年兩次的上新節奏。
新的業務方面,海底撈的嘗試也不少。2021年廣東有海底撈嘗試推出洗頭服務。還嘗試過提供近年火爆的“劇本殺”遊戲。
在堂食之外,海底撈今年3月開啟了燒烤食材外送業務,同月宣布推出盲盒和數字藏品等周邊産品,今年6月,海底撈更是宣布成立社區營運事業部,賣奶茶缽缽雞,發力預制菜,探索更多餐飲消費需求。
這是否會給海底撈帶來新的增長點,還需要時間給市場檢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